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教学特点
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信息技术的机房教学有以下特点:1、操作性强,涉及人机交互,涉及字符、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2、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本文针对信息技术机房教学存在的两大特点提出了“小组互助式下的任务驱动,强化实践”教学模式,几年来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国家教育部已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明显滞后,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模式,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为此,经过几年探索,在扬弃其他学科的教学模式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要求和特点以及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最主要还是结合机房中的网络和多媒体教学软件,我摸索出一套适合该学科教学的机房基本教学模式,归纳为“小组互助式下的任务驱动,强化实践”。
在教学上,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首先要解决的两大问题是:一、怎样处理学科特点与教法之间的关系?由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具有明显的时代发展性特点——发展迅速、淘汰更新快、实践性强、应用广泛。但中学《信息技术》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的计算机学科性,它兼有基础文化课程、劳动技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特点,也兼有学科课程、综合课程和活动课程的特点,操作性强,涉及人机交互,涉及字符、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等多种媒体,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这就对教师本身的素质及教学模式都有了较高的要求,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信息技术》学科的课堂教学,必须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怎样解决学生个体水平差异大的问题?同一个教学班的学生有的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而有的学生已具有相当高的操作水平,这样大的差异在其它学科是难以想象的,教学难度也就可想而知了。这两大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广大《信息技术》教师,而这两大问题能否能顺利解决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同时也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所在。多年来,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纷纷实践,努力探索适合《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如曾经采取的按知识水平分班教学,虽然解决了学生学科知识参差不齐的现象,但并没有解决《信息技术》教学的学科学习特点问题,还无形中给学校增大了负担。我通过几年的摸索和教学实践,在教学中采取“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然后强化实践”,很好地解决了《信息技术》的教学难题。下面,我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来谈谈这种教学方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1、小组互助学习
1
前提:将教学班学生依照男女生比例、学科知识水平高低搭配、自愿组合、4至5人为一小组的原则分为若干组,每组设组长一名。
小组互助学习不仅是落实《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一种重要形式,而且也是培养学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的有效途径。首先,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小组互助学习很好地解决了教学中学生个体素质条件参差不齐的现象,小组成员之间互帮互学,相学见长,大大地激发和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效果显著。其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小组成员之间由于学习任务的要求经常存在分工与合作的关系,需要小组成员之间学会默契、密切地配合,小组成员有时还需要学会以大局为重,有奉献精神、有集体意识观念。再次,小组互助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小组互助学习除了存在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与竞争,同时还存在与同班其它小组之间的学习与竞争,也就是说哪位学生个体的失误或落后,都会给该小组带来影响,这就避免了有些学生上课不注意听讲,作非法活动的现象,从而形成了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自我管理,这无疑会增强每位成员的责任心。
2、任务驱动学习
任务驱动学习是落实教学任务,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法。在教学中可以将任务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任务,可贯穿一章的教学内容;另一种是小任务,用于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或某一个知识点。无论是哪一种任务,都应该以发展学生能力,教会学生学习为宗旨。任务是课堂教学的“导火索”,是问题提出的表现。具体实施步骤是:教师首先将要讲授的每一个新的知识点都巧妙地蕴涵在一个任务之中,然后交给各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解决办法,并上机实践,教师只需要在学生讨论和实施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学生通过完成任务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因此,设计任务是教师在课前备课的重头戏,这就要求教师纵观整个课程,统筹安排教学内容。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小任务的设计比较适合每个模块开始的基础教学。因为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所学模块的功能并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操作,让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较小。大任务的设计适合于每个模块的后期教学,这个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让学生根据所学模块的知识完成一个电子作品,学生可以自由发挥、自由创作的余地较大。同时,这个阶段也是学生思维最为活跃,最能激发学生的创作欲和体现学生创新精神的时候。这种任务驱动学习方法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小组互助式下的任务驱动,强化实践”机房教学模式
