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杨光祥1,2, 杨 峰2, 屈建华2

【摘 要】摘 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利用校地合作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出进一步发掘高校和政府作为培养主体作用的应用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试点实施校地合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有效成果,可以深化高校产学研合作教育,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名称】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年(卷),期】2024(037)002 【总页数】4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校地合作; 协同创新; 电子信息; 地方高校

0 引 言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党的十八大把“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放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部署的突出位置,这需要培养出大批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目前我国工程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需求。比如,电子信息产业近年来就业岗位不断增长,人才需求缺口最近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20%。另一方面,许多电子信息类企业却难以找到合适人才。虽然当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经居于世界第一,为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越来越多的高学历人才,我国高等工程教育在规模上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但从质量水平看,我国工程教育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应用型人才是一种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介于“学术性”研究人才和“技能型”

岗位人才之间的创新人才[1]。因此,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主要来源的地方高校,其人才培养质量受到强烈关注。地方高校应该主导并与地方政府合作协同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强调高校和地方政府在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建过程中发挥各自作用,对提升人才能力质量并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1 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及主要模式

为了应对应用型人才的短缺和工程教育质量不能适应产业界需求的问题,众多国家都开始进行工程教育改革。产学研结合模式的工程教育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目前比较认同的一种模式。如美国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2],欧洲国家工程联合会成立统一的欧洲工程教育认证体系,德国的双元制模式、加拿大的CBE模式等[3],这些模式的最大特点就是校企合作办学,包括西班牙在内的4国学者提出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开展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4]等。

我国高度重视应用型人才及创新创业教育[5-6],教育部于2010年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7]。产学研合作以基地支撑、项目引领的创新实践教育也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种有效模式[8]。为保证合作各方的利益,王雪芳等[9]探索建立“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用人单位”五位一体联合培养人才的长效机制,以保障联合培养长期有效进行。

这些模式,主要核心是高校工程教育与政府、企业、研究机构紧密结合,以高校教育结合企业实践为主的工程教育模式,为行业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2 校地合作协同创新模式

地方高校作为区域经济服务的人才培养高地,其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地方经济发

展提供人才资源。电子信息产业是重庆市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高质量应用型人才需求强烈,如何培养符合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经济发展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是重庆地方高校发展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校地合作是指院校与院校属地所处区域或相关区域范围内的地方政府等部门的合作。校地合作是一种办学模式,目的是为了处理好学校发展与地方政府、学校与市场的关系,从而为自身赢得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10]。教育科技领域的协同创新主要形式是政产学研用的各方协作,高校与企业、地方政府进行深入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科研教学平台[11]。

校地合作协同创新模式是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模式的一种特例,更加倾向于强调高校和政府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不同地位和角色。高校是人才培养实施的主体,其主要任务就是人才培养以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政府、企业、科研机构这些主体的作用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参与和配合,辅助高校完成人才培养的目标。有研究报告[12]指出,可能影响政产学研用合作成败的因素中占比最高的3个因素都与高校或科研机构相关。因此,高校在政产学研用合作中起着决定性作用。鉴于此,本文以高校作为人才培养主体主导人才培养过程,着重强调政府和高校合作创新模式下双方的作用及对人才培养的导向,由政府和高校合作共建,协调处理政府、企业、高校各个主体之间的需求和利益为目标,形成利益驱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创新型合作模式。 2.1 服务地方产业发展为目标

作为地方高校,是人才聚集地和人才源头,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高校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将流向社会和企业,是工程产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的主要技术力量。学校与重庆市渝中区电子商务和创意产业园、

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校地合作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杨光祥1,2,杨峰2,屈建华2【摘要】摘要:以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为目的,利用校地合作探索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法,提出进一步发掘高校和政府作为培养主体作用的应用型人才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培养模式,探索校地合作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通过试点实施校地合作的电子信息类应用型人才培养取得有效成果,可以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r8iw56c4p57eja0pqkz5136q5t3t4006uh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