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中学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知识点总结精讲+导学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学习活动

课文朗读

知识点总结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岳阳楼:即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省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游览胜地。

吴楚句:吴楚两地在我国东南。 坼(chè):分裂。 乾坤:指日、月。

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无一字:音讯全无。 字:这里指书信。

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指战争。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

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白话译文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二年(767),杜甫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已聋,靠饮药维持生命。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想到自己晚年飘泊无定,国家多灾多难,又不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写下《登岳阳楼》。

此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

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伟,风格雄浑渊深,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前人称之为盛唐五律第一。

全诗纯用赋法,从头到尾都是叙述的笔调。以往一些学者认为诗用赋法,没有形象,没有诗味。事实上,赋法是诗歌形象化的重要手法,其特点是不注重诗的语言和局部事物的形象化,而着力创造诗的总体意境。《登岳阳楼》正是运用赋法创造艺术形象的典范。它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已经使人不觉得有艺术方法的存在,甚至不觉得有语言的存在,只觉得诗人的思想感情撞击着心扉。

【考点】

考点1: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上述两诗描写的都是洞庭湖的景象,同中有异,请自选角度简要分析。答案:同:都描写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景色宏伟壮丽。异:①从景物特点上看,杜甫诗中的洞庭湖气势磅礴,意境阔大;而刘禹锡诗中的湖面平和静美,清澈明净。②从语言上看,杜甫诗显得雄浑豪放,而刘禹锡诗则显得清新优美。③从手法上看,杜甫诗虚实(实景与想象)结合,而刘禹锡诗设喻巧妙。或:杜甫诗支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洞庭湖的壮阔,而刘禹锡诗则通过比喻来表现洞庭湖的秀美。

考点2:同样是远眺洞庭,杜甫和刘禹锡二位诗人有怎样不同的心境?答案:《登岳阳楼》表现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望洞庭》表现了诗人恬淡、平和的心境,蕴含了喜悦赞美之情。

考点3:这首诗中写景的是哪几句?这几句诗有什么特点?请作简要分析。答案:写景的诗句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这两句诗既是写实,又寓想像,一“坼” 一“浮”,把洞庭湖的气象描绘得壮丽而又生动。

考点4:说到洞庭湖,我们都会想起唐诗中写得最好的两处名句:一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出自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是“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出自杜甫的《登岳阳楼》。他们都以大胸襟、大手笔,写出了洞庭湖的大气象、大气魄。

8r2v51dnn99lpyv23wwc1symv1joq1007a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