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浅析
王 鹏 高 娜
【摘 要】@@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目前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 【期刊名称】统计与管理 【年(卷),期】2011(000)003 【总页数】1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目前办公业务的处理、流转和管理等过程都采用了电子化、信息化,大大提高了办事效率。信息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统计信息化是统计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促进和推动统计服务科学发展的重要力量,是国家信息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但目前,基层统计信息化建设还不完善,很多方面仍需进一步改善。
兴隆县统计系统的计算机应用在承德市八县三区中占据排头兵的位置,1993年第一次应用计算机进行统计报表,统计报表处理方式逐渐由手工计算过渡到计算机全权处理。2004年率先在全市统计系统内完成了局域网建设,县局统计人员做到人人有机器,同年开通了动态管理的兴隆县统计信息网。近几年,在省局“双基”建设工作的推动下,2007年实现了所辖20个乡镇的统计人员人手一机,并能通过VPN连入统计信息网,真正地完成了国家、省、市、县、乡五级计算机联网。基层所有的统计报表均在本级录入、汇总后再传给上一级统计机关。
有一些同志甚至部分领导对统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不够。长期以来,乡镇统计机构和县级统计局等基层统计机构的基本职能是向企业等调查对象收发和催报统计报表,对填报的数据进行审核和录入。一些领导认为完成数据处理,顺利报表就算完成了统计工作。然而,面对新形势下的统计工作,统计信息化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统计信息化是统计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支撑,面对复杂的统计管理体系、庞大的统计调查体系和复杂的统计环境,如果缺乏统一适用的统计应用软件和健全的统计数据库系统,统计工作就不可能实现电算化、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就难以实现统计工作科学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统计工作任何一个环节、任何一个方面的科学发展都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
与统计系统计算机整体水平不相匹配的是,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参差不齐,主要有几方面的问题。一是没有专业的计算机岗位和管理人员。受基层人员编制过少、统计人员承担的专业过多等影响,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进度缓慢。就拿兴隆县统计局来说,全局23个编制,没有一个正式的岗位是留给计算机管理人员的,严格意义上讲,是专业人员身兼计算机管理人员的工作。而我们的正常统计报表40余项,再加上一些调查和各项大型普查接踵而来,人人都忙得不可开交,有时工作需要研究一些小系统或是小程序都没人胜任,只能是日常维护好设备保持正常的工作而已。二是基层统计队伍的不稳定带来了统计人员整体计算机业务水平偏低。近年来,乡镇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从事统计工作两年以下的占到25%,个别乡镇甚至一年几换。虽然每年都给新人举办计算机应用培训班,但是新接手的人员本身业务还不是很熟,加之都用计算机程序处理各种统计报表,更是云山雾绕,最严重的是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直接影响报表按时上报。
统计信息化建设为统计工作者配备了基本的办公设备——计算机,但是面对计算机多数统计人员对它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每天都在用它,陌生的是不知道如何用好它,把它想象的很神秘,认为它是高端科技技术,很难很复杂,学起相关业务处理软件的有些畏难情绪,涉及到业务以外的计算机操作应用和互联网知识知之甚少。特别是,有些乡镇统计人员每次上机操作都是在别人的帮助之下完成报表工作。
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推进统计信息化,关键在应用,重点在落实,成败在领导。加强对统计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加大组织协调力度,从硬件设备到管理人员给予最大的支持。要建立责权统一的目标责任制,构筑自上而下、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明确每项工作、每个环节的责任人,确保各项任务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
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操作水平。统计信息化建设经过几年的发展,硬件基础已经基本满足统计工作的需要,但从应用操作水平角度来看,县乡基层统计人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不仅需要适应不断更新的统计业务知识,更需要掌握不断发展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作为计算机管理人员,不仅要掌握过硬的计算机软硬件知识和维护方法,还要掌握网络及网络安全方面的知识,更需要掌握统计各个专业软件的使用;作为统计专业人员,需要掌握的不单是本专业的报表程序,更多的是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和基本操作,包括操作系统的应用、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网上办公的操作以及网络安全知识等等。这样,不管是新增什么专业,或是换了什么工作岗位都能应对自如。
注重统计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变化,统计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这是一项长期不断更新的工程,从事这项工作的统计人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