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应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实现外贸可持续发展(1)论文
论文摘要:近几年来宁波外贸增长迅猛,有力地推动了宁波经济的增长,但是在外贸增长方式上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因此,如何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将创汇的主要来源逐渐由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向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变,实现出口商品结构的升级换代以及外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宁波未来几年急需解决的问题。 论文关键词: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转变;出口
一、宁波对外贸易发展的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宁波的经济一直保持着快速的增长,而进出口贸易的快速发展是推动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近十年来宁波外贸的增长速度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处于领先,出口额占GDP的比重从1998年的25.2%持续上升到73.3%。2005年,宁波市对外贸易进出口额达到334.95亿美元,同比增长了28.5%,外贸总额在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中位居第四,居浙江第一。 与其他计划单列市相比,宁波市出口规模仅次于深圳,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进口规模居计划单列市第四位。但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在宁波进出口快速增长、资源配置大量投向外贸形成过量的外贸顺差的背后,宁波本地付出的是资源、能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加重以及出口企业频频遭遇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等代价,在对外贸易增长过程中存在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1、出口商品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 从近几年宁波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内部结构来看,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较低。2005-2006年,宁波出口占比排名前五位的商品分别是:服装及衣着附件,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塑料制品,灯具、照明装置和电线、电缆。
而且,宁波市目前出口的机电产品仍以螺丝、螺帽、电线电缆、插头插座、计算机零部件、打火机、电池等小商品为主,成套设备的出口更是微乎其微。另一方面,这些出口产品从生产流程上看,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水、电、煤和原材料,而宁波目前大多出口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技术管理水平较低,在生产过程中对工艺和操作控制能力较差,导致原材料消耗较大,同时也形成了较多的废弃物排放,引起环境的污染。
此外,已连续四年占据宁波出口第三位的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近几年来宁波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到2006年,宁波市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比重为15.4%,但与上海的40%相比仍然较低。
2、企业技术研发投入小,缺乏自主创新和对先进技术的消化能力 宁波进出口贸易的主体是本土企业,其进出口所占比重一直在60%左右, 其中中小民营企业较多,约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缺少自主创新的魄力,且自主创新中所必要的因素诸如技术、人才、资金等过度依赖于上海等大城市,自身的研发投入不足。 因此,尽管宁波已成为出口大市,但在规模迅速扩张的同时,自主品牌商品出口却不到全部出口商品的五分之一,现阶段,宁波75%的外贸出口产品都是贴牌加工,商标大多是来自境外。以宁波市出口比重
最大的纺织业为例,虽然与之相关的企业非常之多,但是自主创新的能力却远远不足。
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宁波市纺织全行业的研发投入不足销售收入的1%,科技项目和新产品开发项目占全市的比重都只有1%。另外,很多企业在选择引进项目时,只注重设备更新等相关硬件设备,缺乏对专利、专有技术等软件的引进,而且由于高技术人才的严重缺乏,有些企业技术员工对引进设备的一般操作维修都有困难,因此对引进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普遍不足。
3、服务贸易发展滞后,内部结构失衡 宁波的外贸结构中货物贸易几乎占了全部,据统计,2003-2006年,宁波市商品出口以年均37%的速度增长。由于宁波自身服务业基础落后,为生产者服务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缓慢,再加上入世后服务市场的相对开放,外资的大量进入,削弱了本土一些传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导致宁波的服务贸易发展不仅严重滞后而且内部结构发展也失衡。
宁波的服务贸易优势主要在旅游、远洋运输、劳务出口等劳动密集型传统服务业上。但一方面,宁波作为港口城市,处于上海大都市的经济辐射区域之内,对外聚集辐射功能不强,经济腹地较少,导致很多杭州、嘉兴等地的货物都从上海港出口,极大制约了宁波运输等行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由于周边上海、杭州、苏州等国际旅游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宁波旅游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在金融、保险、咨询、邮电等技术、资金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方面,宁波才刚刚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