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元素部分讲义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高的金属所形成的共价型卤化物,如SF6、UF6、SnCl4等。共价型卤化物固态时为分子晶体,一般熔、沸点低,熔融时不导电,并且有挥发性,如常温下呈气态的SF6,呈液态的CCl4及固态的HgCl2(升汞)。但是离子型卤化物与共价型卤化物之间没有严格的界限,如FeCl3是易挥发共价型卤化物,它在熔融态时能导电。卤化物中我们着重讨论氯化物。

1.卤化物的溶解性

大多数卤化物易溶于水。氯、溴、碘的银盐(AgX)、铅盐(PbX2)、亚汞盐(Hg2X2)、亚铜盐(CuX)是难溶的。氟化物的溶解度表现有些反常,例如CaF2难溶,而其它CaX2易溶;AgF易溶,而其它AgX难溶。这是因为钙的卤化物基本上是离子型的,氟的离子半径小,CaF2的晶格能大,致使其难溶。而在AgX系列中,虽然Ag+的极化力和变形性都大,但F-半径小难以被极化,故AgF基本上是离子型的易溶于水;而从Cl-到I-,变形性增大,与Ag+相互极化作用增加,键的共价性随之增加,故它们均难溶,且溶解度越来越小。一般来说,重金属卤化物的溶解度大小次序为:

MFn?MCln>MBrn>MIn

此外,金属卤化物的溶解度常因生成配合物而加大。如]PbCl2在冷水中溶解度较小,在HCl溶液中因与Cl-离子形成配离子而增大了溶解度。

PbCl2+ Cl-= PbCl3-

2.卤化物的水解

大多数不太活泼金属(如镁、锌等)的卤化物会不同程度地与水发生反应,尽管反应常常是分级进行和可逆的,却总会引起溶液酸性的增强。它们与水反应的产物一般为碱式盐与盐酸,例如:

MgCl2十H2O=Mg(OH)Cl+HCl

在焊接金属时常用氯化锌浓溶液以清除钢铁表面的氧化物,主要是利用ZnCl2

与水反应产生的酸性。而SnCl2、SbCl3和BiCl3水解后分别以碱式氯化亚锡Sn(OH)Cl,氯氧化锑SbOCl和氯氧化铋BiOCl的沉淀形式析出。

SnCl2十H2O=Sn(OH)Cl?+十HCl SbCl3+H2O= SbOCl?+2HCI BiCl3十H2O =BiOCl?十2 HCI

所以在配制这些盐溶液时,为了防止沉淀产生,应将盐类先溶于浓盐酸,然后

再加水稀释。

较高价态金属的卤化物(如FeCl3、AlCl3、CrCl3)与水反应的过程比较复杂,不要求掌握。

11-1-4 卤素的含氧酸及其盐

11-1-4-1 概述

已知的卤素含氧酸例于表中。

卤素的含氧酸

氧化值 +1 +3 +5 +7 氯 HClO HClO2 HClO3 HClO4 溴 HBrO HBrO2 HBrO3 HBrO4 碘 HIO — HIO3 HIO4,H5IO6 名 称 次卤酸 亚卤酸 卤 酸 高卤酸 卤素含氧酸不稳定,大多只能存在于水溶液中,至今尚未得到游离的纯酸,如各种次卤酸,亚卤酸,卤酸中的氯酸、溴酸,高卤酸中的高溴酸等。

它们的含氧酸根离子(或)如图所示。在这些离子的结构中,卤素原子利用其价电子轨道组成sp3杂化态(HOCl除外)。

在本节中将主要介绍氯的含氧酸。它的元素电势图如下:

7 / 44

从氯的元素电势图可以看出: (1)

在ψAθ图中,几乎所有电对的电极电势都有较大的正值,表明在酸性

介质中,氯单质及各种含氧酸均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它们作氧化剂时的产物一般为X-。

(2)

在ψBθ图中,除了X2/X-电对的电极电势与ψAθ值相同外,其余电对的

电极电势虽为正值,表明在酸性介质中,但均相应变小,表明在碱性溶液中,氯元素各种含氧酸盐的氧化性已大为降低(NaClO除外),说明含氧酸的氧化性强于其盐。

(3) 的可能性。

11-1-4-2 次氯酸及其盐

HClO是很弱的酸(Kaθ=2.9×10-8),比碳酸还弱,且很不稳定,只能存在稀溶液中(得不到浓酸),且会慢慢自行分解。

2HClO?2HCI+O2?

