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修行的过程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失,在它的作用中而起染著!这个就是根本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佛,不是在谈虚无飘渺的,就是找到正确的因,在哪里执著造业、造生死业的?其实就在我们身心的功能中起执著!找到正确的因,我们才把这个因调正,其实修行就是从我们的身心去起修!因为我们执著颠倒,无明,无知,不了解真相,所以在这里颠倒! 佛法告诉我们:我们的痛苦、执著、烦恼、生死不断,都是什么由于我们的无知,不知道五蕴的功能、六处的功能,在哪里产生执著、产生贪爱才苦不断,回到一个很根本很如实的、一个根本地方来。这个跟神话没关系,跟迷信没关系,他在告诉我们真相,全世界上只有宗教性来讲,只有佛教是谈真相的!所以这段经文告诉我们眼耳鼻舌身意要去了解它。了解了,找到正确的因缘,就不会在那边制造痛苦烦恼的因。

<<杂阿含经>> 第219 ( 198 ) 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尔时、尊者罗睺罗往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内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尔时、世尊告罗睺罗:「善哉罗睺罗!能问如来甚深之义」。佛告罗睺罗:「眼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麁、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如实知。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罗睺罗!作如是知、如是见,我此识身及外一切相,令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罗睺罗!如是我、我所、我慢、使、系着不生者,是名断爱、转结,正无间等,究竟苦边」。佛说此经已,尊者罗睺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罗睺罗尊者在这段经文问佛陀:怎么样的去了解真相,如何去发现真相,我这个内在的识身,跟外在的一切万法的相,使这个‘我’跟‘我所’我慢,我、我所、我、我的、我执所引生的这个:我所、我

慢,‘使’就是烦恼,系著不生起来。佛陀告诉我们,‘眼’不管是‘远近,好坏,粗细,内外,过去,现在,未来’,都一样,要如实的去体会:它都是无常非我,跟五蕴的观察法都一样。五蕴是从‘色、受、想、行、识’去观察,六处是从‘眼耳鼻舌身意’去观察。 只要这样去观察,‘我’跟‘我所’‘我慢’‘烦恼’,所有的执著就不会生起,就是‘断爱’,‘转结’,‘结’就是‘缠’,很多的烦恼缠。如果就能够当下正观,现观当下的因缘,当下就能够解脱。没有间隔的当下现观,就能够究竟苦边。不管是五蕴、六处,都不离生命当下的观察。它是不是无常?是不是无我?是不是无我、无我所?都可以去观察它。那么这一经也显示出来:我们要下功夫要在我们的五蕴、六处;就六处上:眼睛看到外面的色,耳朵听到声,都是我们用功的地方!六根时时刻刻都触六尘,修行就在我们生命的当下,不管是从五蕴、从六处都是我们用功观察的当下。那如果我们现在都不跟外境接触,六根不触六尘,那我们有没有办法发现真相?我眼睛都不接触外面的声声色色,耳朵也不听声音,意识也不动,那这样能不能解脱?能不能找到正确的因而去消除那个执著的因?比如说你触动的时候,起了贪爱,你要发觉:我起了贪爱,原来在这里起贪爱,在这里起执著你会发现:如果避免一切的根尘触,像禅定中意念都不起,能解决问题吗?能发觉真相吗?能找到因吗?能在因上下手吗?所以修行是叫我们要如实知,不是修到进入顽空 ,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往往是落到情境中,起了无明、起了烦恼还不自知,就随着相续而流转,然后越来越严重!如果你能知、能见、能当下看到:啊!我巳经落入这个现象,我巳经起了贪,我巳经起了瞋,马上知、马上明白,那个知跟明白当下就止息。所以这个‘知、见’很重要!就在六根触六尘去知、去见!随时六根触六尘的情境,都是我们观察当下最重要的时刻!我们不知不见,叫做无明,随波流转去还不知道,犯了过错也不知道,造业也不知道,起了无明烦恼也不知道,那就相续不断。外道的修行是不要听声音,不要看外面的接触,那个叫‘修’根,佛法不是,这一点一定要明白。了解在哪里下功夫,在哪里把握,在哪里发现问题,就很清楚了。

佛法的修学,以正觉解脱为目标,到达这一目标,要先有闻、思、修慧。「正见」,最先是闻慧,即对因果、事理、四谛、三法印等,从听闻正法而得正确深切的信解;理解佛法,以佛法为自己的见地。 正见是分别邪正、真妄的,知邪是邪,知正是正,舍邪恶而信受纯正的(参中含圣道经)。这是「于法选择,分别、推求、觉知、黠慧、开觉、观察」(杂含卷二八?七八五经)的抉择正见。如正见善恶因果,生死的相续与解脱,还是世间的正见,能「转向善道」而不能出世。如对于四谛真理的如实知见,「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那才是向解脱的出世正见。这样的正见,并不是浮浅的印象,要精进的努力,正念的专一,才能成就。

