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师生活动 情景1 不论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灾难之一——飓风“卡特里娜”,还是带来空前灾难的巴基斯坦地震;全球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2005年都不会忘记“自然灾害”这个名词。自然灾害现在每年造成数百万人死伤或流离失所并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2004年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140亿美元,而2005年则可能大大超过这一数字。 自然灾害正以它巨大的破坏性和震撼性,让人类不得不深思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情景2 在汉语词典中,有个词语是我们大家都不希望遇到的,那就是“天灾人祸”。何谓天灾呢?天灾实质就是那些自然界中的灾难。我们人类所居住的自然环境有时会出现一些异常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常常会作用于我们人类社会,给我们造成巨大的损失,这就构成了所谓的灾害。灾害,尤其是自然灾害往往是不可预知、不可避免的。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应该怎么面对?是勇敢的战胜它还是回避呢?我们同学肯定会毫不犹豫的选择前者。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怠。我们要想战胜这些自然灾害,把损失降到最少,就必须要了解它,掌握它们的特点和规律,从而更好的来监测和预防。我们选修5就在此基础上为我们学习这些内容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一、自然灾害的概念 明确基本灾害是指危及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的自然异变现象和过程,概念 它包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类。任何灾害都有两种基本要素,即导致灾害发生的各种诱因和承受灾害的各种客体。前者称为致灾因子,后者称为承灾体。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承灾体都是人类和人类社会,但是致灾因子分别以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为主。 思考:如何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列表分列表分析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的差异: 析,更加直观 灾成因 举例说明 害种
第 1 页 共 5 页
设计意图 用现实生活中实例导入新课,并引导学生了解这节课要讲述的主要内容
类 自然灾害 由于自然过程的异常变化作用于人类社会,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秩序混乱,从而影响和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事件。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可以是纯自然作用,也可以是由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 以人为因素为主导因素造成的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主要是由自然作用造成的,但是水库蓄水等人类活动也可能诱发地震,而大多数滑坡、泥石流灾害都与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覆盖状况有关。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等灾害显然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但是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仍然受到自然规律的控制。 各种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生活事故以及战争和社会动乱等造成的灾害。 人为灾害 总结:自然灾害的判别标准 (1)是否以自然异变为诱因; (2)是否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或资源破坏。 思考:辨析以下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为什么? (1)1952年9月17日, 日本附近的海底火山——明神礁爆发,水蒸气和硫磺气构成的气柱有几百米高,喷出的火山熔岩和碎屑堆成高出海面90米的火山岛。 答: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 (2)1996年8月10日,菲律宾的坎拉翁火山突然向空中喷出1 500多米高的黑色烟柱,致使当时正在攀登此山的一支国际登山队的4名队员死亡。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火山喷发)为诱因,还造成人员死亡的灾情。 (3)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 答:是自然灾害,既以自然异变(雨雹)为诱因,还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 (4)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当场炸死31人,大量强辐射物质泄露,13 000多平方千米土地上的100万人处于核辐射的危险 中,数以百万计的居民得了严重的放射病。 答: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核事故。 二、自然灾害的属性 1.自然属性:地球各圈层的物质运动 2.社会属性:对人类的生存环境造成危害 学会用简短的语言概括知识 通过思考题加深对自然灾害概念的理解 阅读课本后总结
