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东台市第二联盟2024-2024学年八年级下第二次月考试题
一、积累与运用 1.古诗文名句默写。
(1)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 (2)独学而无友,__________。 (3)__________,不知其可。
(4)《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草美花繁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下笔如有神 (2). (2)则孤陋而寡闻 (3). (3)人而无信 (4). (4)芳草鲜美 (5). 落英缤纷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孤陋、寡、缤纷”等字词容易写错。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n染着土地,那迎春绽放的花蕊,田野里,冬季的冰冷刚刚过去,春季就来了。花儿草儿们用色彩xuà
吐纳着香甜的空气,那翠绿欲滴的桃浪,拥顶着希望的甜蜜;那冰雪消溶的小河,流淌着生命的脉动。阳光灿烂的春季拔弄着大地,把地上的生灵变得生机盎然,每个角落都充满了春天的气息。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xuàn染( ) 脉动( ) .(2)语段中有两个错别字,找出并改正 ____改为____ ____改为____
i (3). (2)溶 (4). 融 (5). 拔 (6). 拨 【答案】 (1). (1)渲 (2). mà【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作答时,注意易错音的积累,掌握汉语拼写规则,规范拼音书写,不要写成英语字母;根据拼音写汉字,除了根据具体的语境,还要注意同音字、形似字的辨析,避免混淆。注意“渲”的字形和多音字“脉”字的读音。(2)错别字的产生原因主要是音同或形似,掌握这个易错点,根据汉字的特点,结合句意和词义辨析判断。消溶-消融;拔弄-拨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出了三峡,江面宽阔,眼前豁然开朗。 ....
B. 这次的演出,集合杰出的艺人同台亮相,其精彩程度令人叹为观止。 ....C. 老师的声音戛然而止,而同学们还沉醉在老师美妙的故事中。 ....D. 小伙伴们在花园里玩捉迷藏的游戏,不一会儿,大家都销声匿迹了。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D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销声匿迹: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此处与语境不符合。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暴力恐怖案件不再发生,各地交通部门都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B. 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训练,同学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都有很大的提高。
C. 妈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于网络的害处,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 当蒲公英随风飘舞时,令我看到它正以一种独特的美装点着这个世界。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C没有语病。A.否定不当,删除“防止”或“不再”;B.词语搭配不当,“学习态度”不能和“提高”搭配;D.缺少主语,删除“令”。
5.将下面的句子重新排序,正确的顺序是( )
①自古至今,读什么书,怎么读,以及怎么防止“死”读书,都需要从实践出发,形成适合每个人自己的读书方式。
②一个拥有高眼界的读书人,能够牢记使命,超越功利的藩篱。 ③眼界决定了读书人读书的方式方法和兴趣效果。
④他们将读书视为一件高雅而神圣之事,并从广泛的阅读中,从对历史的理解之中,获得一种对自己时代使命的高度自信并笃行之。
⑤可以肯定,有着高眼界读书人,一定会结合实践去读那些更富有价值的书籍。 A. ①③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B. ⑤④①③②
C. ③⑤④①②
D. ③①⑤②④
试题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阅读各个句子,准确判断它们共同表达的中心意思,再分析各句之间的关系,有时也可利用总写分写的写作顺序以及句式特点,注意其中的关联词、次序语、衔接语。比较本题③句是总提,提出读书方式的话题,①句紧接其后说形成适合自己的读书方式,据此要选出答案。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6.名著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在外倘有任何精神苦闷,也切勿隐瞒,别怕受埋怨。一个人有个大二十几岁的人代出主意,决不会坏事。你务必信任我,也不要怕我说话太严,我平时对老朋友讲话也无顾忌,那是你素知的。并且有些心理波动或是郁闷,写了出来等于有了发泄,自己可痛快些,或许还可免做许多傻事。孩子,我真恨不得天天在你旁边,做个监护的好天使,随时勉励你,安慰你,劝告你,帮你铺平将来的路,准备将来的学业和人格……
(1)以上文段选自《 》,这本书是将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写给儿子的书信编纂而成的一本集子。
(2)这位父亲在写给儿子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的!”根据上面的文段及阅读积累说说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答案】(1)傅雷家书 傅雷
