苏教版初中八下《窗》同步训练题
(60分钟)
一、积累运用 (一)字词积累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争奇斗妍( ) .俯____(kàn)
栩栩如生( ) .
扣人心弦( ) .五彩____(bān lán)
困扰( ) .
一____(hóng)湖水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消遣 班斓 绿树成阴 B.俯瞰 竭力 气喘于于 C.肺腔 走廓 切夜难眠 D.按钮 咳嗽 胳膊肘 3.根据释义准确地写出词语。
(1)躺着的那位病人_________(形容有滋味,有趣味)地听着这一切。
(2)他听着这_________(形象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的描述,仿佛亲眼看到了窗外所发生的一切。
(3)接着,又是一场_________(形容使人心情十分激动)的网球赛。 (4)但是,另一位病人却_________(一点儿也不动)地看着。 4.选择恰当的词语填空。
(1)这间病房十分_________(A.窄小 B.狭窄 C.狭小 D.狭长),仅能容下两张病床。
(2)另一位病人仍然_________(A.盯 B.望 C.看 D.注视)着天花板。
(3)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_________(A.移 B.搬 C.抬 D.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
(4)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支胳膊肘_________(A.撑起 B.托起 C.支起 D.顶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 (二)语言运用
5.下面句子标点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B.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
C.不靠窗口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偏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
观赏到窗外的.一切?
D.描述仍在继续:一个孩童怎样差一点跌入湖中,身着夏装的姑娘是多么美丽动人。 6.对下列语句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渐渐地,每天的这两个小时,几乎就成了他和同伴生活的全部内容了。”“他和
同伴”,实际上是“为同伴”,因为他根本没有看到赏心悦目的景物,而是在煞费苦心地编造。
B.“他愈加克制,这种想法却变得愈加强烈,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变为紧
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这表现了他强烈的嫉妒心理,这句的潜台词是:为什么是他呢?
C.“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是小说的“点睛”之笔,尤其是“只是”二
字,使读者真相大白,不仅表现了“靠近窗口的病人”心灵的美好,也是对“不靠窗口的病人”的辛辣讽刺。
D.“靠近窗口的病人”见到窗外的一切是公园,公园里有湖水,有水禽,有情侣,有
鲜花,这些自然环境的描写确实写出了公园的多姿多彩,令人神往。
(三)语文常识
7.小说《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_(国)人。 二、整体感知
8.小说以“窗”为标题,从表现人物和情节发展两个角度看,有什么作用?
三、课内阅读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一天晚上,他照例睁着双眼盯着天花板。这时,他的同伴突然醒来,开始大声咳嗽,呼吸急促,时断时续,液体已经充塞了他的肺腔,他两手摸索着,在找电铃的按钮,只要电铃一响,值班的护士就会立即赶来。
但是,另一位病人却纹丝不动地看着。心想:他凭什么要占据窗口那张床位呢? 痛苦的咳嗽声打破了黑夜的沉静。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
另一位病人仍然盯着天花板。
第二天早晨,医护人员送来了漱洗水,发现那个病人早已咽气了,他们静悄悄地将尸体抬了出去,丝毫没有大惊小怪。
稍过几天,似乎这时开口已经正当得体。剩下的这位病人就提出是否能让他挪到窗口的那张床上去。医护人员把他抬了过去,将他舒舒服服地安顿在那张病床上。接着他们离开了病房,剩下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儿。
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喘吁吁。他探头朝窗口望去。
他看到的只是光秃秃的一堵墙。
9.当一位病人生命垂危时,另一位病人为什么“纹丝不动”?
10.“一声又一声……卡住了……停止了……直至最后呼吸声也停止了。”句中省略号有
什么作用?
11.“医生刚一离开,这位病人就十分痛苦地挣扎着,用一只胳膊肘支起了身子,口中气....
喘吁吁。”句中“刚一离开”表现了这位病人怎样的心态?
12.同伴的尸体被抬出去之后,本来不靠窗口的病人似乎可以如愿以偿,但“他看到的只
是光秃秃的一堵墙”。这样的结尾确实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请作简要分析。
四、类文阅读
(2007,江苏扬州,19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总有一刻,不同寻常马德
①一个孩子站在超市门口,呆呆地望着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不走。
②这是一个六七岁的乡下孩子,穿戴很不整齐。他望着各色的冰激凌从铁机器里出来,又装在花花绿绿的尖筒里,好奇而又神往,他不禁舔了舔嘴唇,说:“妈妈,我要那个!”..他顺手指了一下那充满诱惑的冰激凌。
③“不,咱们不吃这个,咱们走!”旁边那个推着自行车的女人,可能是孩子的妈妈。她一边说,一边拽住孩子的手就要走。
④“不,我不走,我要!”孩子反扯着妈妈的手,僵持着。 ⑤“那个东西凉,吃了会肚子疼。” ⑥“不,妈妈,我不怕凉,我不怕疼!” ⑦“那也得等你爸爸回来再买。”
⑧“不,爸爸到老远老远的地方挣钱去了,我就现在要!”
⑨这个超市位于小城的繁华地带,穿梭出入超市的有好多人,有人好奇地往母子这里瞅上一眼,有人连瞅也不瞅,就径直走开了。那个卖冰激凌的人,也独自安详地做着他的冰激凌,并朝母子这里瞅上一眼。
⑩“妈,我就是想尝尝,那个东西是什么味儿。”
○11“是……你管它是什么味儿!”母亲见孩子仍然扭着不走,有些急了,“啪”一巴掌拍在孩子的屁股上。孩子“哇”的一声哭了,猛烈地抽泣着,样子委屈极了。 .
