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
河北省武安市东关小学 杜颖杰
【摘 要】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作用越来越凸显重要,在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优化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多媒体课件;语文教学;有效整合
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集成性、交互性和可挖性的特点。它是将文字、图形、动画、视频、声音等多种信息加工组合在一起来呈现知识信息。它能为教与学提供多种多样的可以选择的功能,随时提供学习结果验证,学习信息的及时反馈和可调的学习进度和可选择进行的学习路径,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可调节自身视、听、读、写、做的创造性的集成的学习环境。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实际应用
目前,一些发达地区、先进学校和优秀教师走在前面,已取得实验的成功,初步建立了一些理论。运用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手段辅助语文教学,并同时让学生学习计算机基本技能,把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结合起来。在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中,将信息技术课程与语文教学相整合,对于深化语文学科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以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人类的学习环境和大众传播媒介产生巨大影响,必将推动教学形式产生革命性的变化。媒体是教学的物质基础,是开展教学活动的手段,教学媒体的变化、发展,为教育变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条件,引起并带动教育理论、教育原则、教育方法、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一系列变化,从而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原理及特点
所谓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就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和实践。
然而多媒体技术不仅能处理文本、数据之类的信息媒体,而且还能处理声音、图形、图像、动画、视频图像等各种不同形式的信息媒体。多媒体技术不是各种信息媒体的简单复合,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运载
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媒体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并完成一系列随机性交互式操作的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改变了计算机的使用方式,使计算机由办公室、实验室的专用品转为信息社会的一员,并将广泛的应用于学校教育。多媒体技术将对整个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传统陈旧的教育方式面貌大为改观。
多媒体课件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它能够向学生提供形式多样且功能各异的感性材料。那些形象生动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乐,妙趣横生的益智游戏能把学生带入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进取,使学生会学、愿学和乐学。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教育软件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信息技术作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载体,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并逐渐展示了它的主要优势。
三、语文科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原则:要以教学系统设计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充分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及充分运用成功教师的丰富经验。软件教学内容的编写不仅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更要有各方面全面丰富的信息,以突破教学中重点、难点为核心,使软件在教学中真正起到“辅助”作用,大幅度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语文科教学软件设计的基本要求:正确表达语文学科的知识内容,体现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形成具有语文科特色的知识体系。反映教学过程和教学策略,明确教学目标,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解决“教什么”及“如何教”和“学什么”及“如何学”的问题。充分发挥计算机多媒体的特性和人机交互的优势,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功能,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的作用
一般来说,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起到以下几个作用: 1.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鲁诺曾经说过
“学习的最大动力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生自主学习的
趣。”对于所有的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强大动力。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如果教师一味的、单一的讲解是很难提高学生们
教师必须运用良好的教学方
的学习兴趣的。而激发兴趣却是教学的开端。那么
法导入此环节并且有效的、迅速的引起学生的注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多媒体计算机所形成画面以及它的声、光、色、形都能给学生以思维和视觉的冲击以至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教师如能借助多媒体手段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呈现事物变化发展过程,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构成一个跃动的“思维空间”,就能为学生实现由形象感知到抽象思维的飞跃奠定基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语文课中,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 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知材料,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而且可以为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创设情境, 启发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 使其思维向深层发展, 给课堂注入新的活力, 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出来。
2.运用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增强了学习效果,丰富了课堂气氛。小学生阅历有限,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生动直观的内容感兴趣,抽象思维只有在形象思维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培养起来。如《迷人的张家界》一文,文中作者尽管非常生动地描写了张家界之奇特:“有着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变化、桂林之秀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游览过张家界,没有深切地感受到张家界迷人的奇山秀水,无法和作者产生共鸣。教师可以通过制作课件的形式,情境导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让如诗如画的情境,为学生领悟课文内容打下基础。再通过配乐朗读课文,学生能入景、入情地感知课文内容,对张家界有个总体的印象,为自主学习课文铺好路。然后通过引导学生自己观看教师制作的课件,自主学习课文,质疑问难,达到读通,读懂并理解课文内容的目的,培养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计算机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计算机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如教《秋天的图画》一课,课文的重点是要让学生领略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