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一节 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一、哲学、世界观、方法论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事物、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哲学既是世界观的理论,又是方法论的学说。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在社会科学领域,英国古典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所提供的思想材料,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中的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思想成果,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及时总结了工人斗争的经验,对前人的思想成果进行了积极的批判总结,特别是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合理内核”,经过艰辛的探索和研究,创立了崭新的科学的世界观。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它是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是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最一般的规律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它的实践性,是实践基础上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第二章 物质和意识
第一节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世界万物的共同本原或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唯物主义哲学主要经历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主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列宁科学地阐明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它是客观实在,它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外。” 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2.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惟一特性。 3.物质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事物,只有永恒运动着的物质。
(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割的。世界上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任何形式的运动都有它的物质承担者。 (二)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物质运动有其自身的规律性。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自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确定不移的基本秩序,它决定着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最终结果。
规律都有如下的共同特点:第一,规律具有稳定性。第二,规律具有普遍性。第三,规律具有可重复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和运动观,深刻地阐明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第二节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意识是社会劳动的产物。 二、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就是意识的本质。这进一步表明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证实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三、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作用表现为,意识具有能动地认识世界、又通过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意识的能动作用,又称为主观能动性。
四、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世界统一于物质,意识是物质世界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这是辩证唯物主义对物质和意识关系这一哲学基本问题的科学回答。 正确认识和处理物质和意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应当注意把握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
第一,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中,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是第一性的,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是第二性的,两种作用不能并列。同样,在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中,客观规律是第一性,主观能动性是第二性的。客观规律制约着主观能动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实际、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脱离实际、违背客观规律的主观能动性,只会导致实践中的失败。
第二,肯定意识的能动作用即主观能动性,正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客观事物,掌握和运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物质世界的辩证图景
第一节 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一)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 世界上没有任何孤立存在的事物。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以多种形式相互联系的整体。在具体事
物内部,各种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构成该事物的整体特征。这就是联系的客观性、普遍性。普遍联系是事物固有的客观本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二)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
物质世界联系的普遍性,是通过具体的事物多种多样的具体联系表现的。
联系的复杂性、多样性包括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与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与偶然联系等等。不同的联系对事物产生不同的影响和作用。
所谓规律,就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对事物的存在与发展起着主要的、决定性作用。而事物的外部的、非本质的、偶然的联系同样会对事物发生影响和作用。两者都不可忽视。
二、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又是永恒发展的。发展是指事物从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运动变化过程。发展的实质是旧事物的死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一)事物的相互联系产生运动、变化和发展 (二)发展是旧事物的灭亡和新事物的产生 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事物的永恒发展,所以任何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整个世界就是“过程的集合体”。
第二节 世界永恒发展的一般规律
一、质量互变规律 (一)质、量、度
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这两种规定性。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的内在规定性;量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模、程度等外在的规定性。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质和一定的量,是质和量的统一体。
质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与事物直接同一的,一定的质就是一定的事物。量是事物的数量、规模、大小、程度等方面的外在规定性。度是质与量的统一,是保持事物质的规定的数量界限。度的这个特性,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要善于把握“适度”的原则。 (二)量变、质变和质量互变
量变和质变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一方面,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发展到突破原来事物的度,就会破坏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发生质变。另一方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创造了条件。在事物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由量变转化为质变,并不是过程的结束。事物通过质变,产生新事物,又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永恒的,事物的量变、质变、新的量变也是永恒的。量变转化为质变,新质变又开始新的量变,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这就是事物质量互变的辩证图景,也就是唯物辩证法所揭示的事物变化发展的质量互变规律。 (三)事物发展的渐进性和飞跃性
事物的运动变化呈现出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量变是事物连续的、渐进的变化。质变则是渐进过程的中断,是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循环往复以至无穷,构成事物无限多样的发展过程。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也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量变和质变是缺一不可的。量变为质变准备条件,质变则实现了发展。 二、对立统一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即事物的矛盾规律。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联系的基本内容和发展的动力,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