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月考作文“楚王遗弓”作文点评及优秀作文
【文题呈现】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楚王打猎时丢了一张弓,手下请求去寻找,楚王说:“不用找了,楚人遗弓,楚人得之’,何必寻找呢?”孔子听了此事,说:“楚王心胸不大,‘人失弓,人得之’,何必非要楚人捡到不可呢?”老子听了此事,说:“连人也应该去掉,失弓,得之,对天地而言,弓不失也不得。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试题点评】
我严重怀疑,命题人是在某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故事后面还讲了一番道理,然后他就想着把这个故事作为材料来命题。我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我也曾经这么干过。但是,我觉得我在选材上要比命题人高明一点点,因为我知道,如果不借助专家的言论,我是难以准确把握讲这个故事的人的真实目的的,这位命题人自己呢?当然,他也许比我高明。但是让学生就此来审题立意,我以为实在是太难为他们了。事关圣人言论,讲故事的人似乎又言之凿凿,拿这样一种有点“寓言”风格的故事作为材料来命题,我以为是不合适的。曾经,有高考作文题用“智子疑邻”的故事作为材料过,但是,命题人要求以“感情的亲疏与对事物的认识”为话题来写作,这样一来,文题的指向就非常鲜明了,审题的难度就降低了。而此题在命题上过于为难学生,我觉得不合适。 【材料解析】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我以为这则材料的最佳立意有二:
正面立意:做人要有胸怀、境界。孔子明确说了,楚王心胸不大;老子突出的还是心胸,胸怀,或者说做人的境界,境界高,胸怀自然更宽广。
反弹琵琶:名人的话也不能全当真/宽广的胸怀有时需要物质基础来支撑。命题人让学生“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作为学生,我读了这个故事之后就两种想法:
一是孔子、老子这些先贤虽然很有名气,但他们说的话也不全是对的,不可
全信。二是楚王之所以能那样,是因为他不在乎那一张弓,他不差钱;而孔子与老子之所以那样说,是因为反正丢东西的不是他们。就算是他们丢了弓,估计也不会伤心欲绝。不管怎么样,没有足够的物质做基础,九斤老太太都要因为要花三文钱来补一个碗而大骂一代不如一代。 【优秀作文】
别拿“心胸”跟我说事!
楚王遗弓,竟然不去寻找,我想只有一种可能:这张弓对他而言,算不得什么。如果丢的是和氏璧,我就不信他还这么淡定。
孔夫子知道这事后,竟然说楚王心胸不够大,因为反正会被人捡到,何必去管他的“国籍”呢?老子似乎看得更开,丢失的弓反正离不开地球,就让它去吧。抱歉,我不是要妄议圣人,可孔夫子如果丢了一箱子书,他会有如此心态吗?老子如果弄丢了自己的青牛,还会如此无所谓吗?我相信,对最广大的普通百姓而言,如果丢了某个有用的物品,一定不会有他们这样的心态的。比如,如果我弄丢了家里的自行车,一定会被父母“双骂”;如果丢车的是我爸,一定会被我妈给唠叨半年。
所以,丢了东西不去找,原因应该只有一个:这东西对于遗失者而言,根本就没什么大不了的。比如,楚王,国库里的良弓肯定数不胜数,遗失这张弓对他而言完全就等于九牛失一毛而已,他何必派人去找?而如果这张弓对于楚王而言,虽然不值多少钱,但很有纪念意义,我相信他也一定会派人去找的。东西本身不值钱,但其包含的情感价值却很高,当然会珍惜。媒体上也经常报道老人寻找一只狗的事情,狗很普通,市场价值很低,但对老人而言,却相当于孩子一般,丢了自然心疼,于是不惜花高价寻狗。
有一种观点认为:反正东西已经丢了,找不回来了,就不必过多懊恼伤心了。的确有道理,但要知道,一张弓在楚王那里是算不得什么的;而对普通的猎户来说,一张弓可能就是一家人吃饭的依靠,怎么可能不去寻找?怎么可能高唱“无所谓”?他去寻找,你就说他心胸、境界不够?说他心态不好?这是“土豪”才可能有的心态吧。所以,丢东西是否去寻找,我以为与心胸、境界无关。楚王、孔子、老子的道理在实际生活中是不会得到老百姓的认同的。
有句话叫“饱汉不知饿汉饥”,说的就是某些喜欢拿“心态、心胸”来说事
的人。对于昏君而言,实在没有吃的,还可以吃“肉粥”;可他不知道,对挨饿的百姓而言,“肉粥”是个稀罕玩意,昏君哪里知道百姓的苦?同样,有钱人哪里能理解九斤老太太仅仅因为补一只饭碗要花三文钱而大骂“一代不如一代”的心情?而如果碗弄丢了,老太太估计得骂三天三夜。
最后说一句:我不知道讲这个故事的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但我知道,至少对我而言,“楚王遗弓”是一碗“毒鸡汤”,抱歉,我拒绝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