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鉴赏与大学生审美观的培养
学习“中外音乐鉴赏”的感悟
摘要:如今各高校纷纷开展音乐鉴赏课,通过这学期学习这一课程,我感收到音乐对
于我们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且能够产生良好的审美观,产生对美的追求的渴望。同时也为我们学会了如何欣赏优秀的音乐作品,如何利用音乐来开阔我们的心理。对我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将带来很大的帮助。
关键字:音乐鉴赏 审美观 音乐教育
音乐鉴赏是以具体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听觉及其它辅助手段来体验、领悟音乐的真谛,从而得到精神愉悦的美育教育方式。音乐鉴赏的过程,是一个包含感知、理解、想象、情感、鉴别、分析等多种心理功能的综合的动态审美过程。
音乐鉴赏能力是音乐艺术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是音乐艺术教育评价的主要项目。提高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在于加强高校音乐艺术教育,通过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和实践环节,提高大学生对音乐艺术语言的理解力,对音乐艺术作品美感和情感的感知力以及对音乐艺术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像读书的人必须识字一样,要使我们理解和体会音乐艺术作品,就必须使我们读懂音乐艺术的语言。音乐是声音的艺术。音乐艺术作品的展现形式就是声音,它把多种声音有效地组织到一起,变为人们所能控制、所能把握的音响体系,形成了能震撼人心、怡情养性、多姿多彩、博大精深的音乐世界。
马克思说过:“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 音乐作品是社会生活在作曲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古今中外,许多杰出的音乐家创作出了具有深刻内容与重大社会意义的音乐艺术作品。音乐鉴赏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就是对中外优秀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在声乐作品赏析中,由于音乐是与歌词结合在一起共同表达形象的,我们能够比较明确、具体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许多优秀的音乐艺术作品往往都表现了音乐家在一定的社会生活影响下而产生的不同感情体验。因此,在欣赏过程中,必须深入体会音乐所表现的感情内容。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那如泣如诉的主题旋律,合唱歌曲《祖国颂》中那英雄豪迈、欢心鼓舞的坚定节奏等。法国音乐家费提斯说过:“音乐不仅能触动听觉,而且激动心灵。”音乐艺术作品的赏析是培养大学生美感和情感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的所学专业、兴趣爱好、性格脾气都是有差异的,但音乐以其独有的艺术感染力,激发了我们内心世界的美感和情感。
音乐鉴赏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我们的文化艺术修养水平。不少作曲家在乐曲中通过对生活中出现的音响加以艺术模拟,可以引导我们加以想象。还有一些音乐作品具有情节性的,可以引导我们进行想象。如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另外一些抒情性的音乐作品可以引导我们进行自由的想象。这些作品一般都倾注着作家内心深处的情感,如贝多芬的《月光协奏曲》等。作曲家的创作构思和意图往往很少或完全不为世人所知。这可以充分发挥我们们的想象力,进行自由想象。
音乐艺术是再创造的艺术,想象则是创造力的源泉。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艺术作品的审美,同样属于创造性的精神活动。音乐鉴赏的教学和实践,使我们获得了音乐基本知识,培养了我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发展了形象思维能力,使大学生的情感、思想、意识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大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提高,必将会对其树立科学的审美观,全面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和人文素质,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产生积极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 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学习、就业方面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心理方面的问题也日渐增多。因此,加强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塑造新型健全的人格已刻不容缓。而音乐作为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塑造新型健全人格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够使我们精神能量消耗减少,疲倦的身心恢复精力,不平衡的心理趋于平衡,构筑其健康、积极向上的心灵,使其身心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般来说,音乐鉴赏可以很好的为我们缓解压力,培养良好的审美观。
