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利他行为是指()。 A、一种对他人无私帮助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C、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D、一种不期望任何形式报答的、自觉自愿的有益于他人的行为 参考答案:D
2.平衡理论是()于1946年提出的。 A、海德 B、海默 C、霍夫兰 D、卡茨 参考答案:A
3.()指个人为未来可能的失败制造保护性借口所采取的措施。 A、自我价值保护 B、自我阻抑策略
C、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规律 D、自我安慰策略 参考答案:B
4.()指对于性意识发展成熟的人,异性有高于同性的特别行为促进作用。 A、社会干扰 B、社会助长
C、他人助长 D、性别助长 参考答案:D
5.折扣原则是()(1972年)提出的。 A、泰勒 B、凯利 C、海德 D、维纳 参考答案:B
6.()泛指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 A、助人行为 B、亲社会行为 C、反社会行为 D、利他行为 参考答案:B
7.要从态度预测行为,有几个条件,其中一个条件是()。 A、社会环境 B、个人的特征 C、最突出的态度 D、情感性 参考答案:C
8.()称为印象管理,是指一个人以一定方式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
的过程。也就是人通过一定的方法去影响别人对自己的印象,使别人所形成的有关自己的印象符合自己期望的过程。 A、印象控制 B、归因控制 C、感觉控制 D、意识控制 参考答案:A 9.侵犯行为是()。
A、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意向 B、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C、间接达到伤害生命个体欲以避免的目的的任何形式的动机 D、直接达到伤害欲以避免的生命个体目的的任何形式的行为 参考答案:D
10.()指个人获得新的自觉的认知信念,并以这种信念评判自己的价值时所发生的完全的态度改变。 A、内化 B、依从 C、认同 D、顺应 参考答案:A
11.社会心理学家霍夫兰与詹尼斯于()年提出态度改变情境模型。 A、1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