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帅:我的小塑料袋是浮着的,我放点石头就沉下去了,
老师:塑料袋里装积木会沉下去吗?孩子有的摇头有的点头。 两种意见:老师操作孩子观察,结果不行,这样意见统一了。
老师,为什么不会沉下去呢?幼儿:因为他们都是浮上来的东西。
教师小结:是啊,要改变一件东西原来的样子,一定要请和它不一样的东西来帮忙。
老师:拿一个纸盘,(放在水面)它是浮在水面的,我拿一块橡皮泥帮忙(把一小块橡皮泥放在纸盘里,纸盘没有沉)它沉了吗,怎么回事?
幼儿:再多放些??放上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 教师:(轻轻的重复,以反问的语气,引发孩子对这句话准确性的质疑)放上去的东西一定要比盘子重??(重音放在“盘子”两个字上)
幼儿:放上去的东西的重量一定要比(盘子)托着盘子的力量大,他就沉下去。 老师:同意吗?很好。
4.比较熟鸡蛋在淡水和盐水中的沉浮现象。
——了解沉与浮的另类现象中,认识更广阔的沉与浮的现象。
老师:你们刚才让一样东西改变它原来的样子,都请别的东西帮忙的,我现在?? 幼儿:(抢先)我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我在牙膏盒上戳了几个洞。 老师:哦,她没有请别的东西帮忙?
幼儿:不是,牙膏盒上有洞,水进去了,水很重,水帮了忙了。
老师:啊,你还是请水帮忙了。我现在不请任何东西帮忙。这是一个熟鸡蛋,你们看(用一个透明水杯在玻璃缸里舀一杯水)我把它放在水里怎么样了?
幼儿:沉下去了。
老师:我把蛋放在这个杯子里(把蛋放在准备好的盐水杯里),你们看怎么样了? 幼儿:浮起来了,怎么回事?一杯水热一杯水冷吧? 老师:你们摸摸。
幼儿:一样的??是不是这杯水太少了(老师:从缸中舀起满满的一杯水) 幼儿:还是沉下去的??浮上来的水杯里是不是放过糖了?? 老师:你尝尝??
幼儿:啊,呸,怎么那么咸哪?放过盐了。
老师:对了,这是一杯清水,这是一杯盐水,你们听说过死海吗?
幼儿:对,海水里有很多盐,人可以躺在水上看书也不会沉下去的 4、 引发继续发现
老师:所以,改变东西在水中的样子的方法还有很多,你们要喜欢可以继续发现。 幼儿1:重的东西就沉??
幼儿2:那不一定,我爸爸重在水里就不沉。
幼儿3:那是因为你的爸爸会游泳,手是螺旋桨??
老师:是啊,不沉下去的原因还有很多。我们慢慢的研究。
——显然,孩子们的兴趣已经欲罢不能了,这是所有探索活动的长远目的。
这一活动,是孩子们在玩小水洼的时候产生的,通过在小水洼中的玩耍,有了较多的感性经验,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与困惑。幼儿产生了强烈的与同伴交流分享的欲望,因此老师组织了这次集体活动。
首先,教师让幼儿自选材料、自带问题开展“猜一猜“的活动。教师采用集体交流的方式,“从孩子中来回孩子中去”,创设积极互动的好时机。时而幼儿接纳同伴的想法;时而不同的答案,引发幼儿争执,思维的碰撞在萌发,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敢于向别人提出质疑等能力在此得到培养,一个互动的学习契机也在此产生,向同伴学习成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途径,最后,面对争论不休的问题,采用集体验证的方法,这为后边个别实验起到了示范演示作用,
由此还引发了影子的课程,光的问题等等,当时我和马玉敏老师一班,我们两个配合特别好。很好的完成了这次生成活动。并且一个互动的墙饰,也随着活动的开展而拉开了帷幕。那么我说孩子对这样的学
21
习经验应该是很深刻的,包括研究沉浮和研究影子玩踩影子的游戏,光和影子的关系等等,为小学和初中学习常识和物理奠定了基础,起码他感受过,所以会有兴趣。而且生活中的镜子啊什么的他们会更加关注。事隔六年多了我对于这些事情也是记忆很深刻的,我经常和老师们讲做个研究型的老师就是这个道理,自己用心体会的东西不会忘的。有的时候老师经常会喊,做墙饰太困难,那我说你没真正的理解什么是墙饰,另外通过你的墙饰我会看到你是不是在用心的钻研课程。
(四)适合幼儿的能力与发展需要,对幼儿的进一步学习具有挑战性
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的实施
一、(简答)幼儿园教育教学计划应该包括以下几下方面的内容: 1、教师按课程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育活动 2、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安排与组织 3、幼儿自选活动的提供与指导 4、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5、家长工作和与社区的联系等。
对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可参照以下建议:(简答) ★ 一日生活安排尽可能减少环节的转换。 ★ 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排一日生活。
★ 使用相对稳定的一日生活日程表,帮助幼儿掌握每一环节的名称,使他们知道下一环节干
什么
★ 每环节结束时有明确的信号,让每个幼儿意识到要转换活动了 ★ 确定转换时幼儿集合的地点
★ 一旦幼儿集中后马上转入下一活动,即使还有部分幼儿未到场, 教案的设计:
教案是一个教学活动的具体计划,它阐明在预定的教学时间内要做什么,怎样做,达到什么目标等。
二、选择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手段和途径 1、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
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有三种:集体活动、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在幼儿园过多使用集体活动是不合适的。 2、教育教学的方法 (1)观察
重点是教幼儿学会运用自己的感官去观察事物的方法,而不是只知道观察的结果“是什么”。 (2) 实验
幼儿园的科学实验主要是利用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或材料,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尝试和探索。
