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美美与共
(一)作者简介
费孝通(1910-2005),汉族,江苏吴江人,社会学家。1980年费孝通获国际应生平经历 用人类学会马林诺斯基名誉奖,1981年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奖章,1982年被选为英国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荣誉院士,1988年获《大英百科全书》奖。第七、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政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作品 评价 《江村经济》《乡土中国》《生育制度》《行行重行行》等。 世界级的社会学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 (二)人物轶事 1935年,费孝通通过清华大学毕业考试;次年,考取公费留学资格,前往英国留学。1939年春,他写成了论文《中国农民的生活》,将其作为博士论文提交给伦敦大学专门的考试委员会。
那次,考官只有罗斯爵士一人,考试地点是费孝通的博士生导师马林诺斯基家里,考试过程就是喝酒。为此,马林诺斯基特地准备了好几种酒。答辩一开始,罗斯爵士首先举杯向马林诺斯基道喜,祝贺他的学生在学术上做出了贡献。随后话题很随意,扯得很远,只是喝酒不断:到了最后,还是马林诺斯基想起该办的手续,于是请罗斯爵士在一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背景链接
1990年12月,日本著名社会学家中根千枝教授和乔健教授在东京召开“东亚社会研究国际研讨会”,为费孝通先生80华诞贺寿。在就“人的研究在中国——个人的经历”这一主题进行演讲时,费老总结出了极具美感的十六字箴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2004年8月,费老在“北京论坛”上作了题为《“美美与共”和人类文明》的书面发言。本文为其中的节选部分。
(一)读准字音 Ⅰ.单音字
1.谦逊(xùn) 2.糟粕(pò) 3.截然(jié) ...4.和睦(mù) 5.收敛(liǎn) 6.相得益彰(zhāng) ...Ⅱ.多音字 1.组词辨析法
?模式?mó??.(1)模?
?样?mú??模.?领?shuài??率.(3)率?
?效率?lǜ??.
?和睦相处?chǔ??.
(2)处?
?所?chù??处.?薄?fěi??妄自菲.(4)菲?
?芳菲?fēi??.
2.语境辨析法
(5)教(jiào)师不能满足于做一个“教(jiāo)书匠”,要努力做一个教(jiào)育专家,用...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品格来教(jiào)化学生。 .
(二)写准字形 jié?截?然??
1.?chuō?戳?穿??杀lù?戮?
双yíng?赢???
2.?léi?羸?弱??yíng?嬴?政
dǐ?抵?制
??dǐ?诋?毁3.?dǐ?砥?砺??shì?舐?犊情深收liǎn?敛???入liàn?殓?5.?节jiǎn?俭???眼jiǎn?睑?
相得益zhāng?彰???层峦叠zhàng?嶂?4.?zhàng?障?眼法??乌烟zhàng?瘴?气糟pò?粕???漂bó?泊?6.?bó?舶?来品??bó?铂?金
??丘líng?陵?7.?líng?绫?罗绸缎
líng?菱?角??léng?棱?角分明
(三)用准词语 Ⅰ.明确词义
欺líng?凌?
??再接再lì?厉?
?励?精图治8.?lì
呕心lì?沥?血??砥lì?砺?
经lì?历?
1.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绵不断地到来。 2.妄自菲薄:过分地看轻自己。 3.妄自尊大:狂妄地自高自大。
4.截然相反:形容事物或事件毫无共同之处。 5.完美无缺:完善美好,没有缺点。
6.井底之蛙: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小的人。 7.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示出各自的好处。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果自己不想要的结果或不情愿被这样对待,就不要使得别人遭受不想要的结果和得不到想要的对待。
9.形形色色:形容事物种类繁多,各式各样。现多含贬义。 语境运用(辨析正误)
面对全班各种形形色色的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王老师遵照“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原则处理班级事务,力求完美无缺。 .......
辨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完美无缺”使用正确。“形形色色”运用不当,一是与“各种”重复,二是该成语多用于贬义,形容“学生”不当。
Ⅱ.易混辨析 轻率vs草率
全盘接受、盲目排斥都不是好的办法,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课本原句 不是轻率的、情绪化的心态来“欣赏”它。 同为形容词。形容做事的态度缺乏思考,粗心大意。都是贬义词。 辨析 草率:着重指在过短的时间里草草地了事,不细致、粗枝大叶。可以说“草率从事”。 轻率:着重指不慎重,随随便便。常用来形容说话、行动以及对人的态度。 即境活用
第一步| 快读课文·明大意
1.本文是针对什么问题展开的? 答:
要学会尊老爱老,在老人面前态度不可轻率,老人安排的事更不能草率。 明确:本文是就如何对待人类不同文明展开的。
2.作者认为对待人类文明应持怎样的态度?达到怎样的境界? 答:
明确:对待人类文明应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从而达到“天下大同”的境界。
第二步| 精读课文·细揣摩
[学习目标]
1.分析课文的论述思路、论证方法。 2.理解作者的大同社会理想。 阅读课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各美其美、美人之美”? 答:
明确:就是各种文明教化的人,不仅欣赏本民族的文化,还要发自内心地欣赏异民族的文化;做到不以本民族文化的标准,去评判异民族文化的“优劣”,断定什么是“糟粕”,什么是“精华”。
2.要达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需要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应摒弃怎样的心理?
答:
明确:需要两个方面的改变:一方面发展中国家需要抛弃妄自菲薄、盲目崇拜西方或者闭关排外的心理;另一方面发达国家需要克服妄自尊大、热衷于搞“传教”的心理。
3.我们应该如何面对今天的“信息爆炸”和形形色色的“异文化”? 答:
明确:我们应该用一种理智的、稳健的心态来“欣赏”它。任何一种文明,都有其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