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流行音乐文化的渗透
作者:吴小丽
来源:《广东蚕业》 2017年第1期
1
前言
流行音乐文化追求时尚,它抛弃了“文以载道”的历史束缚,是奔跑的音乐文化,具有粗犷的包容性,轻盈的流动性,是易于沟通与理解的表现方式。随着流行音乐传媒的感官刺激,合唱格局的发展也趋向多元化文化发展,表现的合唱作品和声音也借助于这个时代的变化而变得流行化。高职合唱群体在艺术大众化引导进程中融入流行文化,对改善高职合唱发展的状况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也是提升高职合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2
高职合唱艺术实践中流行音乐文化的渗透
2.1 通俗走唱训练技巧融入合唱训练中激发了学生的歌唱能力
根据学生对音乐的需要,在相对科学的基础上借鉴通俗歌唱法,按照学生的需要循序渐进的进行歌唱训练,只要是合理的手段,合唱整体保持在共鸣的高位置上,只要口型统发声和谐,合唱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
通俗演唱方式除了有传统的气声训练方法外,还有走动式训练方法,训练的内容是在走动中咬字、吐字、呼吸、发声,歌唱的情感也会随着走唱的过程起伏变化。随着国际合唱比赛和对外交流的增多,通俗演唱思维、手段在合唱中被引进和应用,对合唱的发展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通俗走唱需身体的运动和歌唱发声相结合,根据歌曲旋律的不同运动,方式和方法也将不同,如口、眼、头、肩、手、脚、腰、腹等肢体运动在训练中使身体迅速进入一种歌唱所需要的兴奋、放松、灵活、愉快的状态,从而使合唱训练收到更好的效果;为了获得更自如、更连贯、更具流动性的歌唱声音,合唱排练的队形和队员的位置通过走唱丰富表演画面,从而改变了 “女前男后”“左高右低”的排列方式进行自由多变的组合走唱训练,使歌唱者进入一种轻松、自然、休闲的状态;无论是沉重的心情,还是轻盈的步伐,无论是欢呼的雀跃,还是铿锵的节奏,都可以通过各种速度和力度的步伐找到应有的歌唱感觉,也为合唱表演注入了新的血液,打破了原有的固定不变的合唱模式。
2.2 即兴性表演融入合唱作品中调动了学生的表演创作灵感
即兴性合唱表演是在表演过程中即兴加入可变空间,让合唱者、指挥者、伴奏、乐器在现有的自由空间进行自我的创作表达,展现个人独到创作灵感,达到个性化的表达方式。从宗教到世俗从经典到大众合唱,发展合唱已经是全世界音乐的重要语言形式,也体现了合唱发展进程的轨迹。合唱的表演形式从单一的传承到大众的普及,已从传统的表演形式转化成经典大众化、大众经典化的文化上来,艺术内涵体现了其作品的创作灵感的灵动性的价值观。合唱过程中可以加入朗读、舞蹈、说唱、演奏技巧、哑剧、主持、场景等等来自于合唱以外或与合唱有关的表演,比如通俗演唱中乐器的独立表现借鉴到合唱中成为钢伴的技巧表演、指挥者转化职能变化成幽默的滑稽表演、合唱者的歌唱瞬间变成舞蹈的使者、合唱画面自由转换萌生生活的场景等等,极大地让合唱的表演灵动起来,加强了合唱表演形式多样化,也能激发合唱表演的创作灵感,极大地丰富舞台的表演效果。即兴性合唱在我国尚不够普及,这也表明在这种音乐风格的合唱表达上,我们尚存有一定的距离。
2.3 流行风格在合唱作品中的呈现丰富了学生对作品表达的精准性
随着国际化合唱交流的频繁,流行风格的合唱已悄无声息的占领合唱领地,成为艺术中重要的构成内容。如:噪音、吵杂的畸形音乐与传统合唱融合成调性音乐体系;爵士和声、拉丁音乐节奏、非洲音乐节奏与现代编曲技术的融合;和声功能、多元化、即兴、不稳定的节奏律动形成的不限于大小调体系;小型曲式、自由的曲式结构、没有局限性音色选用、除电子音乐外,运用物理乐器时严格按照乐器的乐器法、演奏法、发声原理进行合唱作品创作等。
参考文献
[1]何平.潘谊.广东作曲家流行音乐交响化创作的实践以[J]广东流行音乐与岭南文化2012.02.
[2]孟超美.合唱表演艺术新概念[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天籁),2004.04.
[3]王亮.高校合唱教学现状与创新发展.[J]音乐创作201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