HOCl是强的氧化剂和漂白剂。漂白粉是C12与Ca(OH)2反应所得的混合物:

2C12+3Ca(OH)2 ? Ca(ClO)2+CaCl2.Ca(OH)2.H2O+H2O

其有效成分是Ca(ClO)2,漂白作用就是基于ClO-的氧化性。 碱金属的次氯酸盐都易水解,水溶液呈碱性,并具有强氧化性。 例如,在NaClO溶液中加入稀盐酸可以得到氯气。 NaClO + 2HCl = NaCl+Cl2↑+H2O ClO-也可把I-氧化为I2。

2I-+ClO-+H2O → I2+Cl-+2OH- 11-1-4-3 氯酸及其盐

HClO3是强酸,其强度接近于盐酸和硝酸,是强氧化剂,它能把I2氧化成HIO3,而本身的还原产物决定于其用量:

2HClO3(过量)+I2?2HIO3+Cl2? 5HClO3+3I2(过量)+3 H2O?6HIO3+5HCl

HClO3与HCl反应可放出C12:

许多中间氧化值物质由于其ψ右θ>ψ左θ图,因而存在着发生岐化反应

HClO3(过量)+ 5HCl(浓) ?3 H2O +3Cl2?

KClO3是最重要的氯酸盐,在催化剂存在时,受热分解为KCl和O2,若无催化剂,则发生歧化反应:

?O2↑+ 2 KCl 2 KClO3???MnO2210oC400C4 KClO3????3 KClO4+KCl

o固体KClO3是强氧化剂,它与易燃物质,如碳、硫、磷或有机物质混合后,一受撞击即引起爆炸着火,因此KClO3常用来制造炸药、火柴和焰火等。 KClO3的中性溶液不显氧化性,不能氧化KI,但酸化后即可将I-氧化。

KClO3 + 6 HCl(浓) → 3 Cl2+ KC l+ 3 H2O ClO3- + 6 I- + 6 H+ → 3 I2 + Cl- + 3 H2O

当ClO3-过量时,进一步将I2氧化为IO3-。 2 ClO3- + I2 → 2 IO3- + Cl2↑ 当KI过量时,I2与I- 结合生成I3-。

I2 + I- →I3-

11-1-4-4 氯的含氧酸及其盐的性质递变规律 1.氢氧化物、含氧酸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1)R—O—H规则

氧化物的水合物形成酸或碱,其组成均可用R—O—H通式表示。R称为中心离子或原子,如果解离时在R—O键处断裂,即按碱式解离,则呈碱性;如果在O—H键处断裂,即按酸式解离,则呈酸性:

R十O—H R—O十H 碱式解离 酸式解离

R—O—H究竟进行酸式解离还是碱式解离,以及解离的程度如何,其影响因素比较复杂。一般由R元素的电荷多少以及半径大小等因素来决定,可由“离子势”来衡量阳离子极化作用的强弱:

离子势(?)=

阳离子电荷(?)

阳离子半径(r)在R—O—H中,若R的φ值大,则R极化作用强,氧原子的电子云将偏向R,使O—H键的极性增强,则R—O—H以酸式电离为主;若R的φ值小,则R—O—H

9 / 44

?倾向于进行碱式解离。据此,有人提出用以下 值(r以nm为单位)作为判断R—O—H酸碱性的标度。

现以第三周期及IIA族元素氧化物的水合物为例,说明它们的酸碱性递变与 ? 值的关系。(见表11-10、11-11)

?值

R—O—H酸碱性

<7 碱性

7-10 两性

>10 酸性

表11-10 第三周期元素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

元素

氧化物水合物

Na NaOH 3.24 强碱

Mg Al Si H2SiO3 9.88 弱酸

P H3PO4 12.1 中强酸

S H2SO4 14.4 强酸

Cl HClO4 16.4 最强酸

Mg(OH)2 Al(OH)3 5.55 中强碱

7.75 两性

?值

酸碱性

表11-11 碱土金属元素氢氧化物的酸碱性

元素

氢氧化物

Be Mg Ca Sr Ba

Be(OH)2 Mg(OH)2 Ca(OH)2 Sr(OH)2 Ba(OH)2 8.03 两性

5.55 中强碱

4.50 强碱

4.21 强碱

3.85 强碱

?值

酸碱性

同一族元素,例如IIA族元素的氢氧化物M(OH)2,从表11-1l所列的存值可见,Be(OH)2为两性氢氧化物,其余都是碱性氢氧化物,而且碱性依Be到Ba的顺序逐渐增强。

离子势判断氧化物水合物的酸碱性只是一个经验规律,它能够指明酸碱性的变化规律,但它不能回答某一氢氧化物酸碱的强度。计算表明,它对某些物质(当R为非8电子构型离子时)是不适用的,如Zn(OH)2的Zn2+离子半径为0.074nm,

?=5.2,按酸碱性的标度Zn(OH)2应为碱性,而实际上Zn(OH)2为两性。Cr(OH)3、

Sn(OH)2、Pb(OH)2等都是两性物质。

8s1hi4wzs97e16g2f5026bod04q32p00oyg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