第 2 页 共 5 页
三、自然灾害的特点 自然灾害的特点归结起来,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自然灾害具有广泛性与区域性。 一方面,自然灾害的分布范围很广。不管是海洋还是陆地,地上还是地下,城市还是农村,平原、丘陵还是山地、高原,只要有人类活动,自然灾害就有可能发生。 另一方面,自然地理环境的区域性又决定了自然灾害的区域性。 阅读教材材料“日本:地震频繁的国家” 【学生活动】作教材P.5活动题。 【点拨】(1)分析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并导致灾情严重的原因 : ①地理位置特殊,是飓风多发区 ② 湾口呈喇叭口朝向印度洋 ③ 沿岸地势低平④人口密集 (2)孟加拉国多水灾的原因 ①地势低平②是两条大河--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入海口,地势低洼,易积水③印度洋夏季盛行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带来大量水汽,在西南季风强烈的一年会形成较大的水灾 ④北部是喜玛拉雅山脉,水流迅即⑤孟加拉湾沿岸风暴潮频发 其次,自然灾害具有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通过读图分析问题 学生阅读教材第6页图1-7,明确以下内容: 全世界每年发生的大大小小的自然灾害非常多。近几十年来,自然灾害的发生次数还呈现出增加的趋势。而自然灾害的发生时间、地点和规模等的不确定性,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们抵御自然灾害的难度。 第三,自然灾害具有一定的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根据材料分析得出阅读以下材料: 自然灾害的周期性我国20世纪30年代和50年代为丰水期,10年中分别发生大和不重复性 洪水8次和次;60年代至70年代大洪水相对较少,20年中只有4次;到90年代,大洪水的次数明显增加。 这说明了自然灾害的哪一个特点? 点拨:主要自然灾害中,无论是地震还是干旱、洪水,它们的发生都呈现出一定的周期性。 自然灾害的不重复性主要是指灾害过程、损害结果的不可重复性。 思考:人们常说的某种自然灾害“十年一遇”、“百年一遇”,描述了 第 3 页 共 5 页
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区域性 通过材料和活动题加深对这一特点的理解
自然灾害的哪一个特点? 第四,自然灾害具有联系性。 自然灾害的联系性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区域之间的具有联系性。 比如:南美洲西海岸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全球气候紊乱;美国排放的工业废气,常常在加拿大境内形成酸雨。 另一方面是灾害之间具有联系性。 许多自然灾害,特别是等级高、强度大的自然灾害发生以后,常常诱发出一连串的其他灾害接连发生,这种现象叫灾害链。 比如:火山活动导致火山爆发、冰雪融化、泥石流、大气污染等一系列灾害;大旱之后,地表与浅部淡水极度匮乏,迫使人们饮用深层含氟量较高的地下水,从而导致了氟病。 第五,各种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危害具有严重性。 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 用实例来说明自然灾害的严比如:现在全国约有耕地16亿亩,每年平均有6亿~7亿亩蒙重性 受水、旱、雹、风、冻、雪、霜等气象灾害的危害,少收粮食200亿公斤,倒房300万间,受灾人口2亿多人。每年约有10亿亩庄稼发生病虫草害,约损失粮食200亿公斤。有老鼠30亿只,每年损失粮食150亿公斤。 有些自然灾害,如旱灾、农作物病虫害等,虽然不直接破坏工矿业,但其造成的后果,如水资源匮缺、农产品减少等,也在很大程度影响工矿业的发展。1959~1961年,连年干旱引起了我国经济全面衰退。1986年,全国200个城市因缺水损失达200亿元。 第六,自然灾害具有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一方面,由于人与自然之间始终充满着矛盾,只要地球在运动,物质在变化,只要有人类存在,自然灾害就不可能消失。从这一点看,自然灾害是不可避免的。 另一方面,我们可以进行减灾防灾,通过采取避害趋利、除害兴 第 4 页 共 5 页
用实例来说明自然灾害的联系性 阅读课本,学生自己消化理解
利、化害为利、害中求利等措施,最大限度的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因此自然灾害又是可以减轻的。 课堂小结 概括主要这节课主要讲了自然灾害的概念、属性和特点。通过这节课学习能够内容 掌握以下几点 1. 区分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 2. 区分自然灾害和自然变异 理解自然灾害的六个特点:广泛性与区域性、频繁性和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板书设计
自然灾害 概念 自然属性 属性 社会属性 广泛性与区域性 频繁性和不确定性 特点 周期性和不重复性 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 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