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文献综述]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文献综述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旅游、休闲、娱乐、观赏、美化环境等以渔为媒的时尚文化活动蓬勃兴起,有着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得到社会更多的关注与扶持。各国实践证明,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渔业资源保护、促进渔(农)民增收、调整渔业产业结构等方面都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然而,一种新兴产业的发展,必然要有配套的规划和管理,深人研究其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已成为渔业经济发展和管理的新课题。本文在总结该领域现状、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休闲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休闲渔业内涵的界定

对于“休闲渔业”(leisure fishing),目前国内外学术界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

江荣吉(1992)认为休闲渔业就是利用渔村设备、渔村空间、渔业生产的场地、渔法、渔具、渔业产品、渔业经营活动、渔业自然环境及渔村人文资源,经过规划设计,以发挥渔业与渔村休闲旅游功能,增进国人对渔村与渔业之体验,提升旅游品质,并提高渔民收益,促进渔村发展。[1]王茂军,栾维新(2002)认为,休闲渔业或称娱乐渔业,是在大都市周边地区和间隙地带,以渔业活动为基础,与人们的休闲生活、休闲行为、休闲需求(物质的和精神的)密切联系,与现代旅游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包括观光渔业、游钓业以及水族馆产业等。作为一种新型的“渔业+旅游”性质的经营形式,开辟了现代渔业发展的新途径,拓宽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2]林法玲(2003)认为休闲渔业是以渔业资源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通过渔业和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将休闲、娱乐、餐饮等行业与

渔业结为一体,实现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提高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一种新型的渔业。[3]楼筱环(2006)则认为,休闲渔业应与当地旅游资源相结合形成休闲渔业旅游,具体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休闲、渔业、旅游。其组合,可以是休闲渔业,也可以是渔业旅游,或者休闲渔业旅游。这个定义是把休闲渔业作为休闲、渔业、旅游这三种活动组合中的一个组合来考察的。[4]

上述学者分别从不同角度对休闲渔业进行了定义,表达形式各异,测重点也不同,但多有提到;休闲渔业是利用渔业资源,并与第三产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兴产业。可以说,多数专家认为休闲渔业是一种集渔业、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新兴渔业产业,它不同于普通渔业,因为它具有旅游、休闲、娱乐的性质,也不同于以生产力为主要目的的第一产业,而属于以服务增值为特性的第三产业。

二、休闲渔业的发展态势研究

世界公认的休闲渔业的产生,西方要到20世纪60年代(加勒比海地区)才正式形成,而中国除台湾地区稍早(20世纪70年代)之外,内地则基本可界定为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甚至更晚。当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休闲渔业初步成型并不断发展,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与沿海地区,休闲渔业已经初具规模,但还未完全形成产业。目前,世界上休闲渔业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如美国、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休闲渔业已经产业化,并产生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一)国内休闲渔业的发展态势

目前国内对休闲渔业的研究还处于萌芽阶段,相关研究多数集中于经验方面的介绍,即在分析某地的资源禀赋、地理条件等优势后,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涉及到休闲渔业理论层面的研究则少之又少。周先标(2004)、黄颖(2005)、陈鸥(2007)认为,我国休闲渔业的发展从不同地区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发展模式各具特色,区域优势已基本形成,沿海地区有海洋特色,内陆地区有田园风光。[5]刘雅丹(2000)提出了休闲渔业开发的积极与消极并存的一面,为进行产业分析增加了几分理性。周栓林(2002)强调了政府主管部门在休闲渔业开发中的政府作用和智能。[6]刘康(2003)指出各地凭借独特的渔俗、渔法和渔情,利用现有渔业设施、渔业空间和生产手段,开展多种多样的“渔家乐”、“渔村游”、

“海上垂钓”和“渔业观光”等渔业文化设施来增加渔业内涵,休闲渔业已成为一些渔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7]施锋(2004)提出了人工改造渔业生产环境,保护资源,进行休闲渔业开发的思路。[8]王文彬(2004)将休闲渔业提高到了市场营销的层面,强调了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理念的发展模式等。 (二)国外休闲渔业的发展态势

休闲、观赏渔业自20世纪70年代后,一直是众多发达国家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外对休闲渔业的研究多体现在实体案例以及数据中。

在美国海洋休闲渔业已成为现代渔业的支柱产业;日本休闲渔业发展更为迅速,以海上游乐方式的多样性和游乐渔船设备现代、严格安全见长;澳大利亚休闲渔业的发展也已经非常成熟,垂钓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英国、德国、意大利等渔业发达国家也都非常重视海洋人工渔礁的建设,发展海洋休闲渔业已受到许多沿海国家的关注和重视。

三、休闲渔业的类型分析

体闲渔业是与旅游业紧密结合的体闲产业,打破了渔业生产的单一性,形成了集养殖、垂钓、餐饮、旅游度假于一体的新型经营形式。不同研究领域的专家给出了不同类型的分类。目前国内学界对休闲渔业类型的划分研究比较多,但是尚无定论。

现代休闲渔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生产经营型。是指一些渔场以渔业生产为主,以垂钓为辅的生产经营方式。如北京徐辛庄渔场、板桥渔场等;(2)休闲垂钓型。是指一些专业垂钓园和设施较完备的垂钓场以开展垂钓为主,集游乐、健身、餐饮为一体的休闲渔业。如北京昌平小汤山垂钓园、顺义马坡垂钓园等;(3)观光疗养型。是指一些环境幽雅的场所结合周围旅游景点,综合开发水资源,“住水边、玩水面、食水鲜”,既有垂钓、餐饮,又能观景、休闲、度假、避暑。如北京颐和园、怀柔虹鳟鱼一条沟等;(4)展示教育型。是指一些水族馆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一体的现代化博览馆。如北京太平洋海底世界、富国海底世界等。

