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课题申报参考样:71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研究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研究

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1)研究问题

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也体现出本土化,不仅包括了语言特征的本土化,也包括了本土文化的融入,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大学生接触世界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课题组在2015年4月对校内大二、大三的非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他们对英国和美国英语的认可度较高,对其他英语变体表现出较低容忍度。这次调查结果和日常教学实践让课题组意识到近期研究应关注大学生对世界英语的容忍度及其影响因素。具体而言,拟解决的问题包括:

——分析大学生对不同英语变体的容忍阈值并就具体歧义情景进行分类; ——探讨大学生对“歧义容忍度”的认知水平; ——探究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

——提出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歧义容忍度应采取的具体干预措施。

2)课题界定 术语界定

全球化(globalization)有诸多定义,本课题认为它指的是地球上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互动频繁,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教育等领域展开合作,产生密不可分的联系。 世界英语(World Englishes)的代表人物Braj B. Kachru在上世纪就指出“世界英语”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下英语使用的模式或变体,并提出英语传播“三个同心圈”理论(Kachru,1992)。

歧义容忍度(tolerance of ambiguity)被普遍认为是“个体或者群体面对一系列不熟悉的、复杂的或不一致的情景时,对模棱两可的环境刺激信息进行的知觉加工方式”。

课题内涵和研究对象

本课题研究对象为2015年入校的100名非英语专业学生。根据计划,在当年9月对他们进行问卷调查和语言能力测试,了解他们对世界英语的容忍度,在此基础上,探讨产生歧义容忍的情景及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观察教师的教学干预及其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产生的影响。

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国外相关研究

对于歧义容忍度和外语学习的相关研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概念型研究。自1948年Frenkel-Brunswik首次提出歧义容忍度概念之后,Budner(1962),Norton(1975),Ely(1986)和Ellis(1994)分别对这个概念给出了定义,另外,Budner,McDonald(1970),Norton,Ely,Mclain(1993)等人先后设计了模糊容忍性的测量工具,使得测试工具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2)影响性研究。一些学者描述和调查了歧义容忍度和外语学习的关系,如Naiman(1978)通过实验证明歧义容忍度和法语听力理解的分数相关,Chapelle和Robers(1986)通过对美国大学里学习英语的外国留学生的观察和测试,发现容忍度高的学生学习效果更好,Ely(1989,2002)探讨了歧义容忍度和学生二语学习策略的选择之间的关系;(3)后果型研究。McLain(1993)发现高歧义容忍度的学生更愿意冒险、更能接受变化,Ehrman(1999)指出缺乏歧义容忍度的学习者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方面都有困难。这些研究主要集中于歧义容忍度和外语学习能力之间的关系,缺乏对歧义容忍产生原因的剖析。 世界英语的应用语言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是 Strevens 和

Halliday等,指出接近本族语的语音并不是外语教学的唯一目的,此外,Strevens曾经指出非本族英语与本族英语相比产生了三种变异。随着语料库的发展,Greenbaum等人通过建设语料库来进行世界英语的对比研究。尽管Jenkins(2006)曾经提及Y. Kachru将世界英语的研究进行归类,但是缺乏对世界英语容忍度的相关研究。

国内相关研究

早期对于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基本是通过转述国外学者的观点来介绍这个概念。到了本世纪初,开始出现一些探究歧义容忍度和外语学习关系的研究,如张庆宗(2004)、殷燕(2005)等人探讨了歧义容忍度对外语学习和外语学习策略的影响,周英(2000)等人论证了歧义容忍度对听力理解的影响。此外,也有研究者如张素敏(2012)认为一些英语非母语的教师对自己的英语也缺乏适度容忍,表现为不敢创新,最终也会影响自己的目的语教学效果。目前,虽然越来越多的教师认识到歧义容忍度对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力,但是采取措施适度增强学生歧义容忍度的干预性研究匮乏。

作为世界英语的一部分,中国英语最初的研究也是围绕这个概念,如汪溶培(1994)论述了中国英语的客观存在性,张培成(1995)解释了中国英语作为使用型变体的一些特征,李文中(1993)对中国英语给出了更具体的定义。近二十年来,很多研究者不再局限于对中国英语定义的理论性探讨,而是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等角度更深入地分析中国英语的特点。王墨希和李津(1993)调查中国大学生学英语时所表现出来的语篇思维模式特点,姜亚军和杜瑞清(2003)分别从语篇、音位、词汇等方面分析中国英语的特征,孟臻和虞正亭(2003)提出“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改革,高超和文秋芳(2012)通过调查研究指出:英语本族语者可能会比非英语本族语者更容易理解本土化英语,而许宏晨和高一虹(2014)调查了大学生志愿者对待世界英语的态度。迄今为止,并未见研究者针对大学生对待世界英语的容忍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更缺乏相应干预措施的探讨。

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 理论意义 目前,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几乎都源自西方的研究者。而我国是世界上学习外语人数最多的国家,同时我们有着与西方完全不同的母语与文化背景,这就造成了英语学习过程中的歧义情景,因此有必要设计适合中国人特点的歧义容忍度测量工具,开发歧义容忍度干预机制。本研究将为实现这个目的提供重要的实证依据。

