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高起专)中 参考答案
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一章 秦及西汉散文
第一节 《吕氏春秋》及李斯的散文
一、单选题
1、④ 二、填空题
1、李斯 三、名词解释
1、《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为秦丞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吕氏春秋》兼采儒法道墨农诸家学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所以后人称之为“杂家”。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先秦的一些文献资料和逸闻轶事,且杂有不少寓言故事,有些文学性。
四、简答题 1、《吕氏春秋》为秦丞相吕不韦门客集体编撰而成,兼采儒法道墨农诸家学说,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思想体系,所以后人称之为“杂家”。其价值在于保存了先秦的一些文献资料和逸闻轶事,且杂有不少寓言故事,有些文学性。
2、秦代的唯一作家是李斯。李斯在文学史上值得一提的一是政论文,一是刻石文。李斯
的政论文代表作是《谏逐客书》,有文采,善用比喻,铺张排比,音韵铿锵,受到战国纵横家影响。他的石刻文,在形式上模仿《诗经》的雅颂,都是四言韵文,文学性不强,但对后代的碑志文有很大影响。
第二节 贾谊的政论文与《淮南子》等散文
一、单选题 1.① 2.① 3.① 4.② 5.① 6.② 7.② 8.④
二、多选题 1.②④ 2.②③④ 三、填空题
第 1 页 共 18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1.贾谊 2.《新书》 3.《淮南鸿烈》 4.东方朔 5.《盐铁论》 6.桓谭 7.崔寔 8.王符
四、名词解释 1、《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的集体撰著,是西汉中期的一部大著述。它包含有各家学说,和《吕氏春秋》一样,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实际上,此书以道家为思想主旨。它的文章,排比铺陈,有辞赋的特点。
2、《盐铁论》为桓宽所编,记录了以御史大夫桑弘羊、丞相田千秋为一方与贤良文学之士讨论是否取消盐铁酒国营问题的情况。文章以反复问答的形式记述了彼此观点,语言激烈尖锐,是西汉后期政论文的代表作。它既是文史著作,又是了解中国古代经济体制的材料性文件。 五、简答题
1、西汉前期的政论散文,在形式上多为奏、议、策、疏之类,作者众多,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大体而言,汉初政论散文的主要特点有:①继承了战国诸子散文的传统,能关心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问题,言辞激切,感情深厚,能够打动人心。②注重辞章,多用排偶和形象的比喻,词采富丽,文章华美,有辞赋化的倾向。代表作家是贾谊。
2、贾谊,西汉初期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文学家,贾谊的代表作有《过秦论》、《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论积贮疏》。他的文章感情充沛,气势磅礴,好用夸张的语气与形象的比喻,纵横捭阖,浩瀚恣肆,有战国纵横家的遗风。
晁错,西汉前期著名的政治家和文章大家。晁错的主张,多与贾谊相似。他的代表作是《论贵粟疏》。其文章善于从历史事实、现实状况等方面作具体分析,立论精辟而切于实际,于雄厚之中透着警刻,其不足之外是略乏文采。
总体而言,贾谊的文章富于情感与文采,但沉实稍逊于晁错;而晁错的文章质实透辞,颇切实用,但文采不如贾谊。尽管有这样的风格差异,两人都是西汉初期的文章大家,他们的思想与文风对汉世有重要影响。
3、《淮南子》又称《淮南鸿烈》,是淮南王刘安及其宾客的集体撰著,是西汉中期的一部大著述。它包含有各家学说,和《吕氏春秋》一样,被《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实际上,此书以道家为思想主旨。
4、汉武时期,除司马迁以外,还有董仲舒、东方朔、司马相如这三位著名的散文作家。董仲舒的代表作有《天人三策》、《春秋繁露》。东方朔的代表作有《答客难》、《非有先生论》。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有《难蜀父老》、《封禅文》。 5、《说苑》、《新序》及《列女传》,是我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批野史杂传,也是第一批分类编撰的历史故事集,对魏晋志怪小说有很大影响。其编著者是刘向。
第 2 页 共 18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第二章 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
一、单选题
1.② 2.③ 3.③ 4.① 5.④ 6.③ 7.④ 8、② 二、多选题
1.①③⑤⑥ 2.②④ 3.①②③ 4.④⑤ 三、填空题
1.扬雄
2.扬雄
3.赋,散文 4.《七发》 5.《子虚赋》 6.《上林赋》 7.苞括宇宙 8.司马相如 9.扬雄 四、名词解释
1、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与淮南小山的《招隐士》。大体而言,汉初的赋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因此被称为骚体赋。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同时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2、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结构宏大,铺陈渲染了大汉帝国无可比拟的气魄与声威。
3、枚乘《七发》确立了以主客问答形式铺陈七事的形式。后代许多作者如傅毅、张衡、曹植、王粲等等,受《七发》的影响,都曾使用过《七发》以主客问答形式铺陈七事的结构,并且以“七”名篇。由于此类赋作较多,以至于《文选》在赋体之外,特立“七体”。“七体”又称“七林”。
