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解读】新安晚报:新高考改革后高中教学咋调
整?安徽省教育厅给指导意见
明年秋季升入高一的学生,将会面临新高考改革下的教学模式调整。有别于当前的文理科分类,改革后学生可将学科自由组合参加高考,选考比重大大增加。同时,现在的行政班教学模式也将改为走班制。昨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统筹做好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从今年秋季开始,所有高中学校都要制定方案开展试点,为2024年全面实施改革提供经验和案例。
课程设置要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
新高考改革下的课程教学一个典型特点就是学生拥有选择权,选择科目时可以个性化组合,而不再是传统的文科、理科两大类。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变化,需要建立适应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学校既要合理安排课程修习,还要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
在此基础上,学校的课程设置要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高中学校今后将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
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禁止学校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
科目自由组合让学生的选择多了,但对于高中学校来说却是一个比较麻烦的事,有的学校可能会因为师资或者教学等方面的不足,限制学生选择的范畴。省教育厅对此明确表示,禁止集中时间赶进度、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简单组合分班等现象的发生。
普通高中学校要按照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
分层教学逐步推行学生全员走班
和当下的行政班教学不同,新高考改革后的高中教学将采取分层教学,逐步推行全员走班。学校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淡化选考组合,实施分层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
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
针对很多学校存在的校内教室资源不足的现象,省教育厅建议学校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满足学生选课需求。办学规模上按照现有行政班级与教学所需教室不低于1∶1.5的比例进行配备,充分挖掘学校现有教室资源,加大教育财政投入,通过新建或扩建部分校舍或调整招生规模等方式,解决新的教学模式下校舍场馆不足的问题。
打造智慧校园让教学更加智能化
新高考改革下的课程设置对教学效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今后智慧校园将是高中教学的趋势和主流。要通过夯实高中阶段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和网络体系建设,建立电子身份及统一认证系统,实现智能化的排课、选课、评课、成绩采集等管理活动,解决学情数据采集、智能组卷、智能批改、智能学情动态诊断和个性化补救等关键问题。同时鼓励师生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和在线指导,开展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教学模式和新型载体的试点示范应用;拓展移动学习终端、仿真实验室、创客教室等新技术、新媒体的教学应用,推进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模式。
随着选课走班的全面实行,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也将随之改革。省教育厅要求,学校要突破传统行政班单一管理模式,探
索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班主任和导师制结合、学科学业评价与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并举的教学管理模式。要从学科特点、学生可接受程度出发,探索长课与短课、大班教学与小班教学相结合的课程教学模式。
安徽省教育厅关于统筹做好新高考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 ?各市、省直管县教育局: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精神,适应深化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要求,根据《安徽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皖政〔2016〕84号),现就统筹做好新高考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稳中求进、内涵发展为工作总基调,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为契机,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发展为导向,积极探索适应选课走班分层教学综合育人模式下改革创新的路径,为全面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实施高考改革在师资、教学设施设备和信息平台等方面做好准备,为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和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奠定基础。
二、总体要求 (一)基本原则
1.整体谋划,分步实施。根据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总体实施方案,遵循教育规律,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安排教学管理工作,制定完善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明确工作目标、重点任务、方法步骤和主要措施。
2.研究先行,分类指导。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师培训,建立专业团队,开展专项研究,分类指导各地、各学校开展教学管理改革工作。
3.统筹兼顾,合力推进。落实政府主体责任,统筹利用教育资源,重点建立教师资源统筹调配机制。按照优先补齐急需急缺的原则,切实加大资源建设与保障力度。
4.立足实际,创新实践。把学校教学管理改革与学校特色发展相结合,与教育信息化相结合,通过扩大学生选择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习潜能,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
(二)主要目标
通过制定可供学生“选择教育”的课程设置方案,优化教师专业结构,加快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发,规范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运用,科学指导学生进行生涯规划,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实现学校精细化管理,建立教育质量评价机制。通过高中三年教育,以培养高中学生所应具备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目的,为每位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提供条件,为每位学生能够适应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奠定扎实的基础。2017年秋季所有学校都要结合实际,根据指导意见,制定试点方案,开展试点,破解改革难点,为2024年全面实施改革提供经验和案例。
三、主要措施
(一)统筹实施,积极做好新高考背景下的课程教学改革工作
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推进,原来建立在行政班基础上的普通高中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已经不适应新的变化,需要建立适应行政班和教学班并存的新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各地要借鉴先行试点省份的经验,结合实际,合理安排学校课程修习、有效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和实践,不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切实增强课程意识,全面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着力健全学校课程体系。要基于立德树人育人宗旨、普通高中的基本任务,基于学校价值追求、文化传统和办学实际,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与学科核心素养提升、个性特长发展和选择考试科目需求,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进一步完善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结构完整、层次清晰、递进有序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分类分层开发选修课程,构建必修与选修有机结合的学科课程体系,充分满足不同特质学生的学习需求。
2.均衡有序安排课程教学。普通高中学校要切实按照深化课程改革的要求,科学制定课程实施方案,统筹安排高中三年的课程,注意教学时间安排的课程之间、年级之间的均衡性和学科学习的连贯性、可持续性。一方面,要按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严格控制每周课堂教学时间;另一方面,做好必修课程分层教学的安排,防止出现为应对学考或选考挤压选修课程课时,从而造成学生高一、高二课程多、课时紧、负担重,高三年级只应对统一高考科目的现象。禁止集中时间赶进度、强行统一学生选考科目、统一设置选考科目、简单组合分班等现象的发生。
3.充分保障学生选课权利。普通高中学校要从实际出发、科学严谨地制定课程实施方案,明确分层教学要求,逐步推行全员走班;建立选课制度,编排选课指南,指导学生根据学习兴趣特长、学科学业基础、专业发展趋向、大学招生要求自主选科目、选层次、选教学班级。淡化选考组合,实施分层选课走班要根据学校师资、教室等教学资源实际情况安排课程教学,提前告知选考科目教学班的最大容纳量,引导学生有序选择。同时要充分挖掘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实验室、功能教室、图书馆和学校周边社会公共资源开展走班教学,尽可能满足学生选课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