实践意义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亟需大批具有熟练英语交际能力的国际化人才,而目前我国大学毕业生的英语交际能力还不尽人意,问题之一就是不少学生片面追求标准英语语音,排斥非母语英语,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以掌握英音或美音发音方式,却忽视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了解并干预学生的歧义容忍度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其对世界英语的误解,端正外语学习态度。

另一方面,对学生语言歧义容忍阈值进行干预将有助于消除“抑制”,能够使学生充分利用潜意识过程,促进移情的产生,最终使学生有效吸收不同国家优秀文化精髓。

研究价值

已有实验和研究表明,一个人的歧义容忍度影响着一个人的人生,因为它和人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等息息相关,提高学生的歧义容忍度将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另外,分析大学生对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将有助于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以更包容的心态对待其他国家文化,也有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的工作、生活可能出现的挑战。

2、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 1)课题理论依据

本课题以歧义容忍概念、二语习得和世界英语理论为研究依据。 歧义容忍度主要指“人们对不确定情景的接受性”,被视为涉及到个体情绪和认知功能的人格变量。Budner将产生歧义的情景分为三类:内容新、无足够线索的陌生情景(novel situation),线索多、需要同时考虑的复杂情景(complex situation),以及线索涉及不同结构,形成问题难以解决的情景(insoluble situation),Norton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类情景,即线索无法理解的结构混乱性情景(unstructured situation),外语学习经常会遇到这四种歧义情景。

歧义容忍度的提出开拓了二语习得研究的视角和维度,很多学者发现歧义容忍度和外语学习焦虑、学习动机、学习策略等因素显著相关,并对二语学习成效产生重大影响。

世界英语研究的代表人物Braj B. Kachru提出英语传播的“三个同心圈”理论,即内圈(英国,美国,加拿大等英语为母语的国家),外圈(孟加拉,加纳,印度等英语为二语的国家)和扩展圈(中国,日本等英语为外语的国家),目前英语在外圈和扩展圈得到更广泛的使用。

2)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本课题分析造成大学生世界英语的低容忍度现象的具体原因,探索增强他们的歧义容忍度的有效干预路径,目标是帮助学生培养适度的歧义容忍度,以更轻松、愉快、自信的态度投入外语学习。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研究假设

基于前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以及相关研究,本课题做出以下推测: ——大学生对地理位置较远、社会经济较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的英语变体持较高的容忍度,英语学习中会涉及歧义情景

——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歧义容忍度没有感知,或者没有明确概念,更不具备对世界英语的认知。

——造成大学生世界英语容忍度低的原因可能有社会传统,民族情感,家庭教育等等。 ——英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了解“歧义容忍度”,并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最终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4)创新之处

与前人的研究相比,该课题的创新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① 以往的研究中尚未将世界英语和歧义容忍度联系起来分析,更未涉及教师的干预,该研究角度新颖,为今后对这两个理论的研究开拓了新的方向;

② 研究世界英语离不开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而文化差异常常是思维方式的差异造成的,本课题会从哲学的高度,历史的眼光,进行发散性和跨学科的研究;

③ 本课题的目标除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进行跨文化交际,也希望籍此改变外语教学中“重语言轻心理”的状况,培养学生平等的语言文化观念,养成对文化差异的包容与尊重的态度。同时,逐渐培养他们应对未来竞争需要的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本课题研究将于2015年9月对刚入校的100名非英语专业新生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和英语测试,了解他们对于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产生歧义容忍的歧义情景及具体原因,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观察教师的教学干预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所产生的影响。

2)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本研究拟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和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通过文献综述法,详细梳理“世界英语”理论和“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探究学生对世界英语的容忍度现状; 通过语料收集和数据分析以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大学生对世界英语的低容忍度的原因,并观察教师干预所产生的影响。

3)实施步骤

2015.04-2015.08 第一阶段 文献综述

研读国内、国际期刊、文献,并总结“世界英语”理论和“歧义容忍度”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2015.09-2015.10 第二阶段 问卷调查 设计问卷,并通过问卷调查法切实了解大学生对世界英语的容忍度。 2015.11-2015.12 第三阶段 路径构建

通过语料收集和数据分析探索一条增强学生歧义容忍度的路径。 2016.01-2016.06 第四阶段 实践探索

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世界英语容忍阈采取干预措施。 2016.07-2017.06 第五阶段 成果总结

对研究过程和成果进行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完成并发表相关研究论文,并对课题进行总结、结题。

课题申报参考样:712-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研究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大学生“世界英语”的歧义容忍度研究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研究问题全球化背景下,英语成为国际通用语,也体现出本土化,不仅包括了语言特征的本土化,也包括了本土文化的融入,随着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和深化,中国大学生接触世界英语的机会日益增多。课题组在2015年4月对校内大二、大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qvhm947pt2nsft0iuth97tl37kv1k00rbc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