得了佛法的正见,即应引发「正志」──奘译正思惟。这是化正见为自己的理想,而立意去实现的审虑、决定、发动思。从理智方面说,这是思慧──如理思惟,作深密的思考,达到更深的悟解。从情意方面说,这是经思考而立意去实现,所以正志是「分别、自决、意解、计数、立意」。思慧不仅是内心的思考,必有立志去实现的行为,使自己的三业合理,与正见相应。

所以正志同时,即有见于身体力行的戒学,这即是「正业」、「正语」、「正命」。正语是不妄语、不绮语、不两舌、不恶口,及一切的爱语、法语。正业是不杀、不盗、不淫,与一切合理的行动。正命是合理的经济生活。

佛法以智慧为本的修行,决不但是理观。理解佛法而不能见于实际生活,这是不合佛法常道的。「正精进」是离恶向善,止恶行善的努力,遍通一切道支。如专从止恶行善说,即戒的总相。以正见为眼目,以正志所行的正戒为基础,以正精进为努力,这才从自他和乐的止恶行善,深化到自净其心的解脱。

「正念」是对正见所确认,而正志立意求他实现的真理,念念不忘的忆持现前。念是定的方便,因念的系念不忘而得一心,即「正定」。

由于一心的湛寂,如实正智能依之现前。正念与正定,即修慧阶段。由修慧──与定相应的正见而发无漏慧,才能完成正觉的解脱。 八正道的修行,即戒、定、慧三学的次第增进,也是闻、思、修三慧的始终过程,为圣者解脱道的正轨。

「八正道行入涅槃」,是唯一而不许别异的正道。所以佛临灭时,对须跋陀罗说:「若诸法中无八圣道者,则无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以诸法中有八圣道故,便有第一沙门果,第二、第三、第四沙门果」(长含游行经)。这是怎样明确的开示!

如来虽说有许多德行的项目,都是不出于八圣道的。如「四念处」即正念的内容;「四正断」是正精进的内容;「四圣种」是正命的内容;「四神足」是正定起通的内容。五根与五力:信(信解)即正见、正志相应的净心;精进即含摄得戒学的正精进;念即正念;定即正定;慧即依定而得解脱的正见。五根、五力与八圣道的次第内容,大体是一致的。「七觉支」,偏于定慧的说明。佛法道支的总体,或说为三增上学(杂含卷二九?八一七经)。

<<杂阿含经>> 第979 (759) 经 断三受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三受,无常,有为,心所缘生。何等为三?谓乐受,苦受,不苦不乐受」。诸比丘白佛:「世尊!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不」?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何等为道?何等为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受」?佛告比丘:「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世尊的开示有三受,这三受是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是什么:‘无常,有为,心所缘生’。我们的乐受会起执著,起贪爱,对苦受就起瞋恨、相拒,而佛陀直接就点明了,这‘三受’是什么?是无常的,是有为法,是心所缘生的:根*尘*触所产生,心的接触而产生的,这是缘生的;是有为法,是无常的,我们都执著在这里,是实有才会

起执著,如果知道它的无常有为,是心所缘生的而已,那你还会不会执著?所以佛陀直接就点出重点。

如何去修习,而去断除这三受的执著? ,要离开这‘三受’的执著,不在这里造业,不在这里受束縳,有没有方法?有。他这里就告诉你,什么方法?就是八正道:‘谓八圣道’, 它的内容就是:“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佛陀直接就点出这个根本,我们就是在根*尘*触产生受,这里起实有感、执著,造业无边,贪瞋痴烦恼而在这里造作的。怎么样才能够离开这执著?佛陀直接开示就是八正道,就是修八正道,其它没有第二个方法。根本的解脱受用就是要断此三受,那断此三受在哪里?就是要用八正道,这点出一个重点。下一经: 第980 (760) 经 断老、病、死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世有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何等为三?谓老,病,死。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世间若无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者,无有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亦不知有如来说法,敎诫敎授。以世间有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故,如来、应、等正觉出于世间,世间知有如来说法,敎诫敎授」。诸比丘白佛:「有道、有迹,断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者不」?佛告比丘:「有道、有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何等为道?何等为迹?修习、多修习,断此三法,不可喜、不可爱、不可念?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佛说此经已,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陀直接的开示,都世间上什么事情是最不可爱、最不可念的,我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老病死,我们人人都要面对的,没有一个避免得了的,这是我们最不喜欢的,最不可爱,最不可念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不可爱,不可念的这三法:老、病、死,如果没有这个老、病、死,那这个世间还有没有佛来出世啊?如果没有老病死也就不需要有佛来出世。今天就是因为世间有老、病、死,所以如来、应、等正觉

修行的过程

失,在它的作用中而起染著!这个就是根本的地方!所以我们学佛,不是在谈虚无飘渺的,就是找到正确的因,在哪里执著造业、造生死业的?其实就在我们身心的功能中起执著!找到正确的因,我们才把这个因调正,其实修行就是从我们的身心去起修!因为我们执著颠倒,无明,无知,不了解真相,所以在这里颠倒!佛法告诉我们:我们的痛苦、执著、烦恼、生死不断,都是什么由于我们的无知,不知道五蕴的功能、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s56k7r5no4oweh0q68m0sr9z0p08p00o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