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中试卷及答案
一、积累运用(23分)
1.下列各个成语中有一个错别字,请将错别字加以改正
并将正确的字写在田字格里。(4分)
月明风青 张慌失措 锐不可挡 穷愁缭倒 2.古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8分)
①树树皆秋色, 。(王绩《野望》)
②气蒸云梦泽,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③晴川历历汉阳树, 。(崔颢《黄鹤楼》) ④乡泪客中尽, 。(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怀》)
⑤古人常在诗句里感叹时光易逝,劝人惜时。岳飞在《满江红》中低吟: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汉乐府《长歌行》中也有表达这样感慨的诗句,即“ , 。
⑥《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这让我们想到《爱莲说》中与之意思相近的名句 , 。 3.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2分)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招不会亏我。
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以容忍他人。
删改后的下联: , 。 4.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衔接最紧密的一句是( )(2分)
学习知识要一点一滴,善于积累, ;平凡的努力虽不惊人,却能攀登万仞高峰。
A.能铺出千里路的是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B.细小的石子虽不显眼,却能铺出千里路。 C.不显眼的细小石子,却能铺出千里路。 D.千里路的铺成,是有了细小的不显眼的石子。
5.名著阅读:根据你的阅读积累与体验,在空格处填上恰当的内容。(4分)
鲁迅是直面人生的斗士,他的作品如匕首,如投刀。直刺社会的黑暗与人性的丑陋;但他的作品也有温暖人心的一面,比如抒写童年生活,讴歌人性的美好。请阅读下表,完成表格。 鲁迅作品 《阿长与〈山海经〉》 《少年闰土》 《社戏》 (3) 闰土 人物 (1) 人物描写 她于是十分欢喜似的,笑将起来,同时将一点冰冷的东西,塞在我的嘴里。我大吃一惊之后,也就忽而记得,这就是所谓福橘……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摸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偷我们的罢,我们的大得多呢。” 热情、好客、大方 (4) “我” 父亲的喘气颇长久,连我也听得很吃力,然而谁也不能帮助他。我有时竟至于电光一闪似的想道:“还是快一点喘完了罢……。”立刻觉得这思想就不该,就是犯了罪…… 6.下面这段文字有三句话,各有一处语病,请加以修改。(3分)
(1)精彩纷呈的2015校园艺术节,激发了同学们。(2)在艺术节上,同学们充分发扬了
很爱父亲 (2) 人物评点 善良、迷信 自己的特长,表演了20多个歌舞节目。(3)活动结束后,学生会主席说,校园艺术节使同学们的艺术才能极大地得到了提高。 二、现代文阅读(19分)
(一)阅读中的乞丐(10分)
①我从马路上走过,忽然看见某家银行的门口角落,自动取款机的下边,坐着一个正入神阅读的乞丐。他衣着褴褛,面容疲惫而肮脏,身边则是一个用于乞讨的破搪瓷碗,碗里只有几枚可怜的硬币。他乱蓬蓬的头发上还积满尘土,好像刚从某个地洞里钻出来。此时,马路上人群川流不息,正是大肆伸手乞讨的好时机,而他却自愿耽误了,捧着这本卷了边的残书,像捧着一张从天而降的巨额银行存单,在字里行间迷醉。
②抑或自己是文字工作者的缘故,也因他面对书籍时所流露出的那丝微笑,我下意识地停了脚步,站在他面前。而他依然入神,无暇理睬。我便蹲下来,凑近他。我想……
③我发现他阅读的居然是一本当代小说。当小说家在汹涌的经济大潮前迷失方向,当出版商抱怨书籍阅读者锐减的如今,当整座城市的每条街道都流淌着浮躁人群的时候,一个食不果腹衣不遮体的人,却以一种虔诚的姿态对待书籍,表达崇敬,难道还不让人咂舌称奇么?
