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公务员联考《申论》模拟试题答案
一、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二)认真阅读给定资料,简要概括资料3~6中争论的焦点问题,并谈谈理由。(15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条理清楚。不超过200字。 (三)如何理解资料中所提到的“塔西佗陷阱”。(20分) 要求:分析透彻,条理清晰,不超过25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谈谈如何破解“中国式过马路”的中国式困境。(15分)
要求:有针对性、对策可行,不超过300字。
(五)党的十七届五中全提出:“要培育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请结合对这句话的理解,根据给定资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见解深刻,立意鲜明。 (2)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1000~1200字。
(一)根据给定资料1~2,分析资料反映的本质问题,并分析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10分)
要求:紧扣给定资料,有条理,不超过150字。 二、给定资料
1.社会心态,是指国家和社会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倾向。改革开放前,因为我国经济成分的单一性以及就业方式、利益分配格局的相对稳定,社会心态也比较单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社会利益日趋多元,社会心态也开始多元化:一部分朝着积极、开放、自信的方向良性发展,也有一部分朝着不良的方向发展,具体表现有自我弱势定位、冷漠、浮躁、仇富恨官等,不一而足。
社会心态问题早已引起党中央高度重视。早在2006年10月,《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以前提出,要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
“当前,中国社会心态出现了失衡的现象。在这种形势下,培育健康的社会心态、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2024年的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叶金生这样说道。
全国政协委员叶建农道出其中一点,他认为现在社会不同阶层之间沟通不够,利益诉求渠道表达不畅,造成很多误解和偏见,加剧社会矛盾,有时甚至引发恶性事件。而全国人大代表陈云贤则认为,西方文化的冲击和以手机、互联网为主的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对消极负面的社会心态在人群中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2.2024年5月4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2024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这是该所主编的相关社会心态研究的第一本年度报告。
蓝皮书指出,中国社会正处在剧烈的转型期,而社会变迁带来的影响巨大。调查显示,在城市、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分别有49.8%、40.5%和47.7%的受访者表示当前的生活压力比较大或压力很大。值得注意的是,在遇到“住房条件差、建/买不起房”问题的被访者中,感
到“很大压力”的比例在各项问题里是的,达到71.7%。李女士说:“20年前我得工资是50块钱,20年后的今天我的工资是3000块钱,不过房价上涨的速度远比我工资的上涨的速度要快的多,这叫我如何是好。”
近年来,中央十分重视民生问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但随着社会快速发展,问题也层出不穷,政府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所有的问题。2024年7月9日是李荣桂60岁的生日,前一天,在南昌一所高校负责绿化工作的他收到了单位终止聘用关系的通知书。他无法像普通工人一样办理退休手续,因为他的身份是“临时工”,单位从未为他办理过社保。
“从1980年的45元/月的工资到现在940元/月的工资,我在单位做了30多年了,现在的心愿就是能办理退休。”去年年底,李荣桂向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了仲裁申请,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和支付加班工资获得支持,但学校指责其不懂感恩,并称其“工作年限存有造假”,遂向法院起诉。今年5月20日,南昌市东湖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学校无须支付加班工资,驳回学校其他诉讼请求。 3.2024年重庆市高考报名人数虽有增加,不容忽视的是,应届高中毕业生中,有上万名学生没有报名高考。据介绍,与三年前的高中入学数量相比,高考报名人数比当初减少2万人左右。而据调查,应届高三学生中,有上万考生没有报名参加高考。
