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校2019届高三生物上学期12月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1.生物实验过程中经常会用到染色剂,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红色
B. RNA与甲基绿的亲和力大,易被甲基绿染液染成绿色
C. 健那绿染液是活体染色剂,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D. 醋酸洋红染液是酸性染色剂,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1、健那绿是将活细胞中线粒体染色的活性染料; 2、染色体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3、脂肪可用苏丹Ⅲ染液(或苏丹Ⅳ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
【详解】用苏丹Ⅲ染液可以将脂肪细胞中贮存的脂肪染成橘黄色,A错误;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B错误;健那绿染液是活性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C正确; 醋酸洋红染液是碱性染色剂,可以将细胞内的染色体染成深色,D错误。 故选C。
2.肌糖原和肌动蛋白是人体肌肉细胞的两种大分子物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肌糖原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的单体是氨基酸 B.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ATP水解供能 C.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 D. 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需要以RNA为模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肌糖原是动物细胞中的多糖,肌动蛋白是一种蛋白质。吸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水解,放能反应往往伴随着ATP的合成。
【详解】肌糖原是多糖,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肌动蛋白是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单体是氨
- 1 -
基酸,A正确;肌糖原和肌动蛋白的合成都是吸能反应,都需要ATP水解供能,B正确;肌动蛋白在肌细胞中的核糖体上合成,肌糖原在肌细胞的滑面内质网上合成,故二者在肌肉细胞内合成场所不同,C正确;肌糖原的合成不需要以RNA为模板,D错误。 故选D。
3.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该过程伴随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如图所示),产生的能量促使ATP合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 B. 产生的能量大部分转移到ATP中 C. H的这种跨膜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 D. 类囊体膜上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豌豆细胞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氧气最终在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作用下生成水”,说明该反应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根据图示“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可知该运输方式为协助扩散。
【详解】豌豆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产生水,场所在线粒体内膜上,故细胞色素氧化酶分布在线粒体内膜上,A正确;细胞呼吸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故该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B错误;由题意可知,H+顺浓度梯度跨膜运输,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故为协助扩散,C正确;光反应过程中水光解也能产生[H],同时也产生ATP,光反应的场所在类囊体薄膜,故类囊体膜上也可能发生类似H+跨膜运输过程,D正确。 故选B。
- 2 -
+
+
+
4.某二倍体植物的两个植株①②杂交,得到③,对③的处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 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
B. 植株⑤⑥能通过有性杂交得到三倍体植株⑧,因而⑤⑥属于同一物种 C. 秋水仙素能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 D. ③到⑦的过程为花粉离体培养,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③→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③→⑤→⑩是杂交育种,原理是基因重组;③→⑤、③→⑥、⑤×⑥→⑧是多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③→⑦→⑨是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据此答题。
【详解】射线处理是进行物理诱变,故③到④的过程为诱变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植株⑤⑥通过有性杂交得到的三倍体植株⑧不能产生可育后代,说明⑤⑥之间存在生殖隔离,故⑤⑥不属于同一物种,B错误;秋水仙素能够抑制前期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后不能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从而引起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③到⑦的过程是将花粉培养成幼苗,为花药离体培养的过程,涉及的原理是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D正确。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重点考查育种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常见育种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实例等,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5.将全部核DNA分子双链经32P标记的1个果蝇精原细胞置于不含32P标记的培养基培养,先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再经过一次减数分裂,产生了8个精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中期和1个减I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标记的染色单体数不同 B. 有丝分裂后期和1个减I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不同,标记的染色体数也不同
- 3 -
C. 1个减工后期和1个减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标记的染色体数不同 D. 产生的8个精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均有2条被标记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DNA半保留复制的特点,用P标记的精原细胞在不含P的原料中进行了一次有丝分裂,则DNA分子中都是一条链含32P,一条链不含32P。产生的精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仍是在不含
32
32
32
P的原料进行复制,所以每条染色体上的两个DNA分子中只有1条链含有32P。
【详解】果蝇的精原细胞含有8条染色体,若进行有丝分裂,由于DNA的半保留复制,每个DNA均有一条链带有标记,一条链不带标记,故进行有丝分裂时前期带有标记的染色体为8条、带有标记的染色单体为16条,有丝分裂后期带有标记的染色体数是16条,有丝分裂结束后,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只有一条链有标记,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数是8条;子细胞中DNA进行再次复制进行减数分裂,由于DNA分子的半保留复制,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条染色单体有标记,故减数第一次分裂时细胞中含有8条有标记的染色体、8条有标记的染色单体,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同源染色体分离,故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中期细胞中含有4条染色体有标记,有标记的染色单体数也为4条,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数仍为4条,由于姐妹染色体分向两个细胞是随机的,所以形成的精细胞中含有标记的染色体数不确定,综上分析,有丝分裂中期和1个减I中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标记的染色单体数不同,A正确;有丝分裂后期和1个减I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不同,标记的染色体数也不同,B正确;1个减工后期和1个减Ⅱ后期细胞内染色体数相同,但标记的染色体数不同,C正确;产生的8个精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但有标记的染色体数可能为0~4条,D错误。 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含量变化规律;识记DNA分子半保留复制特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
6.模型方法是现代科学方法的核心内容之一。下列有关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科学家用电镜拍摄的细胞膜结构显微照片是物理模型 B. 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 C.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对生物进化的解释模型是概念模型
- 4 -
D. 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是数学模型 【答案】A 【解析】 【分析】
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模型构建是生物学教学、研究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提出模型的形式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型和数学模型等。
(1)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
(2)概念模型是通过分析大量的具体形象,分类并揭示其共同本质,将其本质凝结在概念中,把各类对象的关系用概念与概念之间的关系来表述,用文字和符号突出表达对象的主要特征和联系。例如:用光合作用图解描述光合作用的主要反应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 (3)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对研究对象的生命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具体的分析、综合,用适当的数学形式如数学方程式、关系式、曲线图和表格等来表达,从而依据现象作出判断和预测。例如:细菌繁殖N代以后的数量Nn=2n。
【详解】拍摄的细胞膜结构显微照片属于实物图,不属于物理模型,A错误;由分析内容可知,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物理模型,B正确;由分析内容可知,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解释运用了模型建构法中的概念模型,C正确;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和“S”型曲线都是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D正确。 故选A。
【点睛】理解物理模型中的“实物”并非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解题关键。
7.下图为人体吞噬细胞吞噬细菌后,吞噬细胞内处理过程的示意图(①为过程,②为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吞噬细胞吞噬细菌的方式是[①]____(填名称), 吞噬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____。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