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第二学期第二学段考试
高一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道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如图为四种人口增长模式统计图.回答下列各题。
1.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分别为( ) A. 甲和乙
B. 乙和丁
C. 丙和乙
D. 乙和丙
2. 造成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的主要因素有:( ) ①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 ②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医疗卫生事业进④人们受教育水平高 A. ①②
【答案】1. B 2. C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模式是过渡型,发达国家所属
人口增长模式是现代型。根据图中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甲是原始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型,乙是过渡型,丙是传统型,丁是现代型,所以分别对应的是乙和丁,B对。 【2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高的原因。乙类型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是需要多生子女帮助从事农业生产,①错。是因为工业化、城市化水平提高,经济水平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②对。医疗卫生事业进步,③对。与人们受教育水平高关系不大,④错。结合答案选C项。
3. 读“制约中国环境人口容量资源木桶图”,则制约我国环境人口容量的资源是( )
- 1 -
A. 水资源 C. 矿产资源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B. 耕地资源 D. 土地资源
【详解】图示资源是制约当地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故图示反映耕地资源最短缺。所以选B。
下表为“2013~2019年某市人口变化情况表”,我国2019年城镇人口比重为60.60 %。读下表,完成下面小题。
4. 上表资料说明该市( ) A. 城市化水平在不断上升 B. 城市化速度
不断加快
C. 201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首次超过50% D. 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高于我国平均水平
- 2 -
5. 下列关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地表径流减少 降低
【答案】4. A 5. C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表中数据信息表明,2013年~2019年该城市常住总人口逐年下降,而城镇人口逐年上升,经43.6%、44.6%、46.9%、48.6%、50.2%、计算2013年~2019年该市的城镇人口比重分别约为38.8%、
52.7%,可以看出该市的城市化人口比重不断升高,即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A正确;通过计2014年~2019年每年比前一年城镇人口比重分别增加4.8%、1.0%、2.3%、1.7%、1.6%、算可知,
2.5%,可以看出,该市的城市化速度不是不断加快,B错误;从前面计算结果可以看出,2017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约为48.6%,没有超过50%,C错误;材料信息表明,我国2019年的城镇人口比重为60.6%,该城市的城市化水平低于我国平均水平,D错误。故选A。 【5题详解】
B. 地下水水位上升
C. 生物多样性减少
D. 地表温度
【
城市化发展使得城市用地面积扩大,硬化地表面积扩大,地表水下渗和蒸发减少,则地表径流增大,A错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地表水下渗减少,是地下水位下降,B错误;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用地增加,原有地表植被被占有而破坏增多,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C正确;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产业和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中排放的废热增多,热岛效应增强,城市气温升高,硬化地表热容量小,白天的地表温度升高,D错误。故选C。
【点睛】城市化标志: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持续上升;②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③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读某城市功能区规划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6. 作为生态城市规划,与图中①②③④功能区对应的是( )
- 3 -
A. 工业区、绿地、商业区、住宅区 C. 绿地、工业区、住宅区、商业区
7. 有关该城市功能区评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工厂位于该市河流上游,污染水源 B. 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造成噪声污染 C. 绿地呈环状分布,加剧城市热岛效应
B. 绿地、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 D. 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D. ④功能区的布局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 【答案】6. C 7. D 【解析】 试题分析: 【6题详解】
仔细读图,③功能区所占面积最大,为住宅区;②功能区主要分布在郊区,地租便宜,对城市环境影响较小,为工业区;④功能区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附近,为商业区。答案选C。 【7题详解】
工厂与河流相距较远,对水源的污染较小,A错;高速公路经过城市边缘,可以减轻对城市的影响,B错;绿地呈环状分布,面积较大,可以减轻城市热岛效应,C错;④功能区为商业区,布局在城市中心及交通便捷处,遵循了市场最优原则和交通最优原则,D对。答案选D。 考点:城市功能区布局。
近年来,位于青藏高原的青海市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夏季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每年夏季,大量反季节蔬菜由青海运往东部沿海地区。目前,为拓宽菜农的收入途径,该地正尝试深冬反季节蔬菜的种植。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青海的夏季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主要原因是东部( ) A. 蔬菜品质差 C. 蔬菜价格高
B. 夏季缺少喜凉蔬菜 D. 蔬菜种植少
9. 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生产的最主要自然条件是( ) A. 光照差
【答案】8. B 9. B 【解析】 【8题详解】
- 4 -
B. 热量不足 C. 降水少 D. 多大风
夏季东部地区高温,热量丰富,适合多种喜热蔬菜的种植,但缺少喜凉蔬菜,而青海省海拔较高,气候温凉,适合喜凉蔬菜的种植,故青海夏季的反季节蔬菜大量运往东部,B项正确。夏季,蔬菜种类多,且种植规模大,蔬菜价格较低,品质优良,故A、C、D项错误。 【9题详解】
受地形的影响,冬季青海省气温低,不适合发展反季节蔬菜的种植,故热量不足是制约青海发展深冬反季节蔬菜最主要的自然条件,B项正确。冬季多晴朗天气,光照条件好,故A项错误;降水少、多大风对反季节蔬菜种植的影响较小,故C、D项错误。
下图为三个地区农业资料,根据资料,完成下面小题。
10. 有关三个地区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①为季风水田农业 C. ③为大牧场放牧业
11. 有关三地农业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有( ) A. ①市场适应性强,有利于恢复地力 C ③专业化程度和科技水平低 【答案】10. C 11. A 【解析】 【10题详解】
考查农业地域类型的判断,从图中可知①种植业和畜牧业占的比重都较大,商品率较高,为混合农业;②以种植业为主,商品率低,为季风水田农业;③以畜牧业为主,商品率高,为大牧场放牧业。故选C。 【11题详解】
结合上题分析,①为混合农业,农场主可以根据市场的需求合理控制小麦和牧羊的规模,市
B. ②生产规模大但单产低 D. ①③生产规模小,商品率高 B. ②为商品谷物农业 D. 三地均为传统农业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