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教学大纲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
(2001
年10月8日审定通过)
第一部分 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带有专题研究性质,既考虑到与电大专科阶段《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课程的衔接,利用和巩固以往已经获得的文学史知识,又引导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认识现当代一些重大的文学现象和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其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所选文学专题的认真研读,养成文学鉴赏、评析的习惯和眼光,并引发对文学史研究与文学评论的兴趣。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108,共6学分,开设两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本课程按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分为16讲,其中现代部分9讲,当代部分7讲。各讲有相对的独立性,但从整体上又考虑到几方面内容的平衡,既有重点作家的评析,又有文学思潮、文学史现象的讨论,并力争每一讲的角度、方法各有特点,而且尽可能介绍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包括不同的研究观点。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同时,充分考虑到电大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必要的评论观点摘要。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和熟悉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并对现当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作品有所涉猎,并树立文学的整体观。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温儒敏、赵祖谟主编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在主教材的基础上,拟采用多种手段组织教学,主要有文字教材、IP课件、网上辅导等教学手段,对主教材的重点、难点内容再作补充分析和阐释,充分利用中央电大电大在线教学平台的网络优势组织实施远程教育。编制辅助教材的总体指导思想是辅助学生自学,努力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也为那些有兴趣进一步研究的同学提供基本的研究书目与资料,指点治学的门径,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认识理解有关问题。 (二)IP电视课件
IP课件为重点辅导型,初步拟定6节课,由北京大学中文系温儒敏、赵祖谟、高秀芹和中央电大文法部李平共同主讲,主要讲授学生难以理解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需要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的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语言基础理论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收看并下载存储。IP电视课件的教学内容将根据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和补充。 (三)网上辅导
1. 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定期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析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2. 安排4次(每学期两次)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 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 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就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4次(每学期两次),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第一次的主要内容为课程及教学重点介绍,播出时间暂定为2002年3月27日(星期三),第二次的主要内容为期末复习与考试,播出时间暂定为2002年6月5日(星期三)。 (四)辅导材料
编写教学辅导材料,解析重点和难点问题,编拟形式多样的综合练习,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教学媒体使用信息表
教学媒体 主要内容 主要作用 时间安排 文字主教材 系统介绍教学内容 教学大纲的具体化 36周 IP电视辅导 教学重点难点 帮助学生消化教材 网上播放 网上视频直播 介绍教学要求重点等 解决学生疑难问题 4次 网上辅导 指导分析 针对学生反映安排 灵活安排 多种媒体综合运用一览表
使 用 媒 体 讲 教 学 内 容 文字教材 IP电视 网上辅导 其它手段 1 鲁迅研究四题 & : ?8 *) 2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 ?8 *) 3 茅盾研究中的“矛盾” & ?8 *)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4 老舍创作的视点与“京味” & ?8 *) 5 曹禺与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 ?8 *) 6 沈从文与“京派”文学 & : ?8 *) 7 张爱玲的《传奇》“张爱玲热” & : ?8 *) 8 穆旦与九叶诗派 & ?8 *) 9 现代散文五家 & ?8 *) 10 赵树理评价问题与农村写作 & ?8 *)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11 “样板戏”及对它的评价 & : ?8 *) 12 朦胧诗及其叙述 & ?8 *) 13 汪曾祺与当代小说文体 & ?8 *) 14 王安忆与女性写作 & : ?8 *) 15 余华与先锋小说的变化 & : ?8 *) 16 王朔现象与大众文化 & ?8 *) 符号说明:&表示需要系统自学;:表示有IP课件,重点讲授; ?8表示有定期网上辅导与练习; *)表示应随时通信和电话与教师联系。 四、教学建议
(一)与本课程相关联的课程有:专科阶段的《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本科阶段的《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导读》、《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等。尤其是有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知识,学生必须具备。如果学生在专科阶段学的是非中文专业,一定要补修有关课程,否则很难学好本课程。
(三)“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课程以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作家和重要文学现象为研究对象,因而涉及到较多学术研究的前沿状况。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需要掌握足够的作家作品和文学基本知识,并对当前文学研究现状有所涉及。 (四)本课程同其它文学课程相比,实践性较强,抽象的问题较多,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多结合实例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学生则要多注意实践练习,通过必要的练习去掌握有关的知识,同时还应注意综合利用本课程多种教学媒体,加强自学。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
第一讲 鲁迅研究四题
1.理解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又是成熟的标志。从“表现的深刻”与“格式的特别”看鲁迅小说对传统的突破。重点分析两种结构模式以及鲁迅观察与分析生活的独特视角。分析鲁迅小说中的悲剧意味及诗性特征。简述鲁迅对后起的现代小说的辐射性影响。
2.了解《阿Q正传》的代表性。掌握几种不同的理解角度和层面,掌握不同历史阶段的《阿Q正传》的接受史。掌握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把握作品,突破单一性的评价思维模式。
3.理解鲁迅的彻底反传统。理解鲁迅反传统的语境、目标和态度。掌握所谓“鲁迅割断了传统”的指责及错误。分析鲁迅批判国民性的历史理由和现实根据。澄清现实中对鲁迅的一些误读。
4.掌握鲁迅对现代文化转型有哪些重要的探索和思考。掌握鲁迅早期讨论中国文化转型的一些重要观点,包括对物质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文明与精神文明关系的理解、对科学主义的警惕。认识鲁迅作为精神观照的巨大价值。 第二讲 关于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
1.从时代的隔膜和诗歌审美潮流的变迁等方面,分析对郭沫若的两极阅读现象,并由此掌握和掌握对于那些时代感强的作品。将直观感受、设身处地与名理分析结合起来阅读,以达到比较有历史感的评价。
2.分析郭沫若文艺型的人格心理特征,对其天才与凡庸的两面都给以同情的掌握和客观的评价,肯定郭沫若的文学成就和文化建设上的崇高地位。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