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跨文化案例分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

(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与当地人沟通或交流(语言障碍,文化障碍),无法适应当地人的生活,或不理解当地人做某事时为什么会采取那样的方式,等等。注意:遇到的问题可能是多方面的,要从多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也不只是一个问题,所以,要按条来答。

(2)分析问题:要求你具体分析一下这位老师或某人遇到这种困难是什么原因引起的,主要是文化方面的原因,可能还涉及到一些他所采用的文化策略等。比如,他由于对对方国家文化不了解,对方国家可能很注重“隐私”,而在我们国家这不被看做是“隐私”。同时要求你分析出我们的母语文化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最主要的是和对方国家有什么不一样,哪里不一样,因此造成了他在文化方面的不适应,以至于教学和生活中都出现了问题或遇到了困难。关于他所使用的文化策略,主要就是他自身有没有做到尊重当地的文化,有没有试着去融入这种文化,接受这种文化,还是一味的采取排斥策略,认为自己的一切都好,别人的一切都不好。这就是分析问题了。

(3)解决问题:这是最关键的部分了。怎么解决他遇到的问题或困难?你自己提出个对策就行了,当然,要根据一些你所知道的文化常识和应对策略。比如首先尊重当地文化,多和当地人交流,努力让自己适应当地人的文化和生活方式,做到求同存异,等等。这里需要注意的就是,有些文化的知识是很灵活的,比如中国人的谦虚、中庸的思想等等,都是我们日常生活就知道的,就是稍微总结一下,理顺一下,就能答题了。关于这个,如果时间还来得及,就看一下程裕祯的《中国文化要略》,看一下中国文化的特点等,很多东西是很细致的,自己要稍加总结。如果时间不是很充分了,就把刘珣的《对外汉语教育学引论》上的关于“跨文化交际”的那个章节仔细看一下,我觉得应对这道题应该够用了。

2、答题方法:其实思路清晰了就很好弄了,老师会看你的逻辑分析能力。强烈建议大家一定要分条论述,千万别想到哪说到哪,写出一大片,阅卷老师还得自己去给你找点,这样,老师会很疲劳的,老师最不喜欢的就是这种思维混乱的。所以说,大家答题时我觉得可以按两种方法来写:

第一种: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来写,一共三条,然后在每条的下边分几个小点,因为发现的问题肯定不止一个,相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也会不止一条。

第二种:按一共出现了几个问题分条,第一条,问题1: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2: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问题3——以此类推。

总结一下,以上两种方法都各有利弊,因为有时不同的问题是由同一个原因产生的,或者需要同一种解决策略。所以,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其中一种。按以上的问题全部分析完以后,最好再来个综述,大致总结一下,字数不用太多,就是有个小结尾。

最后,字数和字迹的问题。这个案例分析要求是1500以上,所以,一定要条理清晰,说明白问题。字数不能太少。字迹当然也是越清晰越好,不要求非得漂亮,但最起码要工整,让老师能够有心情看下去,然后,老师一高兴,多给点分。

就说这些,吐血整理,希望能有所帮助,祝考研成功!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考试 案例分析材料及参考

文章

案例分析与写作(共40分)

七、请根据以下材料,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写一篇1500字以上的案例分析,要求观点明确、材料充实、结构严谨、条理清楚、语言规范、卷面清洁。

材料:

李晓雨是云南大学的一名毕业生,毕业后通过汉办的志愿者选拔,被派往泰国,成为一名汉语教师志愿者。她性格一直比较开朗,所以当她只身一人前往泰国北部的一个中学任教时,也是满怀憧憬;但是她却发现来机场接她的学校人员对她很冷漠,从机场到学校8个小时的路途上几乎没与她说一句话。她知道绝不是因为语言不通。李晓雨是个爱说爱笑的人,她几次想打破沉默,但一直不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地方得罪了来接她的人,还是别人根本不想和自己说话。她只好一个人看着车窗外本来很美但不再觉得美的景色。到了目的地,司机和接待的人把她放到一间小房子里,就走了。房间里只有一张平板床,没有任何铺盖。一个初来乍到的女孩,好几个小时没吃饭,没喝水,又不知道商店在那里,身上也没有当地的钱币。晓雨真的有些受不了了,趴在床板上泪水忍不住簌簌而下。她问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别

人对自己如此冷漠,为什么和她想象中热情好客的泰国人差距这么大。第一天到学校上班,她的感觉仍然不好,似乎每个学生和老师都对她很冷,没有真诚的微笑,没有主动的招呼。这下可把晓雨急坏了,她开始注意自己每一个细小的举止言行,生怕别人不喜欢。她一直觉得是因为自己做得还不够好,所以别人不接受自己,甚至不接收中文老师的课程。

晓雨是个倔强、好强的女孩。她不服输,认真地向泰国老师学习他们对待学生和同事的方式,积极参加他们的各种活动。有一次她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30岁左右的女教师批改了一个学生的作业之后在那个初中学生的脸颊上亲吻了一下。晓雨觉得自己长这么大从来没接受甚至看到过老师亲吻学生的,然而在这里她发现效果真的很好,那个老师和学生的关系非常融洽和谐。在那个教师的鼓励下,她也开始尝试亲吻学生的脸颊,她发现效果出人意料的好!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晓雨并成为了她的朋友。她慢慢体会了到冰在融化的感觉。有一次一个老教师来问她是否要去参加学校的升国旗活动,她爽快地回答说:“好啊!”那位老教师有些惊讶地说:“你们中国来的老师不是不愿意参加我们的升国旗仪式吗?你是真的愿意还是假的?”她坚定地说:“我愿意!”从那之后,她每周都很早来到升泰国国旗的地方集合。老师们和同学们对她的态度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次升旗成了一个分水岭。

