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一、学习目标、重点、难点 学习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兴起、统一和元朝的建立过程,以及元朝的政治统治和经济发展情况。
2.通过了解元朝的历史地位,认识元朝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从而培养归纳、分析历史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1.蒙古族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行省制度 3.民族融合 难点:行省制度 二、知识概览图
“一代天骄”统一蒙古 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国 尊称“成吉思汗”
蒙 忽建立和统一 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古蒙古军队先后灭西夏、金;元军1276年灭南宋 必烈社会经济的发 元世祖重视农业、漕运和海运的发展 的 兴建 起 立展和中外交往 商业繁荣;中外交往频繁 元 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朝行省制度
朝对西藏和琉球的管辖 的许多汉族人来到边疆 建民族融合的发展 立边疆各族迁入中原、江南,与汉族等杂居相处 回族形成
三、新课导引
我们都看过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剧中主人公郭靖从小生活在蒙古草原,他小时候最敬仰的一位英雄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毛泽东在他的词中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齐名。事实上,在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蒙古族杰出的大汗,他被马可·波罗称为“自有人类祖先亚当以来,迄于今日,世上从来未见如此广有人民、土地、财货的强大君主”,他就是元世祖忽必烈,成吉思汗的孙子,拖雷的四子。 【思考讨论】为什么成吉思汗和忽必烈被后人如此敬仰?元朝是怎样建立的?对我国历史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四、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想,它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课本第67页)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课本第68页)
3.他们谁说得对?为什么?
女孩说:“有些学者认为《马可·波罗行纪》所记有关元朝大都的情况是‘天方夜谭’,不是事实。我觉得这
1
话有道理。”
老人说:“我认为他们说的没道理,以元大都为例,《马可·波罗行纪》中说,皇宫‘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从考古发掘看,在元大都遗址的确出土了不少当时的琉璃瓦。”(课本第70页) 点拨 对于这两种情况,可以进行讨论,答案可不固定。 (二)思维拓展 1.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2.元朝统一有什么历史意义?
3.怎样理解元朝统一中国和文天祥抗元?
4.历史上我国都有哪些朝代开凿了人工运河,并说出其名称和作用。
5.元朝在历史上到底起了怎样的作用?这一时期的各项政治、经济措施对社会起了什么作用?
五、课堂检测
1.元朝以前,就有许多汾州人、并州人迁至今新疆地区,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生活。这说明( ) A.北方战乱导致山西人迁往边疆 B.蒙古族、维吾尔族人民非常友善 C.元朝以前新疆与中原地区联系紧密
D.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共同开发了边疆 2.小明发现了一张破损的古地图,依稀能看出“辽阳行省、岭北行省”等字。绘制这张地图的朝代不早于( ) A.汉朝 D.唐朝 C.元朝 D.明朝 3.在我国56个民族中,形成于元朝、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是( )
A.藏族 B.壮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4.“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绿绿的草原,这是我的家。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蒙古族歌手腾格尔的这首《天堂》我们经常吟唱。在我国的历史上,蒙古族曾建立起辽阔的大元王朝,其建立者是( ) A.成吉思汗 B.忽必烈 C.完颜阿骨打 D.阿保机 5.我国古代开通会通河、通惠河的直接目的是( )
A.疏水防洪 B.加强统治 C.灌溉农田 D.方便运粮 6.中国历史上,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是主流。 请回答:
(1)分别指出中国古代历史上三次大统一局面形成的标志。
(2)自秦朝到清朝历代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一都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 (3)元朝统治者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六、学后反思 我小结:
参考答案: 探究学习
(一)互动探究
1.答案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沉
2
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了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征战,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2.答案 这是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诗句。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有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二)思维拓展
1.答案 对成吉思汗的评价: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国,对蒙古的历史作出了贡献,不愧是蒙古族的骄傲。随后,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向南向西扩张,兵锋最远抵达欧洲多瑙河流域,建立起地跨欧亚的蒙古帝国,使中国在世界的影响得到进一步的扩大,超出以往任何王朝。因此,用“一代天骄”称呼成吉思汗是名副其实的。成吉思汗的一生,是在马背上度过的战斗的一生,他虽然将蒙古帝国疆域扩展到欧洲,但没有对占领地区实行有效的统治和管辖。所以,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说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2.答案 元朝统一的历史意义:第一,政治上,元朝的统一,结束了五代以来300多年的分裂割据和战乱,使人民有了一个基本安定的生活,我国的疆域初具规模。第二,经济上,五代以来中原与周边地区相继出现割据政权,阻碍了各地间正常的经济文化交流。元朝统一扫除了这些障碍,为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条件。第三,民族关系上,促进了民族融合,民族间的融合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第四,对外关系上,元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同世界上许多国家、民族间的政治、文化交流。
3.答案 元朝统一中国是我国各民族统一及国家发展的必然趋势。它的统一,结束了晚唐以来长达四五百年的分裂割据的局面,促进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进步的表现。文天祥的抗元斗争也具有正义性。文天祥抗元是从反对边疆少数民族掠夺和反对民族压迫的角度出发的,它体现了我国人民坚贞不屈、不畏强暴的崇高气节,因此也应该给予肯定。二者没有矛盾,在我国整体历史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
4.答案 秦朝开凿了灵渠,沟通了珠江和长江;隋朝开凿了隋朝大运河,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元朝开凿了会通河和通惠河,使原有的运河连接起来,使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5.答案 新中国成立之初曾经把元代说成是黑暗的时代,此观点后来被否定了。元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应当予以肯定,对中华民族的发展也应予以重视,可从以下几方面去了解: (1)元朝的统一初步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2)统一为南北经济的恢复、交流和进一步的发展准备了条件。
(3)它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元朝的民族大融合是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深入和发展。
(4)推动了科学文化的发展。元朝的科技文化是中国科技文化史上的灿烂时期。 (5)元朝在促进中外交流方面也起了巨大的作用。
元朝在政治经济上的一些措施的确带有民族压迫性,充满野蛮性,使某些局部出现“倒退”现象等,但这些毕竟是次要方面,从大局上把握应给予肯定。 课堂检测
1.解析 根据题干反映的信息可知是汉族与蒙古族、维吾尔族共同劳动开发边疆地区。所以答案为D。
2.解析 从题干中的“辽阳行省、岭北行省”可知这个朝代在地方已设立行省,元朝时在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为行省。所以答案为C。
3.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元朝,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选C。
4.解析 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元朝的建立,考查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根据所学可知忽必烈建立元朝。此题有可能误选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建立的是蒙古汗国。故选B。
5.解析 元朝统一后,定都大都,江浙地区的粮食需要北运。为了解决运输困难,元世祖开通了会通河和通惠河,粮船可以从杭州直抵大都,所以开通会通河、通惠河的直接目的是D。
6.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式问答题,旨在考查对我国历史上有关统一问题的整体把握。解答时,注意试题的问法、提问方式和角度的不同,依据提问顺序作答,问什么答什么,不可离题发挥,节外生枝,要准确表述。
3
学优练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
![](/skin/haowen/images/icon_star.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