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商务礼仪】礼仪教案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礼仪的涵义及性质

一、礼仪的涵义

礼仪作为人类交际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诸如文字、绘画等文明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开化的标志和见证。 礼仪是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仪器物等。

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表示敬重友好的行为规范。 礼节: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过程中表示致意、问候、祝愿等惯用形式。 仪表:是指人的外表,如衣帽、服饰、姿态等。 仪式:是指特定的场合举行的专门化、规范化的活动。

礼仪器物是指为表达敬意,寄托情意的一些物品。例如过去的礼器、少数民族的哈达、锦旗、奖杯、纪念勋章,以及一些具有特定含义的物品。

在汉语里,“礼”和“仪”最早是分开使用的。在古代典籍中,“礼”主要有三层含义:一是政治制度,二是礼貌、礼节,三是礼物。“仪”也有三层含义:一是指容貌和外表,二是指仪式和礼节,三是指准则和法度。中国古代的“礼仪”从本质上更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道德教化。

在西方,礼仪(ceremony,rites)的原意是“法庭上的通行证”,古代法国的法庭为了保证法庭秩序,把各种规则写在进入法庭的通行证上,让人们去遵守。后来,“礼仪”一词进入英语,演变成“人际交往的通行证”,它同样有三种含义:一是谦恭有礼的言谈举止;二是指教养和规矩,也就是礼节;三是指仪式、典礼、习俗等。

纵观中外对“礼仪”含义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它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基本意思: 其一,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见了面不自觉地要伸出手,临走时下意识地要说声“再见”。没有人非逼着你这样做,但是你却觉得只有这样才算合适和正确。

其二,礼仪是大家共同遵守的。当然,不可能全世界每个人都遵从同一礼仪,但相对于偶然性的行为,礼仪却是普遍的。比如,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见面打招呼是“你好”。

其三,礼仪是有它存在的合理性的,如约束人类欲望,保证社会秩序,实现人际关系的和谐。

二、礼仪的特点

礼仪的本质特点是文化性,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由经济基础制约并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一般说来,礼仪具有以下特点:时代性、地域性、具体性、操作性、理智性。 时代性:

西藏在和平解放前基本上是农奴制度,那时,农奴主外出,农奴既要备马,又要跪伏在马的一侧,供主人当“阶梯”。这对当时所有人来说是天经地义的礼节。而农奴制被推翻以后,就不可能再有这样的礼节,如果有,在法律上被视为违法,在礼仪上将被视为无礼。

20世纪初,在欧美如果有一位少妇外出遛狗将被视为有失风度,有辱礼节。但是,二

十年以后,欧美遛狗成风,成为最有风度的少妇最有风度的行为。

由此可见,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

地域性: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同的国家、民族,同一国家的不同地方,也有着不同的礼仪,甚至截然相反。

如关于“老”的理解,中西方之间差异很大。在中国人看来,“老”象征着经验丰富,是对人的一种尊重。而在西方人却适得其反。如美国一所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在欢迎他的大学校长的母亲时,尊称她为“老夫人”,结果,“老夫人”却拂袖而去。因为“老”对她而言,是“魅力丧失,风韵不存”之意。

在宴请方面,中国人请客时桌子上的食物如果被客人一扫而光,主人的面子会很不好过。因为这表明饭菜不够丰盛;而在西方女主人见此情景定会欢欣鼓舞。如果看见盘子里剩下不少菜,反而会垂头丧气,因为剩菜说明其烹调水平有待提高。

礼仪的这一特点,要求在社交和礼仪活动中,我们既要注意各民族、国家、区域文化的共同共通之处,又应十分注意谨慎地处理相互间的文化差异。既要保持自尊,又要尊重别人,把地域差别作为交流、互补的条件。

具体性:

也称为礼仪的阶级性,即礼仪并非都是符合人们所设定的美好理想,人类所追求的东西并非都能在礼仪中反映出来。

特权社会必然以掌握稀缺资源的阶级为核心,礼仪很大程度上包含着他们的利益和需求。如《礼记曲礼上》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但是,我们不能由此断言,“礼仪都有阶级性”。有许多礼仪是不带有阶级色彩的。 因此,对礼仪的阶级属性问题应当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要慎重对待,准确把握,绝不能把一切都打上阶级的烙印。

操作性:

切实有效,实用可行,规则简明,易学易会,便于操作,是礼仪的一大特点。“礼者,敬人也”。

要促使礼仪简便易行、容易操作,言之有物、行之有礼是最佳的选择。 理智性:

礼仪,实际上是以真善美的人性追求为基础的,它将处理人际关系的经验加以概括提炼,然后规范化而成为行为活动的模式。它体现着对人性的关怀,是做人做事的自觉和理智。

如果不懂装懂,就会闹出笑话,如:

李鸿章第一次请几位法国客人。那几位法国人从来没有吃过中国餐,于是他们就想,李鸿章怎么吃,他们就怎么吃。李鸿章先用筷子夹了一个饺子,一不小心,饺子掉在酒杯里,李鸿章夹起来放在嘴里。法国客人看了,都学着李鸿章的样子,用筷子把饺子夹起来,然后掉到酒杯里,再夹起来吃。李鸿章接着吃面条,他想到刚才法国客人学他吃饺子的样子,心里觉得好笑,忍不住笑,半根面条从鼻孔里喷出来,法国客人看了,连声赞叹道,中国餐的吃法太奇妙了,这一招他们学不来。假如这些法国客人懂得吃中国餐的礼节的话,大概就不会有这个笑话了。可见礼仪是在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个人知道怎么做是有礼的、规范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从而才能在实践中更加自觉、更好地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很好地符合礼仪的要求。

第二节 礼仪的原则及作用

一、礼仪的原则

是指行礼致仪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要求。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平等原则:

现代礼仪的平等原则,是指以礼待人,有来有往,即不能盛气凌人,也不能卑躬屈膝。平等原则是现代礼仪的基础,是现代礼仪有别于以往礼仪的最主要原则。

传统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社会等级制度将人们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中国周代将人分成天子、卿、大夫、士、庶人五个等级。礼仪成了维护阶级秩序的有利武器。

近代资本主义的兴起,瓦解了旧的等级社会存在的基础,平等成了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洞察了历史的需要,提出了“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主张人生来平等,这就为现代礼仪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与人交往,只有即不盛气凌人、高人一等,又不卑躬屈膝、低人一头,才能愉悦地沟通。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英国著名戏剧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萧伯纳有一次访问苏联,在莫斯科街头散步时,遇到了一位聪明伶俐的小女孩,便与她玩了很长一段时间。分手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和你一起玩的是世界有名的萧伯纳。”小姑娘望了望萧伯纳,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一起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安妮娜。”这使萧伯纳大吃一惊,立刻意识到自己太傲慢了。后来,他常回忆起这件事,并感慨万分地说:“一个人不论有多大的成就,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要永远谦虚。这就是苏联小姑娘给我的教训,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她!”

在实践中贯彻平等原则,不仅需要平等观念,而且还要讲究艺术。

一位教授回忆在延安见到毛泽东时的情景说:“我去见主席,主席拿出纸烟招待我,可是不巧纸烟只剩下一只了。我想,主席怎么办?他自己吸不请客人吸,当然不好;请客人吸,自己不吸,客人肯定不同意。而主席将这只烟分成两半,给我半只,他自己半只。从这件事可以看出主席的随和、诚恳、平等和亲切,这使我很感动,终生难忘。”毛泽东就是这样把别人看似非常尴尬的事情,艺术地处理好,既礼貌,不摆架子,又给人亲切、诚恳的感觉。

比如,按照中国人的习惯,长者对年幼者可以直呼其名,而年幼者对长者也直呼其名则被视为无礼;介绍客人要同时介绍几位客人,介绍者应先将社会地位高、年龄较大、女士介绍给相应的人;拍照合影如果是家族成员合影,辈分高或年龄大者应安排在中间。改革开放

后,中国又接受了西方国家盛行的女士优先的礼仪,发表演说,称谓上先女士,后先生,男士应主动邀请女士跳舞;待客时,主人应首先征询客人的意见。这些礼仪形式的差异,以及礼宾过程中的先后顺序,并非“看人下菜碟”,而是平等原则的必要补充。在现代,应当提倡尊重妇女,因为妇女从整体上讲,仍然处于社会生活的弱者地位,所以,女士优先是实现男女平等的有效途径。

⑵互尊原则:

古人云:“敬人者,人恒敬之。”只有相互尊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融洽和谐。 上海国泰电影院曾经发生这样一件事:年末,电影院经理把员工包括离退休人员及其家属都请到电影院来参加一个茶话会。会议前,专门制作了这些离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的生活录像片,会上放给大家看。每个人,尤其是离退休职工非常感动。原因很简单,这些人一辈子干的工作就是给别人放电影,从来未感受到自己上银幕是什么滋味。今天他们有机会在给人们放了一辈子电影的电影院里,看到自己走上了银幕,感到国泰电影院的领导没有忘记他们,因此,也很自然加深了他们对自己单位的感情,同时也使在职职工感到很振奋,团体的凝聚力大增。

互尊是礼仪的重要原则。与人交往,无论对方职务高低,身份如何,相貌怎样,才能大小,只要与之打交道,首先就应尊重他的人格,做到礼遇适当,寒暄热烈,赞美得体,话题投机,让人感觉到他在你心目中是受欢迎的和有地位的,从而得到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与你交往心情很愉快,这样才能深入沟通,建立感情,达到目的。

要做到与人交往中通过礼仪形式达到对人的尊重,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做起:一是与人交往,要热情而真诚;二是要给别人留有面子;三是允许他人表达思想,表现自己。