而当地部分区县招生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高三学生最后放弃高考的原因很复杂,这些考生多是农村考生,其中部分考生迫于无奈拿个毕业证外出打工,“此外,严峻的就业形势,上完大学找不到好工作,使读书‘无用论’思想在农村蔓延,如果孩子成绩平平只能上专科,还不如早些出去打工挣钱,早点减轻点生活压力。” 4.当今社会,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特别是在经济寒流肆虐的今天,就业形势更加严峻。用人单位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设置了更高的、甚至是歧视性的就业门槛,如有的用人单位就明确规定:
本科以下学历者免谈。这无疑是在向社会传递一个信息:书读得越多、掌握的知识越全面、学历越高者,越受到用人单位的亲睐;只要有知识有文化有文凭,不但很容易就业,而且能够找到既能人尽其才、又能获取较高薪水的工作。也就是说,读书是有用的,人掌握知识的多少,是与人的生活质量成正比的。
就拿那些放弃高考的农村考生来说吧,为什么他们宁可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愿意回乡务农,成为一名新农村的新农民呢?因为,他们也认为自己是读书人,是有知识的人,是不屑于从事“修理地球”这个简单又繁重的体力劳动的;哪怕是书读得不够,知识浅薄,也要出去闯荡,就算找到一份劳动强度大、薪水又低的工作,也比在农村种田强。原来,他们也信奉读书是走出农村的出路。原来,“读书无用论”,仅仅他们为自己消极读书、知识浅薄、缺乏竞争力、不思进取、逃避现实而寻找的一个借口罢了。
5.近年来,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有北大高材生去卖猪肉;有大学生趋之若鹜地竟聘搓澡工,有的当上搬运工、保安;有的回家卖糖葫芦,还有大学毕业生去技校回炉等等.这些新闻一经爆料,立即成为社会热点.这也似乎在潜移默化地使民众越来越认同这样一种观点,即好大学不好考,大学毕业工作不好找,找到工作待遇又不好,还不如早点就业,积累社会经验。
大学是国家知识创新体系主体,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力量,更是引领一个社会的精神象征。没有一个国家敢废除大学教育。不过,让人悲哀的是,中国的大学教育越来越功利化。一些所谓热门的专业,如财经类,工科类这类赚钱多的专业,报考的学生几乎年年爆满,而历史、哲学这类的所谓冷门专业,却门可罗雀。更悲哀的是,热门专业招揽走秀的学生,却没有培养出一个中国的凯恩斯、爱因斯坦,中国的大学教育还很落后,不过读书无用论却到处泛滥,实在令人费解。大学不是技校,大学永远也不可能像技校一样,主要培养那些技术实用型的人才。
6.正读大学三年级的网友坚持认为,“对于绝大部分人憧憬大学并为之努力的人来说,大学是条值得付出的康庄大道”。没有上大学的人即使现在已经身家千万,但却错过了能够与你结伴为梦想拼搏的朋友,错过了很多体现自己、锻炼自己的机会,最重要的是错过了大学这个汲取知识的殿堂。除此之外,大学更让很多人在接触更多精英,学到更多知识,得到更多锻炼机会的过程中,摸索到自己真正的人生目标和未来的道路。每个愿为梦想打拼的年轻人在抱怨现今高等教育制度的同时,更应先问一下自己有没为未来尽的努力。“用学历来衡量一个人的成功固然是偏颇的,但以收入低来批评高等教育的作用、鼓吹读书无用论更是不当的。”
此外,网友“心的方向”也认为,在大学里自我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做人,为人处世其实真的很重要的,并不是你多么有才能别人就能用你,也要看你的为人处世的。步入社会,我们第一个面对的就是这样的情况的。在大学里,和同学之间的相处,能够看出一个人在为人处世这方面的情况。真的很重要的!
有人在主流媒体撰文称,如今的高考已不再是独木桥,当下70%的录取率与刚恢复高考时3.4%的录取率不可同日而语,“一考定终身”的定律已然不灵。同时,据媒体报道,伴随着社会对待高考的平和心态,在部分家长心中,“读书无用论”在抬头。某相声演员的儿子辍学学相声,很多舆论予以支持,并以比尔·盖茨、韩寒为例,认为成才的道路并非只有上大学一条路。
7.时下,少数党员干部和党政机关似乎陷入了“塔西佗陷阱”,不管你怎么说、怎么做,都被老百姓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这种“怀疑情绪”的蔓延,不但使干部和党政机关公信力受损,更使行政效率下降。沉下心来看看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都有质疑别人的习惯:陌生人过来问路,我们会觉得有企图;看见同事拿着一个新款的包,我们也会质疑是假货;超市搞促销,我们会质疑这是商品出现了质量问题;甚至是看见一些官员、明星做公益活动,我们也会觉得这就是在作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