在使用实验方法时,应重视实验的过程,而不在乎是否能得出一个什么结论或有个什么了不起的发现,只有在过程中才能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认真、专注等科学态度,才能让幼儿学会观察、提问、实验、分析、推理等科学方法。 (3) 游戏操作 (4) 参观
组织参观要注意几个要点:①参观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教育教学的要求进行。
②参观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要取得对方的合作与配合,也需要得到家长们的支持。③参观时,要特别注意幼儿的安全。④参观后,要组织幼儿谈话和讨论,并提供机会和条件让幼儿用各种方式表现自己的所见所闻,如绘画、手工制作等。 (5) 谈话、讨论
22
(6) 讲解、讲述
在教学中,很少单独使用讲解的方法,如果讲解与其他方法结合起来运用,可能得到较好的效果。
3、幼儿园教育教学的手段(196页)(简答) (1) 实物
(2) 图书。为幼儿选择图书要求画面清楚、色彩赏心悦目,而且画面要大,最好一页只有
一个画面。
(3) 挂图、图片、照片 (4) 幻灯片、录像带 (5) 自制教具 (6) 多媒体
4、幼儿园教育教学的途径(简答) (1) 专门组织的教育教学活动 (2) 日常活动与生活 (3) 学习环境 (4) 家园合作
第五节幼儿园课程评价(199页)
一、课程评价概述 1、评价的目的
第一了解幼儿的实际发展状况,使教师能够针对幼儿的需要、特点及个体差异,决定教育活动的目标、内容及活动形式、指导方式等。
第二了解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过程,以及幼儿整体的发展状况,从而评价课程是符合教育目的和适合幼儿。 3、评价的作用 它具有(鉴定)、(诊断)、(改进)、(导向)等作用。 二、课程评价的内容(简答)
教育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对(幼儿)、(教育活动)、(教师)这三个方面作出评价。
对幼儿的评价,不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的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行为方式等。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重点是:是否为幼儿提供了与目标相一致的学习经验,所提供的经验是否与幼儿生活经验及已有经验相联系,使幼儿可有效地进行学习。
对教师的评价,主要着眼于评价教师从设计、准备直到实施每个阶段所进行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包括工作的技巧和态度。 课程评价的原则(简答)
(一)评价应有利于改进与发展课程; (二)评价中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三)评价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 (四)评价应客观与真实。
总之,评价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改进和完善课程,为幼儿提供更适宜的教育机会和条件,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
第八章 幼儿游戏
第一节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216页)
23
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他们最早、最基本的交往活动,游戏是幼儿交往的主要形式之一。交往,有助于培养幼儿健全的个性。
(一) 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增加交往机会。 (二) 在游戏中培养交往语言
交往语言是在主动活动中构成的,游戏有助于巩固儿童的知识技能。如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以角色身份出现,以角色的口吻表达自己的愿望和情感,这时他即是角色,又是自己,他会发现自我语言与他人语言的区别,也能自然的学会交往语言。另一方面,游戏的魅力在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的积极性,使儿童在愉快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行学习,使交往语言得到进一步的培养。
(三)鼓励幼儿积极交往
独生子女家庭结构中少一个“儿童的群体”。这个群体对孩子个性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与同伴相互交往的过程中才能学会共同生活,相互合作。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采取一些喜闻乐见的形式,促使幼儿间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往。可安排一些促进幼儿交往的游戏,让幼儿认真参与,以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的精神。 (四)培养幼儿在游戏中的创新意识
★幼儿游戏的特点(简答或者论述) (一)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
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活动,主要表现在游戏的内容、形式、进程等由幼儿自己选择,而不由成人直接控制。
(二)游戏无强制性的外在目的。幼儿玩游戏的目的在于游戏活动本身,是为了好玩而游戏,除此这外,别无其他目的。
(三)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体验。只要幼儿在活动中具有满足感、成功感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就可以说幼儿具有了愉悦的情绪体验。
