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详细归纳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8课 《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

1、什么是“两弹一星”

2、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

第一: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 第二: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 第三: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弹成功 第四:1960年2月13日,法国成为了世界上第四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第五: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3、分析归纳我国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的发展历程。

1)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1966年,我国第一次成功进行了发射导弹核武器的试验。

3)1967年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核武器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4)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5)1999年11月,神舟一号无人飞船成功完成载人航天工程的第一次飞行试验,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神舟一号飞船于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新型长征运载火箭发射升空。作为中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6)2003年10月,航天员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飞船升入太空,并成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杨利伟,在轨道运行了1天。 此次飞行打破了由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在载人航天领域的独霸局面,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7)2008年9月,神舟七号载人飞船升入太空,航天员翟志刚成功完成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船于2008年9月25日21点10分从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2008年9月28日17点37分成功着陆于中国内蒙古四子王旗主着陆场。共计飞行2天20小时27分钟。神舟七号是中国第三个载人航天飞船。突破和掌握出舱活动相关技术)

8)神州九号

1

9) 神州十号 10) 神州十一号

进入21世纪,我国迎来了航天技术领域新的发展阶段。从 “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连续取得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 4、“两弹一星”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两弹一星”的成功,是在党和国家领导下,以钱学森、邓稼先为代表的一大批中国科学家自力更生,克服重重困难取得的伟大成就。

5、“两弹一星”成功的意义:“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对维护世界和平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6、邓稼先(1924-1986),九三学社社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了解,不用背)

7、钱学森(1911-2009),吴越王钱镠liú第33世孙,生于上海,祖籍浙江省杭州市

临安。世界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载人航天奠基人,“火箭之王”,由于钱学森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20年。(了解,不用背)

6、“两弹一星”精神指的是什么?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勇于攀登

7、建国初期我国面临的国际局势,归纳我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当时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维护世界和平,我国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8、原子弹是杀伤力极强的核武器,我国是爱好和平的国家,为什么还要研制原子弹?

2

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核威胁,中国只有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弹,才能粉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维护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 9、列表归纳我国在国防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

10、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2)、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热情投入和海外一些优秀科学家纷纷回国。

3)、1978 年以来,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使科学技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4)、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 5)、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在创新中求发展。 6)、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

知识点二:杂交水稻与青蒿素

一、杂交水稻:

1、①时间:20世纪70年代

②培育者: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比常规水稻增产20%左右。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我国将首届最高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他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③培育过程:

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

1975年,杂交水稻在全国多点进行种植示范,次年开始大面积推广。

2017年9月28日,由“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发团队培育出的耐盐碱杂交水稻(俗称“海水稻”),产量更高。 ④意义:

国内: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

国际: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

3

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

2、“中国农民说: 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原因: 邓小平——改革开放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家政策 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科学技术

3、1980年,威尔其来华与中方正式签订了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转让合同。这是我国农业第一个对外技术转让合同。

二、青蒿素:

1、概况:1972 年,屠呦呦等研究人员在青蒿中成功提取到一种无色结晶体,并将其命名为青蒿素。青蒿素具有“高效、速效、低毒”等优点,可以有效治疗各型疟疾。

2、意义: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3、1)2011年9月获得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获奖理由——“发现了青蒿素——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2)2015年10月,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知识点三:文化事业的发展

1、提出: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具体地说就是,在文艺创作上,允许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不同手法的作品同时存在,自由发展;在学术理论上,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自由讨论。

3、成果: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生动描绘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文学戏剧、电影、音乐等领域都取得了累累硕果。

4、代表作:小说《红岩》《青春之歌》、话剧《茶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电影《英雄儿女》《林则徐》等,都是那一时的出色作品。

5、进一步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2011年莫言凭借作品《蛙》获得茅盾文学奖。2012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是:通过幻觉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

6、归纳我国科技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

1)国家政策的支持: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科技工作,成立中国科学院;

中共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制定科技发展的远景规划。

1988年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使科学技

术同生产力进一步结合,推动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

2)科学家的奉献:广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许多毅然回国的海外华裔科学家的热情投人、无私奉献。

4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18课《科技文化成就》知识点一:从“两弹一星”到漫步太空1、什么是“两弹一星”2、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拥有原子弹的国家:第一:1945年7月16日,美国研制的人类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第二:1949年8月29日,苏联爆炸试验成功了自己的原子弹第三:1952年10月,英国在澳大利亚沿海的一艘船上试爆原子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rz1j315iu0fvam2gyzr6h1tx45d76007i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