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气泡产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措施
气泡是轮胎最常见的质量缺陷之一,不但直接影响轮胎的外观质量,而且对轮胎安全性能有着很大的潜在危害,易引起轮胎肩空、脱层,甚至爆破。本工作对轮胎气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1 气泡的种类
按引发介质分,轮胎气泡分为水泡、气泡和油泡。水泡里面有水或水渍,呈蜂窝状,颜色发乌;气泡呈微小蜂窝状;油泡表面光亮。
按产生部位分,轮胎气泡分表面泡、胶中泡和层间泡。表面泡在胎侧防擦线及胎圈防水线处形成,胎侧也有,呈线形、圆形等。这种泡最常见,可直接观察到,包括气泡、水泡、油泡。胶中泡多在肩部区域形成,以花纹块下最多。这种泡不能直接观察到。我公司生产的6.50-16 10PR轮胎产生过这种气泡问题,解剖发现,其肩部半周甚至一周都是气泡(水泡),且帘线间有空隙点。层间泡多在帘布层的2~3层间及肩部缓冲区域形成。这种泡在轮胎解剖后可观察到,严重时从胎里可直接观察到,多为气泡和油泡,易引起轮胎肩空、脱层,危害很大。
2 原因分析 2..1 原材料
1.购进的原材料水分和油分含量超标。
2.烘胶温度低或烘胶时间不够,生产所用生胶的水分含量高。 3.芳烃油加热温度低,脱水效果不好,使用时水分含量高。 4.返回胶料中带有水分。 2.2 炼胶工序
1.胶料混炼时排胶温度高,胶片断面有气孔。 2.半成品胶料中混人水和油。 2..3 挤出工序
1.胎面部件挤出前胶料返炼时堆积胶过多,割刀次数不够,胶料中混入的空气没完全挤压出来。
2.胎面各部件挤出温度过高。 2.4 成型工序
1.胎面各部件贴合不到位或贴合后没有完全压实。 2.胎面接头过大、不平整,窝藏有空气。
3.帘布筒成型时形成褶子;胎面与帘布层间压合不实,窝藏有空气。 4.帘布贴合和/或帘布筒成型时涂抹的汽油过多,未挥发净。
5.轮胎成型用的汽油中混入了其它重质油(黄油、机油等),以及涂抹的汽油过多,未挥发净。
6.胎坯割边高度不均匀,胎圈部位胎面没压实,有裂口现象,硫化时易窝气,在胎侧防水线处形成气泡。 2.5 硫化工序
1.模具涂抹的过量脱模剂沿胎坯胎面胶与胎体之间的缝隙渗入,在胎圈防水线部位产生油泡。
2.水胎、胶囊泄漏是造成胎肩泡,甚至脱层的重要原因。
3.胎坯刺孔未刺透或胎面褶子未修乎,致使窝藏气体未排掉。
3 解决措施
3.1 严格控制原材料的水分和油分含量
尽量避免紧急放行原材料,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不能投入生产,尤其是生胶、炭黑、氧化锌、液体软化剂(芳烃油)以及骨架材料等必须严格控制水分和油分含量。
3.2 严格工艺管理和工艺操作 3.2.1 炼胶工序
1.严格控制混炼温度和时间,确保胶料混炼均匀及胶片断面致密,避免胶片出现孔隙。
2.妥善储存混炼胶,防止混入水和油。 3.不能使用水分含量超标的返回胶料。 3.2.2 挤出工序
1.胎面部件挤出前的胶料返炼堆积胶不宜过多,作到勤割刀、勤落盘,减少气体进入胶料的机会和将胶料中窝藏的空气挤压出来。
2.胎面部件挤出时供胶速度与挤出速度要匹配,胶片厚度、宽度和温度要适当,严格控制挤出温度。 3.2.3 成型工序
1.胎面接头打毛要均匀,贴合要平整、压实,打毛机打毛效果不好,可用钢刷补充打毛。
2.帘布层贴合是消除气泡的关键操作步骤,用锥子将气泡刺破并压实,用汽油将褶子刷开、整平,待汽油挥发后贴合平整。
3.成型时各部件上正压实,充分发挥下压辊、后压辊的压实排气作用。上帘布筒时不能形成褶子,涂沫的汽油不宜过多,待其挥发后再继续操作。 4.胎坯割边高度要均匀,胎圈处胎面要压实、压牢,不得有开裂现象,以防硫化时夹气,在胎侧防水线处形成气泡。 3.2.4 硫化工序
1.涂刷脱模剂的模具晾干后方可装胎硫化。
2.硫化前检查水胎、胶囊是否漏水,杜绝使用渗漏的水胎和胶囊。 3.严格按工艺要求刺穿气泡及烘胎。 4 结语
通过对轮胎气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后,我公司轮胎出现气泡的质量问题木大盼,轮胎合格率显著提高,取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