(四)游戏活动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发展的。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在环境的创设上,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游戏中,我们常常能发现幼儿的一些问题,也能看到一些同伴间的矛盾,冲突等。这就让他们自己想办法解决,找出一条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中学习调节自己的行为。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孩子扮演不同的角色,能学会不同的角色间的交往方式,在游戏中获得群体意识。 ★定义:
教学游戏:幼儿教师为了实现幼儿园教育的任务、目的,采用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我们通常把这种活动称为教学游戏或游戏化的教学。 ★游戏的功能:(简答)
(一)游戏对幼儿认知发展的作用。
游戏是幼儿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于想象来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活动。因此,游戏可以使幼儿的联想、想象、创造力得到发挥。
一、案例背景
每天午餐时,由于孩子们用餐的速度快慢不一,所以常常是一部分孩子吃完了,而另一部分孩子碗里的饭才缺了一个角,时差就在一前一后中产生了。考虑到教室小,教师人手又不够,所以我们就让那些先吃完的孩子自由活动,这样的安排恰恰给了孩子一个自由的时间和空间。一块小毛巾或是一个小碗都成了他们饭后可心的玩具。
二、案例描述
这天中午,小朋友的菜是西红柿炒鸡蛋,是孩子们喜欢吃的,好多孩子都能很快的吃完,胜胜也是其中一个。用完餐照例是要拿毛巾擦脸的,他拿了一条手绢架上面的毛巾很快的擦了擦,擦完后就把毛巾放好,然后站在门口,靠在门边看别的孩子。忽然,他把两个手撑在两边的门框上,笑着看洗手间的孩子。
24
这时,斌斌刚好擦完了脸,要往教室里走,见门被堵住了,就用身子往胜胜身上撞。可是不管怎么用力,胜胜就是不松手。而另一边的莹莹也擦完了脸,要往教室里进。只见她走到门边伸出右手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嘴里还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马上,胜胜就把左手放了下来,让莹莹进去了。斌斌也想跟着进去,却让又胜胜拦在了门外。于是,他又往胜胜身上撞,可胜胜就是不让他进。过了一会,莉莉也擦完了脸,走到门边,同样伸出右手在胜胜的左手上按了按,同时嘴里也发出“叮咚,叮咚”的声音,胜胜又立刻放开了左手让莉莉进去,而且马上又将手放回到门框上。斌斌看了会,走到门边,伸出右手照莉莉的样子按胜胜的手,嘴里使劲喊“叮咚,叮咚。”胜胜马上放下了左手让他进了教室。
三、案例分析
从上面的近乎“恶作剧”的情景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对游戏的渴望。虽然只是简单得不能简单的游戏规则,他们却玩得不亦乐乎。可能平时,我们看到胜胜这样的孩子会立刻采用铁腕政策,将他压制,却不知这种主观的做法将孩子的创造天赋扼杀于无形。其实,幼儿在遇到困难时,通过自己的观察就会有所发现,待孩子体验到了这种成功,就容易保持他们喜欢探索,发现的兴趣。就如例中的斌斌不管撞几次门就是没用,而按了门铃的莹莹和莉莉则能很顺利的进来。故事中的胜胜在毫无提示的情况下,将自己想象成一扇门,全然不在乎这在大人眼里可能是一个好笑的举动。不但重复着同种游戏同种规则,而且非常遵守游戏规则。不是按门铃的就不让进,这强烈的规则意识让我不得不为之叹服,真是不可思议。 还记得有本书上曾说:“游戏是孩子赖以学习的方式”我想在上述案例中不难看出,游戏中斌斌就是个败而不馁的学习者。经过一次次的体验,最后终于明白游戏中人人都是平等的,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才能畅通无阻。而莹莹和莉莉则是已有经验的使用者,显然她们将胜胜的行为理解为是在进行开门的游戏,然后又将自己的想法付着于行动(特别是莹莹)。很快,她们的想法就被认可了。那么,胜胜在游戏中担任的又是什么角色呢?我想赋予他游戏启动者的名号并不过分。是他的奇思妙想带动了其他孩子的游戏,也正是他坚决的态度保证了游戏规则的执行。所以,我们不应该常以有色的眼光看待那些“皮蛋”,而应该试着从他们的角度细心去观察,这样就会发现许多如上的,在共同的够建中以交互的形式吸收更多经验而不断创造出的新的游戏。
四、反思
在不经意中我捕捉到了这个短暂的一刻,也是绽现幼儿创造的一幕。反过来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我想我们还是得继续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
首先以幼儿为主体,应该成为我们教学的首要准则。在上述的案例中教师从头到尾都只是个旁观者,但幼儿的游戏热情并未因此而减退,反而更加的有规则性。那么,我们的教学中是否也应该给幼儿多点自由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少些教师的说教,让孩子乘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于创造的天空呢。 其次,应该从幼儿好玩、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出发,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适宜的进行教学。使幼儿可以将在同一事物中产生的经验建立在不同的体验方式和不同的实践当中。
(二)游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作用。 (三)幼儿游戏对幼儿情感发展的作用。 (四)游戏对幼儿身体发展的作用。
★怎样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222页 简答) (一)重视幼儿的自发游戏;(二)充分利用游戏组织幼儿园各类教育活动;(三)满足幼儿对多种游戏的需要 ★自发性游戏(概念):是指幼儿自己想出来的、自己发起的游戏,这种游戏完全符合游戏的特点,最贴近游戏的本质,也是幼儿最愿意玩的游戏。
第二节 幼儿游戏的指导
★注意参与游戏的策略:(简答)
1、不干扰幼儿游戏的顺利、正常进行,不限制幼儿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不破坏幼儿自主活动的特点;
游戏案例——我先骑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