4、汉赋四大家分别指的是西汉的司马相如、扬雄,东汉的班固、张衡,这四人均为汉大赋的
第 3 页 共 18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代表性大家,他们的代表作分别为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赋》、(或举《羽猎赋》、《长杨赋》、《河东赋》之一种),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
5、汉赋作家司马相如与扬雄的并称。两人都是西汉人,都是蜀郡成都人,又都是汉大赋的代表性作家;而扬雄作赋,又极力模拟司马相如,故后世常以两人并称。
6、汉赋作家班固与张衡的并称。两人都是东汉人,都擅长于大赋写作。班固有《两都赋》,张衡有《二京赋》,都是描写京都的大赋。故此,后人常以两人并称。
7、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后期。东汉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五、简答题 1、“赋”本是《诗经》的一种表现手法,与比、兴相并列,其本义是“铺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朱熹《诗集传》)。后来,“赋”又引申为 “不歌而诵”。春秋列国朝聘盟会,宾主常常赋诗言志,盖随时口诵,不待乐奏,于是赋又指一种脱离音乐的一种诵读形式。到了战国后期,“赋”又渐渐引申为一种“铺采摛文,体物写志”的独立文体,专注于对事物的铺叙描写。
2、赋的真正雏形应当是宋玉的赋与荀子的《赋篇》,赋的真正兴起则在汉代。赋与楚辞、《诗经》相比,其共同点是均为韵文,不同点:《诗经》的诗句大多为四言这样较为整齐的句子;楚辞以六言为主,当中往往杂有散文的句式;赋的开头和结尾都是散文,中间是韵文,多使用四字句。《诗经》、楚辞在句子、段落之间很少有连接词,而赋则与散文差不多,多使用连接词。
3、汉赋的演变与发展经历了骚体赋、汉大赋、抒情小赋这三个时期。
骚体赋形成于西汉初期,代表作家、作品有贾谊的《吊屈原赋》、《鵩鸟赋》与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汉初的赋重在抒发一种凄恻哀怨的情感,并使用“兮”的语气词,因而汉初的赋从形式到内容都是对屈原骚体的继承。不过,汉初骚体赋在形式上也开始趋向散文化,又大量使用四字句,句法比较整齐,显示了由骚体向汉大赋的过渡。
汉大赋兴盛于西汉中期并成为汉赋的主体形态。枚乘的《七发》是汉大赋的奠基之作,最为重要的代表作家、作品是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汉大赋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
抒情小赋产生于东汉后期。东汉后期的赋,重在抒情述怀,篇制短小,故称之为抒情小赋。代表作家、作品为张衡的《归田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
4、《七发》的主客问答形式引起了后代许多作者的模仿,如傅毅的《七激》、张衡的《七辩》、曹植的《七启》、王粲的《七释》等等,都使用了《七发》以主客问答形式铺陈七事的结构。由于此类赋作较多,以至于《文选》在赋体之外,特立“七体”。“七体”又称“七林”。 5、西汉后期最著名的赋家是扬雄。扬雄前期,颇好辞赋,作赋慕司马相如,写下了《甘泉》、《羽猎》、《长杨》、《河东》四赋。但扬雄晚年认为辞赋是“童子雕虫篆刻,壮夫不为”,认为辞赋无补于规谏,并由此提出了“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的看法。他看到了诗赋“丽” 的
第 4 页 共 18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
特点,但他反对“极丽靡之辞,闳侈巨衍”,失去讽谕的作用。这种对大赋创作反思后的批评,有助于作家主体性人格的建立。
六、论述题
1、汉大赋的基本特征:用反复问答的问答体形式,以铺叙渲染帝王、贵族生活为手段,以微刺帝王、贵族淫奢为旨归,内容上改变了骚体那种哀怨愤激感情的抒发,形式上改变了楚辞多用语气词的特点,成为结构宏大,首尾用散,篇中入韵、句式以四言为主、专事铺陈描写的散文。所有这些,都构成了汉大赋的基本特征。
汉大赋以前所未有的体制、规模、领域和范围,充分反映了汉大一统帝国的历史风貌与昂扬奋进的时代气象,表现了当时汉民族以大为美的社会理想和审美风尚。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首先表现在他们对汉赋宏大体式的追求上。在汉赋产生以前,中国文学史上曾诞生出伟大诗人屈原所创作的长达二千四百余字的抒情长诗《离骚》以及《天问》、《九歌》、《九章》这样的鸿篇巨制。而汉赋自枚乘《七发》首开巨制之风,司马相如的《子虚上林赋》,扬雄的《甘泉》诸赋,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也都是长篇鸿文。由此可见,以长文巨篇为美,是汉大赋作家共同追求的目标。
汉大赋作家以大为美,并不仅仅表现在大赋结构上有一种宏巨之美,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作品中还展示出了在内容上的雄实之美。作为有汉一代的文学代表,汉大赋以汉帝国宏伟的山川、万千的生民、繁华的都市、巍峨的宫殿、丰饶的物产、盛大的狩猎、壮观的歌舞等等为描写对象,从而向世人展示了一种数量繁富、体积宏伟、场面广阔、力量巨大的沉厚恢博之美。而这,也正是大汉帝国疆域辽阔、人众物丰、魄力宏大的时代气象在文学中的充分反映。
由以上可以看出,汉大赋作家不仅追求大的体制形式,更是追求大的描写对象和内容。他们是怀着对自己时代的满腔热情,按照“凡大必美”的美学原则,来创造形象、铺摛文采的。大赋作品尽管有些笨重,有些繁富,但它所力图展示的却是一个繁荣富强、充满活力自信和对现实具有浓厚兴趣、关注和爱好的世界图景。它在描写领域、范围、对象的广度上,为后代文学所难以企及。
第三章 司马迁与《史记》
一、单选题 1.③ 2.① 3.④ 4.②
二、多选题 1.①②④ 2.①③ 3.①④ 4.①②④
第 5 页 共 18 页
以上仅为参考答案,简答、论述题均只列及主要的解题知识点,请您结合自我理解和课本内容进行知识
掌握和巩固。如对答案等有疑义,请及时登录学院网站“辅导论坛”栏目,与老师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