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练习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遭到农民的是强烈的不满;C项是在1925年后,列宁已经去世;D项是在1936年确立。

3.答案:B 解析: 4.答案:A 解析: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此时苏俄正在推行新经济政策;再根据材料“活跃商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即可明确这一政策的特点是采用市场关系来调节生产,故D项符合。

6.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根据人物来看,这段建设除与苏联建设初期,由列宁来领导。结合所学知识,这段时期很可能处于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或者新经济政策的时期。再结合材料,我们可知这段时期是战时共产主义时期,苏联内忧外患,因此需要人民起来维护国家利益,为国家作贡献。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7.答案:A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一切为了战胜敌人”“履行保卫祖国的义务”等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其必要性和合理性,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非常措施,A项正确;B、C两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答案为A项。

6 / 8

8.答案:A

解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型试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信息并分析理解的能力。列宁的话中最关键的信息是“按共产主义原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列宁当时是在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做反思,故A项错误,符合題意;B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之所以列宁这么说,因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适应当时水平,故C项说法正确,不合题意;D项也正确;不合题意。9.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了列宁领导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史实。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直接过渡,结果导致政治经济危机,所以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成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0.答案:B 解析: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理解。由“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得知农民对政策的不满,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题意。所以选B。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2.答案:C

解析:从材料“雇佣劳动力”“列宁”可知是新经济政策,选择C项。 13.答案:B

解析:1921年,国内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政策、优先发展重工业开始于斯大林时期,排除C、D两项;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图片中农民上访的目的是反映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故B项符合题意。

14.答案:1.“彻底的革命”:废除资本主义制度。

7 / 8

“新运用”:国家干预经济。

背景: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或大萧条)。

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 2.政策:新经济政策。

背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民众严重不满,引发政治危机。 国内严重的经济困难。

突破: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来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解析:

15.答案:1.问题:解决就业。特点:国家干预。

2.政策:新经济政策。内容:以固定粮食税取代余粮收集制;允许外国资本家和私人开办企业;恢复货币流通与商品交换,实行自由贸易;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特点:发展商品、货币、市场机制。

3.影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认识:计划与市场只是经济发展的手段,各国根据国情选择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

解析:

8 / 8

人民版必修二高一历史第二学期专题七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练习

2.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实践。“拄着拐杖走路”说明当时苏俄经济渐有起色,应是新经济政策,故选B。A项实行余粮征集制,遭到农民的是强烈的不满;C项是在1925年后,列宁已经去世;D项是在1936年确立。3.答案:B解析:4.答案:A解析: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1921年开春以来”,说明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ro1z7sf0g6i8ss1c8w102tjb2iy3i014ov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