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 高中音
乐鉴赏教案
。
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一
一、 教材分析:
本课学习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亚洲的音乐文化。亚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年轻人应该学习一切对提高自身科学文化素质有益的东西,真正做到弘扬民族文化、尊重多元文化。
《欢迎》是印度拉贾斯坦的一首著名民间乐曲,具有鲜明的印度音乐特色。《四岁红鬃马》运用了蒙古独特的 呼麦 演唱形式。《星
1
星索》是一首印度尼西亚情歌,表达对心爱姑娘的深切思念之情。
二、 教学目标:
(一):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亚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知道亚洲音乐的概况,知道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三):初步认识印度尼西亚的 克隆钟 歌曲、印度的 萨朗吉 的音乐特点。
三、 教学重点:掌握亚洲音乐特点,特别是印度和印度尼西亚音乐的风格。主要欣赏《星星索》和《欢迎》。
2
四、 教学过程
教师提问: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陆地面积最大的洲,而且人口也是最多的。几千年来,在这块土地上产生了灿烂的音乐文化,除我们熟知的中国音乐外,大家还知道有哪些呢?(学生根据他们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平时的了解作出回答五个音乐文化区)
教师总结:印度音乐在南亚次大陆欣欣向荣,还有西亚的阿拉伯古典音乐、日本的雅乐、朝鲜的唐乐 亚洲音乐呈现出一幅幅千姿百态、独具东方神韵的图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入神秘的亚洲音乐世界。
(一):印度民间乐曲《欢迎》
1:播放印度电影《阿育王》中的歌舞片段,让学生欣赏并思考问题。(学生回答:这是印度题材的电影)。接下来我继续让学生说出他们对印度了解的相关知识。学生从服装,舞蹈,歌声等探讨了印度
3
文化的特色。
2:欣赏作品:
用课件出示《欢迎》的结构以及各部分的演奏乐器个音乐情绪。首先对整首乐曲的轮廓做介绍,以便学生对乐曲的理解。
根据图示先上作品并鼓励学生随着音乐用手臂和手指划出旋律音乐进行,比如曲线、波浪线等,这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感受和体验印度音乐的风格特点,完成教学难点。
最后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 拓展与探究 第三题来总结出印度传统音乐的特点,让学生再用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二):印度尼西亚民歌《星星索》
4
1:请同学根据所给条件和图片上的人物服饰,判断出是哪个国家。
(1) 亚洲有一个国家的民族比我国还要多,由一百多个民族组成。
(2) 它由13700多个岛屿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
(很多的学生根据这问题都能说出是印度尼西亚)
2:结合风景图介绍印度尼西亚及克隆宗音乐特点。
3:欣赏作品《星星索》并用课件出示几个问题:
(1) 全曲的结构有何特点?(老师提示:可根据不同的伴奏音型)
5
(2) 曲调和歌声分别有什么特点?
(3) 表达什么样的情感?
这部分主要是情感体验和乐曲分析,有一定的难度,所以用选择题的方式,老师给出几个答案,听赏完后让学生回答。
4:实践活动:
首先请同学学唱固定伴奏音型 啊,星星索 然后提示学生一边用手臂模仿划船时船浆起落,一边跟随音乐用 星星索 伴唱,老师唱主旋律,一起完成作品。通过这样让学生加深对克隆宗歌曲前紧后松的节奏特点的认识。完成教学重难点。
(三)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
6
提示学生根据以前听过的蒙古歌曲谈谈蒙古音乐长短调的风格特点(因为之前已经有介绍过蒙古民歌,所以学生在这时候都能准确的说出)然后在向学生简单介绍 呼麦 的演唱特点。再通过欣赏作品让学生有所了解。
五、拓展与探究
听三段音乐,辨别各是图片中的哪种乐器演奏?采用什么样的演奏方式?属于哪个
国家的代表乐器?(这三种乐器分别是朝鲜的伽耶琴,印度的西塔尔,日本的尺八)。
这个环节既让学生认识了不同国家的代表乐器,又可以培养他们听赏音色的能力,同时也了解乐器的分类,这些内容体现了课改中提到的音乐要素的渗透。
7
六、 总结
教师小结课堂内容,并布置下节课的内容,预习第十一节《非洲歌舞音乐》。
高中音乐鉴赏《历史悠久的亚洲传统音乐》教案二
一、 学习目标
(一)欣赏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聆听和感受,体验亚洲不同地域的几首具有代表性的传统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二)初步了解亚洲音乐概况,学习亚洲音乐文化与地理、经济、民族、宗教等因素的密切关系。
8
(三)学习认识蒙古的呼麦、印度尼西亚的克隆钟歌曲、印度的萨朗吉的音乐特点。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这四首具有代表性的亚洲传统音乐作品,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亚洲传统音乐的风格特征。
难点:通过总结、分析以上各音乐作品的风格特征,利用自己对亚洲地理、历史、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储备,主动探究此音乐特点的形成及与这些相关背景之间的关系。 三、 内容安排
(一)东亚 通过练习 呼麦 唱法,欣赏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掌握 呼麦 的初步知识,分析音乐,欣赏三条旋律的 呼麦 演唱;
(二)东南亚 通过欣赏 克隆钟 音乐《星星索》并演唱,与前曲
9
做风格上的对比,联系印度尼西亚地理知识,分析歌曲与地域、生活方式的关系;
(三)中亚 通过萨朗吉(Sarangi)音乐《欢迎》与小提琴音色和演奏特点的比对,分析中亚音乐特点,强调不同国家和地区音乐艺术之间的影响和交融;
(四)西亚 阿塞拜疆卡曼贾(Kamanche)音乐《巴雅提木卡姆》与x疆《十二木卡姆》音乐的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四、 教学资源建议
《音乐鉴赏教材》及自选教学内容
五、 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建议
10
本节内容为亚洲四个不同地域的代表性音乐作品的赏析,由于地理环境、宗教历史、生活方式等等的不同,造就了风格迥异而又异彩纷呈的音乐特点,为了使学生能够更为快捷地学习到与之年龄和能力相匹配的音乐知识,建议根据不同音乐的风格特点,选择不同的切入点来进行教学,具体如下:
(一)蒙古民歌《四岁的红鬃马》 了解唱法、分析音乐(长调、短调)
(二)印尼歌曲《星星索》 分析歌曲艺术风格的成因(地理、历史)
(三)印度音乐《欢迎》 与小提琴对比,乐器形制、演奏姿态、典型节奏
(四)阿塞拜疆卡曼贾音乐《巴雅提木卡姆》 与x疆《十二木卡姆》对比,从地理关系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音乐特点的生成与发展。
11
六、 教学过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