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晚钟》——米勒 美术 鉴赏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晚钟》欣赏

黄石理工学院

《晚钟》:

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55.5×66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

作者简介:

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Millet(1814-1875年)是19世纪法国杰出现实主义画家,以描绘农村主题见长,他创作的作品以描绘农民的劳动和生活为主,具有浓郁的农村生活气息。米勒出生于诺曼底的一个农民家庭,在瑟堡接受了最早的艺术启蒙教育。1873年,他来到巴黎,受教于德拉罗什画室,并在卢浮宫研究学习历代大师的作品。1848年,他的作品《簸谷者》在沙龙展出。1849年,他定居于巴黎东南郊外的巴比松农村。在以后的27年里,他创作了一系列以农民的生活和劳动为主题的作品。代表作品有:《播种者》、《拾穗者》、《晚钟》、《喂食》、《慈母的爱》、《倚锄的人》、《牧羊女》等。

欣赏:

《晚钟》,创作于1958年至1859年。画面十分简洁,米勒撷取身边农民的日常劳作场景进行描绘,将普通的瞬间描绘成永恒的艺术经典。暮色中一望无际的田野,远处隐约显露出教堂的钟楼,画面前景是一对正低头合掌祈祷的青年夫妇,身边停放着独轮小推车、篓筐、装土豆的麻袋和农具。整幅画面宁静而安详,一切都表明这对年轻夫妇在一天的劳作忙碌后停顿下来,画面在此刻凝滞,原来是远处教堂飘荡过来的钟声使他们如此虔诚,观者仿佛也听到了远方依稀的钟声。这对伫立在农田里剪影一般的夫妇与地平线交叉的形式,使人联想到了庄严、神圣的“十字架”,从而拉近了农夫、教堂与观赏者的距离,并强化了教堂钟楼的“音响”感应。在画面中,画家让日暮余晖的笼罩、屏息静思的农夫和静穆沉寂的大地相

黄石理工学院

互映衬;又刻意把人物、景物恰如其分地虚化,人物、景物、教堂以及教堂里传出的钟声仿佛融为一体。画作处处体现出一种宁静悠远的乡村生活。

米勒是一个失意的画家,生前得不到认可,可是死后却得到了追捧,《晚钟》的出名和美国人有莫大的关系。

原因是已成为爆发户的美国开始霸气起来,法国人看不起他们。觉得他们除了有钱,没有一点文化,出不了贵族,成不了大气。美国知道这种舆论很伤自尊,就拼命地用文化“美容”,纷纷到欧洲购画。而米勒的画又特别适合他们的心思,引起他们的共鸣。

有一次在巴黎拍卖会上,米勒的一副《晚钟》成了拍卖热点,一位美国人和一个法国人开始竞买,互不相让。当这幅画拍卖到四十多万时,法国人有点撑不住,因为他没钱买画,是几位美术馆的董事及富翁合起来出资金由他竞买。他为难地想放弃,美国人就咄咄逼人的摆出一付势在必得的架势。

可是所有在场的法国人忽然“民族主义”起来,声称这是我们法国人的艺术作品,岂能让它流落异乡?大家猛替他出价“五十万!”、“五十万!”美国队人看看,这画不是最好的,何苦引起公愤?就放弃了。法国人唱起国歌。但这幅画买回去后,富翁们觉得不值,拒绝了钱,。美国人得知后,马上把画买回美国。

美国人卖回画后,就说,法国有文化,连自己画的内涵都没人读出,其实是没文化。是做文化秀。

当时在场喝国歌的一个百货公司老板知画又落入美国人手中,发誓要当上百万富翁后,一定要到美国买回此画,法国的艺术是法国人的智慧,是法国人的光荣,决不能丢了法国人的脸。

后来,他真成了百万富翁,把《晚钟》巨资购回,捐给了罗浮宫。

法国的文化引起了世界的注视。米勒的画就此影响很大。特别是《晚钟》这幅画被评论家们重新审视:读了了画中那神秘的说不出感伤气氛,读了那个农妇像现代圣母,还读出那

《晚钟》——米勒 美术 鉴赏

《晚钟》欣赏黄石理工学院《晚钟》:世界名画,由法国著名画家让·弗朗索瓦·米勒创作于1850年,属布面油画。规格为55.5×66厘米。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作者简介:让·弗朗索瓦·米勒Jean-Francois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rp811ii0v9epjx24kmk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