(2)“朋友”的境界,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和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父亲也能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尽力安慰儿子,让他觉得温暖放心,再娓娓而谈,以平等的语气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还在于志同道合、互相补充、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傅雷家书》是我国文学艺术翻译家傅雷及夫人1954-1966年间写给孩子傅聪、傅敏的家信摘编,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教育他们先做人,后成“家”,是培养孩子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了中国的典范父母。因此,《傅雷家书》被称为“苦心孤诣教子篇”的名著。(2)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原著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对内容进行归纳整理。要熟记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艺术特色等内容,并反复阅读书中的精彩片段,以形成自己的阅读体验。傅雷所说的“父子如朋友”,在于感情上、精神上的互相理解和慰藉;在于志同道合、互相补充、互相借鉴。结合名著上体内容
理解分析即可。符合题目要求即可。
7.班级举行以“探寻节日风俗,感受文化情怀”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面题目。 (1)请仿照示例,从“春节”“元宵节”中任选一个传统节日,说出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 示例:中秋节,吃月饼,希望生活团团圆圆、和谐美好。
(2)同学们在活动中开展了“如何看待洋节和传统节日”的主题辩论,辩论中,有的同学认为时代在不断进步,传统节日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我们应该过洋节;有的同学认为作为一名中国人不应该丢弃传统,传统节日是所有中国人的生命印记。对此,你的观点是什么呢?
(3)请阅读以下材料,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两条建议。
材料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材料二: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时,舞龙舞狮、逛庙会、闹花灯等都很有趣。
【答案】 (1). (1)示例一:春节,倒贴“福”字,期盼家人健康平安、富裕和谐。示例二:元宵节,吃元宵,希望家人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2). (2)示例:我们应该认真传承民族文化,过好传统节日,在继承中发扬的同时,我们也不要盲目排斥洋节。 (3). (3)示例: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解析】
试题分析:(1)考查对我国传统节日风俗及文化内涵的把握。作答时还要考虑句式的问题。示例:清明节,折柳,祛恶辟邪。(2)所谓探究题,简单地说就是指开放性试题中带有对材料的研究、探讨、分析、整合,进而提出质疑、另解、建议或鉴赏评价的题目。此题可辩证地谈,如我们在过好传统节日时,也不应该排斥洋节。对于上述问题,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大门已经向全世界敞开,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诸如情人节、圣诞节等的涌入是非常正常的,这些国外的节日以其浪漫的情调、热闹的气氛、欢快的形式,得到国内一些年轻人的欢迎。(3)提建议。建议的针对性要强,要针对“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更受欢迎”提建议。一般建议的具体内容要分条列出,这样可以做到醒目。建议要具体明白,可操作性强,切实可行。最好能提出如何让青少年重视传统节日这方面内容的建议。
二、综合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甲】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
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节选自《老子》)
【注】①使:即使。②什伯之器:各种各样的器具。什伯,意为极多,多种多样。③甘:以……为甘。 8.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4)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9.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三处)
虽 有 舟 舆 无 所 乘 之 虽 有 甲 兵 无 所 陈 之 10.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2)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11. 语段【甲】和语段【乙】描绘了怎样的社会?作者描绘这样的社会有什么用意?
【答案】8. (1). (1)交错相通 (2). (2)同“邀”,邀请 (3). (3)看重,以……重 (4). (4)到
9.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10. (1)率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 (2)使人民吃得香甜,穿得漂亮,住得安适,过得快乐。
11. 描绘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战乱、自给自足、民风淳朴的社会。其用意是与当时战乱频发、剥削严重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一种追求。 【解析】 【8题详解】
③
①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