“小组互助式下的任务驱动,强化实践”的主要特点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任务驱动教学,然后加强实践”。即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任务化,并
2
在营造的模拟情景中提出任务,散布任务,驱动学生小组开展学习、探索活动,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紧接着进行上机实践活动,进行验证,如此循环到全部任务完成。最后进行复习整理,融会贯通。整个机房教学模式大致如下:
教师活动→ 学生小组活动→ 学生心理变化→ 任务驱动→ 强化实践→ 复习整理→ 融会贯通。此模式分两大阶段:
第一阶段:为课外。教师主要任务是备课,其中重点是将教学目标任务化,学生完成上节课作业,巩固知识,预习。本阶段是此教学模式必要的基础和前提。第二阶段:为课内。是此教学模式的主体。包括四个环节。其中前三个环节为一循环体:
第一环节:教师提出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各小组根据预习到的相关知识开始组内讨论,寻求完成任务的方法,产生求知欲。
第二环节:教师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示或指导各小组寻找、搜索相关知识,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和步骤,产生实践欲。
第三环节:教师指导各小组上机实践,各小组通过实践验证方法是否可行?通过验证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此环节非常关键,各组之间竞争,组内互助,比学赶帮超,通过实践,彻底掌握住知识。强化该环节,就能将知识记牢。
第四环节:教师复习整理,使知识系统化。各小组巩固相关知识,达到融会贯通。
通过实践,此种模式体现出以下优势:
A、情景导向,目标明确。通过营造知识的应用情景,教学内容任务化,使教学目标具体、生动。学生目标明确,印象深刻,易产生求知欲。
B、符合认知规律、遗忘规律和思维习惯。一般教材的编写是从编者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知识系统性、完整性,较少顾及学生学习过程。而任务化后,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注重体现在应用上,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实际生活中思维方向也是遇到任务,再寻找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不是准备好许多方法再来寻找需要解决的任务。
C、符合学科特点。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点。强调“面向应用,实践为主”的指导思想。此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完成任务的方法步骤,为上机实践作好了充分准备;另一方面紧接着上机实践,可以及时验证方法是否可行,从而加深印象,减少遗忘。避免了“纸上谈兵”和“无机教学”带来的负作用。
D、教学控制灵活。由于教学内容作了重新组织,有利于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灵活控制教学深度和广度。高中信息技术教材注重基础,面向应用,面广不深,教师教学自由度较大。如高中《信息技术》课本资源管
3
理器部分,如果教学任务完成顺利,教师可增加这样一个开放性的任务:刘磊自已建立的文件夹里有二十个文件,其中有个名为liulei.doc的文件是刚建立的,请你帮助他在这个文件夹窗口中快速定位到该文件以便将它复制一份。学生可以在查看菜单中的排列图标中找到方法,既可以按名称排列也可以按类型排列,还可以按日期排列,排列后再定位便比较容易了。教师还可以补充按“l”键快速定位到“l”开头的文件上的方法技巧。如果时间不允许,则可只字不提。 E、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此模式能刺激求知欲、增加成就感,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实践中自觉地磨练了意志。
F、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中学生精力充沛,具有较强好奇心和求知欲,易接收新事物,能够在一定范围内有组织地进行自主学习。接受任务后,学生小组可以自主地从原有知识技能的启发或利用软件即时的帮助以及相关菜单、工具栏中的按钮中经过尝试得到答案,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获取知识的习惯。 G、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围绕任务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活动量大,伸缩度广,从而有利地避免了学生“吃不饱”的现象。
运用该模式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A、任务化应恰当,在具体情景中提出。要兼顾知识本身的系统性,控制好分解成的数量并留有伸缩余地,把握好任务的质量,不能不分主次,喧宾夺主;不能分得过细,避难趋易;问题情景应真实、有趣味,在具体情景中提出任务;不能简单地把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问题作为任务提出。
B、指导完成任务要精简。教师尽量采用直观的教学法。如演示、实践、流程图表、多媒体等有效的教学方法。做到简明扼要,一针见血,为上机实践留出较多时间。
C、上机实践要及时。现在由于多方面原因,多数教师采用理论课和实践课彻底分开的作法,这不适合此模式。此模式要求及时上机实践,理论与上机
同堂进行。有的任务可让学生上机实践来寻找方法,进行尝试和验证,从而归纳出完成任务的具体步骤和一些技能技巧。
D、复习整理环节必不可少。任务驱动是从学生学的角度出发,相对削弱了知识本身的系统性,使学生不易形成知识体系,将妨碍学生对这些知识本身的进一步理解,影响利用这些知识去理解新知识,故这一环节必不可少。要求教师在完成本课堂需要完成的任务后利用几分钟进行小结、评价,最好对本课的知识提纲作一疏理,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
E、要注重鼓励各小组根据内容提出任务,引导各小组独立归纳完成任务的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F、注重渗透思想道德教育。此模式由于对教学内容进行任务化分
4
解,而德育目标却难于纳入具体的任务之中。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德育契机,把思想道德教育,特别是信息技术相关法律和道德与行为准则渗透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
G、灵活应用,不能死搬硬套。此模式主要使用操作性强的教学内容,如Windows98操作系统、电子表格(EXCEL)、程序设计(VB)等,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慎采用。
[归纳总结]
该教学模式主要通过任务分解,创设情景提出任务、探索方法,学生小组上机实践等环节来组织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收集、处理和应用信息以及利用计算机进行自主学习、探索能力的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还不够成熟。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进一步推动高中信息技术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