⑶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是指遵时守信,要“言必信,行必果”。取信于人在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 《韩非子》中记载这么一则寓言:有一户有钱人家的围墙被大雨冲塌了,隔壁的邻居提醒他:“要及早修理,免得盗贼侵入。”有钱人家的儿子也同样说:“爸爸,及早修理吧,不然小偷会来的。”结果当天晚上小偷果然来了,偷走了不少东西。有钱人家没有怀疑自己的儿子,却怀疑邻居就是小偷。

原因很简单,他信任自己的儿子,却不信任自己的邻居。

要取信于人,应做到言行一致,遵守时间,一诺千金,诚实、自信以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自信也是获取信任,取信于人的方法之一。树立自信心,需要平时的训练和培养,也需要一定的实力作为后盾。这种实力包括文化水平、家庭和本人的地位、财产、智力、能力以及身体状况等。

⑷宽容原则:

宽容就是心胸宽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能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原谅别人的过失,也是一种美德,是现代人的一种礼仪素养。

法国有句谚语“了解一切,就会宽容一切”。

芝加哥人茅谈在林肯竞选期间频频发出尖刻的批评,可谓修炼不到家。而林肯当选总统后,却为茅谈在大饭店举行了一次欢迎会,虽然茅谈大声辱骂过林肯,但是林肯还是很有风

度地对茅谈说:“你不应该站在那里,你应该过来和我站在一起。”当天的欢迎宴会林肯给了茅谈很大的荣耀,之后,茅谈便成了林肯的死党了。

如何在礼仪中做到宽容呢?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做到“入乡随俗”。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不能我行我素,更不能歧视。 第二、要理解他人,体谅他人,对别人不能求全责备。

第三、要虚心接受他人对自己的批评建议,即使批评错了,也要认真倾听。俗话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后允许他人批评指正,才能得到大家的理解和尊重。有时批评者的意见是错误的,但只要不是出于恶意,就应以宽容的姿态对待,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例如,某消费者从公司买了一辆摩托车,由于行驶中操作不当,在公路上翻到。这位消费者怨气冲天地来到公司,说摩托车的刹车有问题。负责接待的公司公关小姐听完消费者的指责后,并没有发怒还以颜色,而是连忙关切地问:“人摔伤了没有,要不要去医院检查一下?”小姐的一席话,马上缓和了气氛,接着,两人就摩托车的操作问题心平气和地进行了交谈,越谈越融洽。最后,这位消费者对自己的言行深感惭愧,并对小姐的态度表达了敬意。

⑸自律原则:

《礼记?典记》开宗明义第一句话就是“毋不敬”,但这又是造作不来的。真正领悟礼仪、运用礼仪,关键还要看你的自律能力。

日本是一个经济大国,也是一个高度重视文明的国度。当1997年亚运会在日本广岛结束的时候,6万人的会场竟然没有一张废纸,令全世界惊讶。同样,1998年世界杯足球赛在法国举行。据报道,因为赛会方面的球票丑闻,日本数千名交了钱的球迷在到达图卢兹赛场后却无票进入,但他们不骂不闹,服从东道主安排,在体育馆内通过大屏幕观赛。更另人感动的是,转播结束后,工作人员清理现场后,同样没有发现一点垃圾,所有的废弃物都被日本人装进自备的塑料袋带走了。日本队第二场与克罗地亚队比赛中以0:1告负,在场的日本球迷一边流着伤心的眼泪,一边向法国工作人员致谢,没有一个泄愤闹事。

这些小事,虽然我们认为都是应该做的,但我们往往做的还不够,其根源在于我们的内心修养还不够。因此,更应该通过礼仪的教育和训练,使人们进一步树立起一定的道德信念和礼貌修养准则。

社会生活中的礼仪细节并非人人都能学到,但是只要我们把礼仪的原则铭记在心,贯穿于言行,那么,礼仪这种文化现象就能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功能。

二、礼仪的作用:

礼仪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或行为模式,在人类社会生活的的各个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⑴礼仪与人际交往

礼仪的产生与存在并没有凭借外力,而是取决于人类的自觉。从心理学的角度讲,人际交往之初,由于交往的双方相互之间还不十分了解,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彼此产生某种戒备心理或距离感。如果交往双方在交往之初都能做到施之以礼、还之以仪,则可以消除戒备心理,拉进双方的距离。

注重交往礼仪,会增加对方的好感,会为以后进一步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屺桥进履”的故事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生动的例子。

【商务礼仪】礼仪教案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礼仪的涵义及性质一、礼仪的涵义礼仪作为人类交际的表现形式之一,同其他诸如文字、绘画等文明形式一样,是人类不断摆脱愚昧、野蛮,逐渐走向文明、开化的标志和见证。礼仪是人类在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行为规范与准则,具体表现为礼貌、礼节、仪表、仪式、礼仪器物等。礼貌:是指人们在相互交往过程中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r0bw7b4ru3bj0w6iip07zlrl1bk8m012yo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