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篇 虽有嘉肴(青海近7年未考)
原文呈现 段层精解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第1层:用类比手法说明学习的重要性。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第2层:从教和学两个方面说明它们的相互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作用。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第3层:总结结论:教学相长。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全文中心】本文讲述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教与学相互促进的道理。 【写作特色】(1)比喻说理,生动形象。文中以吃菜(“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来说明学习的道理:再好的学说,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2)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现实意义】“教学相长”为新时期教师教学提供了新的方法,师生应多互动,学生要自主学习,才能发现自己不懂的地方。
文言词汇分类积累 特殊 用法 通假 字 古今 异义 虽 旨 词语 兑 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 例句 《兑命》曰 古义:即使;今义:虽然 古义:甘美;今义:意义、目的 意思 “兑”通“说”,殷商时的贤相傅说 困 词类 活用 虚词 意义 及其 用法 其 古义:不通,理解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了;今义:困难、疲乏 善 弗学,不知其善也 原意:好的;句中意:好处 第3页 共3页
弗食,不知其旨也 其此之谓乎 代词,它的 副词,表推测,可译为“大概”“也许” 1.《礼记》,__儒家__经典之一,由西汉__戴圣__对__秦汉__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记录,编纂而成,共十二卷,内容涉及西周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研究古代社会情况、儒家思想和典章制度的重要参考资料。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虽有嘉肴 嘉:__好,美__ ..
肴:__用鱼、肉做的菜__ (2)虽有至道 至:__达到极点__ .. 道:__道理__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是故:__所以__ ..(4)然后能自反也 反:__反省自己__ .(5)然后能自强也 强:__勉励__ .(6)教学相长也 长:__增长,促进__ .
(7)《兑命》曰 命:__《尚书》中的一种文章体裁__ .(8)学学半 学:__教__ .
3.重点句子翻译。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__所以学了之后才知道不足,教了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__ (2)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__知道自己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之后才能自我勉励。__ (3)故曰:教学相长也。
__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__ (4)《兑命》曰:“学学半。”
__《兑命》上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__ (5)其此之谓乎?
__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__
4.文章是怎样论证“教学相长”这个观点的?请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__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以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__
5.文章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你具体说说“教学相长”的原因。
__类比论证。因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不足,然后就能反省自己;教学以后就会知道理解不了,知道理解不了,然后就能自我勉励。所以说:教学与学习互相促进。__
6.文章以“弗食”“嘉肴”开篇,有什么作用? __以“嘉肴”喻“至道”,以“弗食”“嘉肴”来类比“弗学”“至道”不知其善的道理,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这种说理的方法叫作“类比推理(比喻论证)”,生动形象地引出论述的问题,并进而论证论点,使文章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__ 第3页 共3页
7.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
__这篇短文主要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__
(2016安顺中考)阅读《虽有嘉肴》,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 (1)不知其旨也 旨:__甘美__ .(2)学学半 学:__读“xiào”,教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 (1)不知其善也 其:__代词,指对象__ .(2)其此之谓乎 其:__表示推测__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一句。 __知道了不足,然后能自我反省。__ 4.本文说理上有什么特点?
__比喻说理,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富有哲理__。 5.从学习的角度,“教学相长”可以给我们怎样的启示?试结合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看法。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第3页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