(一)按发展模式划分,李恩元(2005)把休闲渔业总结为生产经营型、休闲垂钓型、观光疗养型、展示型教育型和社区型。[9]刘会、王灿良(2006)将休闲渔业划分为生产经营型、休闲垂钓型、海上娱乐游钓型、潜水旅游型、观光疗养

型、展示教育型。[10]

(二)按地域差异划分,胡卫华(2007)将休闲渔业分为内陆型和海滨型两中,

[11]

其中海滨休闲渔业正是休闲渔业与海滨旅游的结合体形式。宋振兴(2007)指出

休闲渔业包括淡水休闲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两大类。[12]

(三)按内容划分,刘雅丹(2006)认为休闲渔业应包括垂钓渔业、观赏渔业、观光渔业、旅游渔业和海洋休闲渔业。[13]周先标(2004)则将休闲渔业分为垂钓渔业、观赏渔业、观光渔业、旅游渔业、海洋休闲渔业。[14]

(四)按旅游者参与方式、参与程度以及旅游目的划分,楼筱环(2006)以浙江舟山为例,把休闲渔业旅游归纳为4类:单纯型观光型休闲渔业旅游、参与型休闲渔业旅游、娱乐型休闲渔业旅游和科普教育型休闲渔业旅游。

(五)按经营活动的方式划分,从国外实践来看海洋休闲渔业按可以分为运动体验型(以垂钓和捕捞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游览观光型(以旅游观光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品尝购物型(以品尝海鲜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渔村风俗体验型(让游客住在渔家,食在渔家,集休闲、游乐于一体)、展示教育型(以展示海洋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观赏娱乐于一体)等多种类型。

刘兰、王开晓(2004)指出我国休闲渔业经营呈现出多种发展态势。目前主要有:生产经营型、休闲垂钓型、海上娱乐游钓型、旅游观光型、潜水旅游和展览教育型。[15]石兆文(2005)将其舟山休闲渔业划分为休闲型、体验型、科普型、生态型、文化型、运动型。[16]

经过归纳分析得出,休闲渔业按经营方式可归纳出七种形态:(1)运动形态--以开展钓鱼为主,集休闲、娱乐、健身于一体的休闲渔业;(2)游览形态--以旅游观光为主,集休闲、观赏于一体的休闲渔业;(3)体验形态--以参与传统捕捞作业、体验渔业渔民生活、领略渔村风俗民情为主、集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4)教育形态--以展示海洋或淡水鱼类为主,集科普教育、环保理念、观赏娱乐于一体的休闲渔业;(5)文化形态--以渔文化(鱼文化)为主,集休闲、游乐为一体的休闲渔业;(6)鱼食形态--以品尝海洋或淡水鱼为主,集休闲、购物于一体的休闲渔业;(7)综合形态--集以上各种休闲渔业中的任何几种形态于一体的有规格性的休闲渔业。

四、休闲渔业的经营与管理研究

体闲渔业作为一种快速发展的新兴产业,必然要有其相应合理、配套的管理机制。这己经成为体闲渔业发展中的重要课题,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休闲渔业的经营与管理研究

1、在管理观念、管理的组织和方式、管理科研方面,周先标(2004)在这方面着手,并在大方向下细致的运用对比方法对中外体闲渔业管理进行比较,在对比中找出中外体闲渔业管理上的差距。

2、在发展政策方面,刘雅丹(2004)从澳大利亚对体闲渔业发展的政策入手,对澳大利亚体闲渔业的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分析其政策框架,再指出其具体的管理和限制乎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怎样来实现高质量的体闲渔业。通过对发达国家体闲渔业管理成功经验的研究,旨在更好指导、服务我国体闲渔业的管理。

3、在监督管理模式方面,杨杰、张小梅、徐超( 2006)对日前我国体闲渔业的监督管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因为我国体闲渔业的管理都是政府部门的行为,作为体闲渔业开发和经营者并没有担当起管理者的角色。日前我国体闲渔业的监督管理共有三种模式即“共管模式”、“主管模式”、“分管模式”。这三种模式都是渔监、海事交通和边防这三部门之间的工作分配与合作。[17]

虽然我国体闲渔业发展很快,但仍处于初级阶段,为了其健康、快速的发展,就必须进行管理和规划,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借鉴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法规。

(二)国外休闲渔业的经营与管理研究

休闲渔业如何管理是近年来国外研究比较活跃的一个方面,研究主要包括休闲渔业的绩效管理、渔获量管理和组织管理等。

1、在绩效管理和渔获量管理方面,DonaldF.Gartside等指出,如果澳大利亚钓鱼俱乐部记录的格式更加标准化,对渔业管理的价值将大幅提高。

[18]

RobertJ.Johnston等探讨了渔获标签(Fish Harvest Tags)这种美国墨西哥湾

休闲渔业管理手段,认为标签使用可能改善和控制总渔获量,提高经济效益和为渔业管理提供更有效的信息。[19]

2、在组织管理方面,R.E.Keamey提出用合作管理(Co-management)的方式

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舟山休闲渔业发展状况的调查与思考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休闲渔业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沿海国家和地区迅速崛起,集休闲、娱乐、旅游、餐饮等行业与渔业有机结合为一体,提高了渔业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形成一种新型产业。近年来,随着各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质量的提高,各国旅游、休闲、娱乐、观赏、美化环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qt553crt33qhtz4wh2h1h1yk7phhy00smn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