审美观虽与个体的先天敏感性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在后天的审美活动中逐渐地发展起来。音乐教学活动中,只有通过耳朵等感觉器官聆听并感受大量的音乐作品,培养“有音乐感的耳朵”,才能提高我们的整体审美能力。因而,音乐鉴赏教学与个体审美感觉力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查阅资粮,有专家分析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音乐鉴赏教学与审美感觉力的发展互为条件、互为表里、相得益彰。音乐教学活动中,鉴赏教学是培养个体音乐审美感觉力的重要而又有效的途径。一方面,音乐作品作为美的对象,首先需要通过人的感觉器官去体验,使主体获得审美感受,然后通过其他审美心理活动进行加工处理,并在此过程中实现“同化”与“顺应”,从而促进主体审美感觉力发展。另一方面,审美感觉力的不断发展,使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引发情绪反应,抓住某些有特征性的审美信息,唤起主体的欣赏冲动,从而促进音乐鉴赏活动的深入开展。第二,音乐鉴赏活动与个体审美感觉力发展的最终目的具有相关性和一致性。音乐鉴赏教学活动中,不仅要注意听觉等外部感觉力的发展,而且还要注意运动觉、平衡觉等外部感觉力的发展。这是由于在审美活动中,各种感官起着不同的作
用。历史上,不少美学家均认为视觉与听觉是最重要的审美感官,而将运动觉、平衡觉等内部感觉力排斥在审美感官之外,这种看法现在看来是值得商榷的。当代审美心理学的发展认为:审美活动中,对外部信息的接受,同时伴随着身体的内部运动。这种运动有时不易被他人觉察,却可以被自身的运动感受器官所感觉,这种感觉还会随着知觉、想象等心理过程的展开不断得到加强。因而,音乐鉴赏活动中也不仅要注意听觉这种外部感觉力的发展,还要注意运动感、平衡感等内部感觉力的发展,这样才能促进个体综合审美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第三,音乐鉴赏活动与审美感觉力的最高境界是完全一致的,即都是一种脱离功利诉求的审美体验过程。音乐教学活动中加强音乐鉴赏的教学,不仅因为它是发展我们审美能力的主要手段,而且还是因为在以往音乐教学中长期忽略了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主要体现在音乐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功利主义充斥着音乐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出现“喜欢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的怪现象。因而,培养和发展我们的审美能力,首先要解放和恢复其感官的敏锐性,使其与无限丰富生动的感觉世界保持密切的接触,这是一切审美价值的基本资源。沉溺于感官的享受固然不是具有健全审美能力的标志,但对感觉世界漠然冷淡,恐怕也是缺乏审美能力的表现。所以,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只有以无功利的审美体验为中心,才能有效地发展我们的审美感觉力。 通过音乐鉴赏课,可以很好的发展我们的审美力。
第一,体验和感受不同的音乐流派,。人类音乐文化发展的历史长流中,存在着多姿多彩、风格迥异的音乐风格与流派。每一种不同风格和流派的音乐作品,或者体现了不同地区的民俗风情,或者表现了不同时代人们的思想情感,它们平等地共存于人类音乐文化的宝库中。在电子科技、通讯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各国人民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人们共同生存在一个“地球村”中。因此我们不能只欣赏中国的传统音乐,,而且还要更加开放的视界体验并鉴赏世界各国不同时期的音乐文化,练就“多元文化的音乐耳朵”,不断扩大我们的音乐文化视野。
第二,其次,把握音乐的情绪与情感。音乐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感情表现与交流必不可少的重要文化形态,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音乐鉴赏教学中,我们体验了不同情绪的音乐,能够感知音乐情感的发展变化,并能简单地表述或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我们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
第三,通过聆听音乐作品,我们区别不同音乐作品的体裁和形式。古今中外的音乐作品中,存在大量的相互不同的音乐体裁和形式,正是这些不同体裁和形式的音乐作品,因其表达着人们不同的思想情感,才使人类的音乐宝库绚烂多姿、异彩纷呈。音乐教学中,老是不断引导我们倾听不同体裁与形式的音乐作品,丰富我们的感性体验,发展我们敏锐的音乐感觉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音乐鉴赏教学,使我们感受并体验到不同的音乐表现要素、把握不同的音乐情感与情绪、区分不同的音乐体裁与形式、了解不同的音乐风格与流派,并在大量积累音乐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培养并发展了我们敏锐的审美感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