参考文章

作为汉办选派的教师志愿者——李晓雨,被派往泰国之后,一度陷入“文化休克”的境地,受到冷遇。但倔强的她,不服输,努力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效仿泰国老师“亲吻”同学的做法,继而去参加泰国的升旗仪式,最终改变了泰国老师和同学对她的态度。

透过李晓雨的经历,我们发现了这样几个问题:

初到异国他乡的人,置身于完全陌生的环境中的时候,很容易产生一定的心理困境和生存困境,不知道如何与人交谈、不知道如何礼貌待人,甚至连问候和寒暄都难以把握,饮食起居、工作和交往都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这就是所谓的“文化休克”现象。“文化休克”现象具有普遍性和不可避免性,初居异国他乡的人都难以摆脱“文化休克”的困扰,任何文化都不例外,不同之处只是文化休克感的程度因人而异:这种感觉小到毫无察觉,大到几乎难以生存。但是对外文化休克的态度会因人而异,有人会被折磨地苦不堪言,有人却想尽办法积极地改变这一切。李晓雨,就是一个身处困境,而不

甘屈服的汉语教师志愿者。她积极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成功地摆脱了交际困境,体现出较强的跨文化适应能力。

跨文化适应是指初居一种生疏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人,努力在自己与新文化环境之间建立起并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互动的、有功效的关系。但是,跨文化适应需要一个过程,在语言、文化、交际和思维等方面的习惯都需要转变,甚至有的时候在价值观念和文化身份方面也要做出调整。李晓雨到了泰国遭到冷遇之后,经历了“万分着急、慢慢观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最后融入到泰国老师和同学中”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交际方式和行为习惯的结果,甚至转变了自己的文化身份,去参加异国的升旗仪式。

在李晓雨的适应过程中,她始终坚信“绝对不是语言造成的”沟通障碍,如果仍然遇到交际困境,应该是另有原因。最后,她发现“亲吻”可以拉近她和学生的关系;参加升旗活动,会最终赢得泰国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而这些都属于语言以外的交际行为和交际方式,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非语言交际行为”。可见,在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交际行为和手段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据有关人士研究,非语言交际不仅贯穿于整个交际的过程中,而且最能反映一个人的真实态度、心理活动和价值观念。

当然,并不是所有身处异乡的人都像李晓雨一样这么顺利,她之所以能在一定的时间内赢得对方的认可,说明她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意识。当她面对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和冲突时,具有感觉的敏锐性、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自觉性。一般来说,“感觉的敏锐性”是多数人可以做到的,但是“理解的科学性”和“处理的自觉性”不容易做到。因为在跨文化交际中,清楚地认识到文化差异比较容易,但是,要接受和正确对待文化差异比较困难,然而,这正是关系跨文化交际成败的关键。在中国,老师是没有亲吻学生的习惯的,假如李晓雨坚守中国的传统做法,抵触泰国老师对待学生的行为模式,跨文化交际的隔阂还是解决不了的。正是因为她在意识到差异的前提下,并效仿泰国老师的做法,还积极地参与所在学校的集体活动,这让泰国的老师和同学感觉到李晓雨不再是与他们不同的个体了,而是与他们具有合作关系的伙伴,所以,最后被接受了。

从结果来看,李晓雨是一个成功者,她成功地解决了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差异和冲突,但同时我们也要从中吸取一些教训:

首先,在前往一个陌生的文化环境之前,一定要提前了解目的地的文化情况,以及与自己的文化环境的差异。相信李晓雨在前往泰国之前,了解过泰国的一些接人待物的习惯或风俗,否则,她不会认为泰国人民是“热情好客”的。但是

一定要把文化当成一种动态的过程来看待,文化的体现是需要一定的环境的,泰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也是建立在李晓雨“行为得体”的环境中进行的。这同时也说明,跨文化交际,需要交际双方都付出努力。

其次,我们还要注意“跨文化交际”的特殊性,李晓雨到了泰国之后,主要工作和生活的场所是校园,所以校园跨文化交际,尤其是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直接影响到师生关系。教师的仪态举止、课堂上的非语言交际行为、课外师生之间非语言交际关系等方面所遵循的规则都直接影响到校园跨文化是否能顺利进行。一般来说,校园跨文化交际的重点是师生关系,这也正是李晓雨曾一度面临的主要问题。当前,汉语国际推广已经成为我国进行国际交流的重要内容,汉语教师志愿者与所在地学生的关系,将直接影响到汉语推广的效果,甚至影响到国际交流的方方面面,所以,校园跨文化交际,尤其是非语言方面的交际研究,越发需要重视。

世界在等在中国融入世界,汉语志愿者将是这一使命的重要承载者;他们与世界的成功融合,便是中国与世界融合的信号灯。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基础试题中的案例分析与写作 石开1114 / 2011-02-24

在考研复习过程中,发现这部分试题各学校好像没有什么参考书目,复习的过程中也容易忽视对于这部分的复习。所以找了一个案例借鉴一下它是怎样将跨文化交际、对外汉语教学概论等专业课程的知识与材料结合,且条理清晰的。

特此分享。希望大家都能受用。

1.引言

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学生在相互交往过程中会继续坚持本民族文化,还是会迁就

跨文化案例分析

1、答题思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如下:(1)发现问题:也就是提出问题。在所给的案例中,某个出国教汉语的志愿者教师或来中国教外语的外教等,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遇到的困难可能是课堂教学时的,比如学生上课都不积极回答问题,不愿意参与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活动,或者问老师一些可能涉及到“隐私”的问题;也可以是这位老师在生活上遇到的问题,比如无法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qzp592ake06i7k4fy4d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