④是的,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定,乞丐必然与文字和文学之类隔绝。事实上,现今不少无奈地沦为乞丐者,或多或少接受过教育,这可以从他们悬在胸前或用粉笔写于人行道上的乞讨书中得到证实。掌握了文化,就会产生文化的渴求。富可敌国的豪绅和穷得只有一只破搪瓷碗的乞丐,对于文化的渴求并不与他们的财富成正比。然而,我们对豪绅们疏离文学和文化习以为常,因为他们太忙了;对于穷人的文化渴求却往往流露出费解,因为他们太穷了,穷得已经没有理由与文化之类的奢侈物发生关系。这真是一个天大的谬误!正如文化不应有贵族与卑贱之分,它应如春天的阳光,被所有人共同拥占。
⑤肚饱的片刻,就有理由捡起文化;即使衣食有忧,同样有资格向往精神世界。从这个
角度上理解,一个乞丐愉快地沉浸在阅读的快感中,实在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我这样说,并非主张我们这个社会应该存在众多的乞丐,他们坐在银行自动取款机下的阅读情景,只有美妙而没有一丝伤感和悲哀,我只是恍然感知了这一特殊人群对于文化的欲求,以及只有获得文化享受的平等,才能真正得到社会平等的道理。可是,我们有谁关心过乞丐们的文化享受?可以说彻底地把这一件事忘了。即便是政府主张的救济,也无非是一碗饭,一张可以睡觉的席子,一张劝其离开城市返回老家去的车票。因为他们还没有解决温饱,所以不会需要除了物质以外的别的什么。这种思维是多么简单!
⑥我曾在城市广场一隅,目睹过几名沿街乞讨者眼巴巴盯着夜总会霓虹灯发呆的情景;我也见过几名乞丐模样的人挤在露天剧场里,抬头观看,一脸兴奋的样子……每当此时,我不免从心底里喟叹一句:他们也是人哪!而今天,在这名衣衫褴褛的虔诚阅读者面前,我这
个所谓的文字工作者,除了惯常的感慨,更是涌上一丝隐隐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 (选自《嘉兴日报》,文章有改动)
7.结合上下文,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妙处。(4分)
(1)捧着这本卷了边的残书,像捧着一张从天而降的巨额银行存单,在字里行间迷醉。 .........(2)我也见过几名乞丐模样的人挤在露天剧场里,抬头观看,一脸兴奋的样子…… .8.文章第②段写“我便蹲下来,凑近他” ,此时的“我”会想些什么呢?请结合上下文,展开想象,写出此时“我”的心理活动。(不超过70字)(2分)
9.第④段说“我们没有任何理由认定,乞丐必然与文字和文学之类隔绝。”作者的理由是什么?(2分)
10.文章结尾说:“在这名衣衫褴褛的虔诚阅读者面前,……更是涌上一丝隐隐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结合全文,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涌上一丝“隐隐的敬意和深深的歉意”?(2分)
(二)年的召唤(9分)马国福
①酒水长,田野黄,老树望,糕点香,年关里飘着浓浓的暖意。
②年就像一个蹲在时间深处的老者,发如雪,须如弦,眼如泉,依偎在村口的老树下,久久守望。
③“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春天推着年,在寒风中缓缓前行,由远而近的是熟稔的乡音。道道桃符红光满面,杯杯热酒倾诉衷肠,远走他乡的人,背着行囊,默念着远方亲人的召唤,辗转南北,回到他们久违的家园。没有了羁旅他乡的牵绊,没有了“乡音无改鬓毛衰”的落寞,像一支支箭镞,将乡愁的箭矢精确无误地射向故乡的靶心。像一幅幅灵动的红剪纸,安静的故乡有了年的红晕。喜鹊以佛的慈悲心欢喜心,在家门口的白杨树上欢叫,报喜,迎接一个个远道而来的游子。脱了毛的老狗摇着尾巴,深情的眼眸盛满泪水,伸出长长的舌头,舔着久违的家人的裤脚。听到门的响声,卧在炕角的老花猫,跳起来,冲出门外,跟一别经年的亲人撒娇呢喃。就连那些木讷地反刍甘草的牛羊也不甘落后,停止咀嚼,深情地凝望回家的亲人是否瘦了。这些生灵,都是我们家族重要的一员。它们站在大地上最先感知到亲人到来的信息。
④年是在岁月深处汹涌成的一股潮水。它负载着背井离乡的人,穿过远方的河流、人流、山川、田野、站台,顺着故园的呼唤,将酝酿了很久的故园之恋,像酒精一样一次性燃烧。端起酒杯喝干,放下筷子唱歌,吼一声故乡,泪流满面;叫一声母亲,衷肠百结。所有的愁绪,所有的委屈,所有的欢喜,都盛在“年”这个被时间打造的情感酒杯中,没有顾忌,没有痛楚,端起来尽情分享。
⑤故乡如佛,年关如庙堂,让每一个游走他乡的游子皈依家园,平静、安详、幸福,醉倒在家的胸襟里。只要回到故乡,他乡的秩序、规则、面具统统远去,只有熟稔的风景, A 的脸庞, B 的方言, C 的故人,一切没有了距离,只有浓如酒、醇如蜜的真情。我一直把故乡当作自己的圣母,当作灵魂的佛门。每当过年的时候,总觉得自己的体内有一股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