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芍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临床研究
林启有 陈瑞发 欧阳东亮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研究 【年(卷),期】2014(000)004 【总页数】2
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肠上皮化生(intestinal metaplasia,IM)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属祖国医学“胃脘痛”、“胃痞”等范畴。笔者采用柴芍消痞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本院中医科及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并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80例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其中男26例,女14例;年龄36~60岁,平均年龄(45.0±1.0)岁;病程1.1~12.3年,平均病程(4.5±0.5)年。治疗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龄35~60岁,平均年龄(45.5±1.0)岁;病程1.2~12.5年,平均病程(4.6±0.6)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及分级标准参照2006年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制订的《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 1.3 纳入标准
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诊断标准;年龄18~60岁;符合中医辨证标准。 1.4 排除标准
不符合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诊断标准者;年龄<18岁或>60岁者;不符合中医辨证标准者;病理诊断疑有恶变或内窥镜证实合并消化性溃疡及有外科手术指征者;有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或精神病者;怀孕或哺乳期妇女;对研究药物过敏者;未按规定服药或中断治疗者;未配合完成相关检查或病例资料不全,无法评定其疗效者。 1.5 治疗方法
治疗组予以柴芍消痞汤煎剂治疗,方由柴胡10 g,白芍15 g,枳壳15 g,法半夏10 g,白花蛇舌草15 g,延胡索15 g,丹参15 g,田七10 g,甘草5 g组成;偏阴虚者加麦冬15 g,石斛15 g;气虚者加党参15 g,北芪15 g,白术10 g;湿热者加黄芩15 g,蒲公英30 g等。煎制方法:上药加水1 200 ml,煎成4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饭前30 min服用。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由菱角、三七、枳壳等药物组成,杭州胡庆余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4片,每日3次,餐前30 min服用。两组均30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 1.6 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情况、不良反应。 1.7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疗效与中医症状分级量化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制订的分级标准,按轻、中、重度分别记1、2、3分,无则记为0分,治疗前后分
别统计各项症状积分改变情况。胃镜及病理疗效参照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制订的《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3]中的标准。 1.8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疗效分析用Ridi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经治疗,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1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临床治愈6例,显效11例,有效14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77.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症状改善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各症状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两组的胃痛、痞满、嗳气、纳差均有显著改善,且治疗组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胃镜及病理疗效比较
治疗后,两组患者慢性萎缩性胃炎(萎缩)、肠上皮化生(肠化)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3。 2.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是以胃黏膜腺体萎缩及其胃黏膜上皮被肠型腺上皮替代,出现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及潘氏细胞的一种常见慢性疾病。该病变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