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1、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 ①世官制阶段 ②察举制阶段前期 ③九品中正制时期 ④科举制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③②① D.④②③①
2、 2013年4月26日凤凰网历史频道登载著名历史学家许倬云的文章指出:“科举制度自宋以后,越来越寻求地区的分布平衡,每一小县份都会有人进入科举系统,甚至于最后进入中央的管理系统。”
科举制的这种发展状况( ) A.体现了选拔官吏的公平性和公正性 B.实现了中央官员地域来源的平衡性 C.保持了官僚集团的地区平衡性 D.实现了国家权力对全社会的开放 3、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史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度最终被隋唐开始的科举制所替代。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 ) A.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B.小农经济取得重大突破 C.儒学开始成为选拔标准 D.官僚政治替代贵族政治
4、苏轼在《论养士》中说:“三代以上出于学,战国至秦出于客,汉以后出于郡县吏,魏晋以来出于九品中正,隋唐至今出于科举”。
材料主要说明了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的发展趋势是( ) A.选官和考试有机结合
B.门第族望成为人才选拔重要标准 C.世卿世禄制开始衰微
D.选拔人才由中央下放到地方
5、“它排除了丞相个人专断,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而且增强了决策施政的程序性、合理性,提高了行政效率。” 材料中的“它”是指( )
A.三公九卿制 B.中外朝制度 C.三省六部制 D.中书省制度 6、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的中央管理体制,对这一制度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六部在中书省之下 B.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这一制度有利于加强皇权
D.三省体制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7、唐朝时任命官职须经中书、门下两省。唐中宗曾多次不经两省而直接任命官职,但装置诏敕(任命状)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不用朱笔,而用墨笔,当时人称为“斜封墨敕”,讥称这些官职为“斜封官”。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 ( ) ①唐中宗时三省的权力被皇帝剥夺
②皇帝具有超越三省的实际权力 ③三省制度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 ④三省六部制度名存实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8、 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实质是指( )
A.通过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 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分工较为科学合理
C.唐中央政府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 D.三省六部制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
9、“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准。”此田亩最有可 能是( ) A.天子赐予的井田 B.因军功受赏的土地 C.租种的地主土地 D.国家授予的无主荒地
10、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 ) A.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
B.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D.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
11、下表是780年唐朝开始实行的两税法的主要内容。它的实施( )
A.使税制更加紊乱 B.加强了对农民的控制
C.增加了财政收入 D.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12、公元755年,唐朝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为 8 914 709户,人口 52 919 309人,安史之乱后,唐朝 政府所能控制的户口总数仅为1 933 174户,人口 16 990 386人。为此,唐朝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进行税制改革以增加收入 B.推行均田制以稳定自耕农 C.遏制土地私有化发展趋势 D.按人口标准征收租调力役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二 渐渐地,这些考试(指科举)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只要中国仍相对地孤立在东亚,它就会继续提供稳定性和连续性。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晋时期的选官制度,并通过与上述选官制度的比较,说明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所具有的政治、思想以及整体的统合功能。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