○12好多双眼睛一下子聚拢了过来,带着惊愕、疑惑、责怪、怜悯、叹息,或者其他别样的神色。这仿佛又是一场热闹,这些人聚拢着,不肯离去。
○13这时一位衣着光鲜的妇人,走到卖冰激凌的面前,要了两支冰激凌。她把其中的一支给了自己的儿子,然后快步走到哭泣的孩子面前,蹲了下来,把剩在手中的那支冰激凌
递给了他。
○14“给,亮亮,别哭了,妈妈不愿给你买,阿姨给你买。”她摸了摸孩子的脑袋,接着说,“几个月不见,亮亮又长高了!”说完后,她站起来,朝孩子的妈妈微微点了点头,笑了笑,便领着她的孩子走开了。
○15孩子不哭了,手里举着那支冰激凌愣在那里。一样愣在那里的,还有孩子的妈妈。 ○16走出人群后,那位妇人的儿子也有些不解,他扯住妈妈的衣襟问:“妈妈,你认识亮亮?”
○17妇人说:“不,孩子,妈妈也不认识。”
○18“那你怎么知道他叫亮亮?为什么要买冰激凌给他?”孩子依旧寻根究底,想要弄个明白。
○19妇人笑了,说:“孩子,不要问这么多了,等你长大后,妈妈再告诉你。” ○20也许,若干年之后,妇人早已忘了这件事情,而他的儿子也忘记了问母亲答案。但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当妇人用智慧为那个陌生的孩子付出爱的时候,这个世界早已因为她的这个举动而变得不同寻常。
(选自《中国青年》)
13.本篇小小说主要是通过人物的_________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2分)
14.小说第②段加点的“那个”能否换成“冰激凌”?第○11段加点处作者为什么用“拍”不
用“打”?请分别说出理由。(4分)
15.第⑨段和第○12段中都写到了周围人的反应,这些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16.请从内容和形式方面说说这篇小说结尾的作用。(4分)
17.当今社会发展,经济繁荣,但还有许多弱势群体有待关注和帮助。文中这位妇人的做
法,给了你什么启示?(不少于80字)(6分)(拓展题)
五、拓展运用
18.“靠近窗口的病人”为他的同伴讲述着他所见到的窗外的美景,这美景是真的还是他
编造的呢?谈谈你的看法。
六、体验中考
(2007,北京,12分)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晶莹的泪珠 陈忠实
①我手里捏着一张休学申请书朝教务处走去。
②我要求休学一年。
③我敲响了教务处的门。获准以后便推开了门,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正伏在米黄色的办公桌上,手里拿着木杆蘸水笔在一本表册上填写着什么。“老师,给我开一张休学证书。” ④她抬起头来,诧异地瞅了我一眼,然后拿起我的申请书看着。她很快看完了,抬起头来问:“就是你写的这些理由吗?” ⑤“就是的。” ⑥“不休学不行吗?” ⑦“不行。”
⑧“亲戚全都帮不上忙吗?” ⑨“亲戚……也都穷。”
⑩“可是……你休学一年,家里的经济状况也不见得能改变,一年后你怎么能保证复学呢?”
○11于是我就信心十足地告诉她我父亲的精确计划:待到明年我哥哥初中毕业,父亲谋划着让他投考师范学校,师范学校的学杂费和伙食费全由国家供给,据说还发三块零花钱。那时候我就可以复学接着念初中了。
○12她轻轻舒了口气,拉开抽屉取出公文本在桌子上翻开,用那支木杆蘸水笔,在墨水瓶里蘸上墨水后又停下手,问:“你家里就再想不出办法了?”我看着那双充满忧郁的眼睛,突然意识到因为我的休学致使她心情不好。她平时就是在教务处做些抄抄写写的事,我和她几乎没有说过话,甚至至今也不知道她的姓名。我便说:“老师,没关系,我年龄小。”她说:“白白耽误一年多可惜!”随之又换了一种口吻说:“我知道你的名字,也认得你。每个班前三名的学生我都认识。”我的心情忽然灰暗起来。我没有开口。
○13她终于落笔填写了公函,取出公章在下方盖了,又在切割线上盖上一枚合缝印章,吱吱吱撕下并不交给我,放在桌子上,然后把我的休学申请书抹上糨糊,贴在公文存根上。
○14她做完这一切才重新拿起休学证书交给我,叮嘱道:“装好,别丢了。明年复学时拿着来找我。”
○15我把那张休学证书折叠了两番装进了口袋。她从桌子那边绕过来,又从我的口袋里掏出来塞进我的书包里,说:“明年这阵儿你一定要来复学。”我向她深深地鞠了躬,就走出门去。忽然听到背后一声“等等”,她跟上我,和我并排在廊檐下的台阶上走着。我忽然心情很不好受,在争取得到了休学证书后,我很不愿意看见同班同学熟悉的脸孔,便低了头匆匆走起来,凭感觉可以知道她也加快了脚步,几乎和我同时走出学校大门。 ○16校门外拥来一拨偏远地区的学生,熟悉的同学便连连问我:“你来得早,报到了吧?”我含糊地笑笑就走过去了,想尽快远离正在迎接新学期的洋溢着欢乐气氛的学校大门。她又喊了一声“等等”。我停住脚步。她走过来拍了拍我的书包:“别把休学证书弄丢了。”我点点头。她又安慰我说:“我同意你的打算,休学一年不要紧,你年龄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