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1)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

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峻峭 虚掷 B.徜徉 C.山涯 D.污浊

撕守 诱惑 油腻

庸懒 陋室 恶魔 喧嚣

挥霍 姿容 清澈 深邃

葡萄籘 黑魆魆 独木舟 水漉漉

【解析】选D。A项,“庸”应为“慵”,“籘”应为“藤”;B项,“撕”应为“厮”;C项,“涯”应为“崖”。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探月工程任务连续成功,创造了世界月球探测史的中国纪录。这一成就凝结了几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 B.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对广大人民群众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这需要政府部门做好宣传解释工作。

C.成功构建时代变迁中的精神家园,关系到我们的国家能否拥有持久的活力,我们的人民能否获得安定祥和,我们的民族能否赢得世界的尊重。

D.广东省副省长、省公安厅厅长李春生要求,要进一步提升情报信息的实战水平,坚决防止暴力恐怖案件和个人极端案事件不再发生。

【解析】选A。B.主客颠倒,应该是“广大人民群众对延长退休年龄或实行弹性退休制等重大变革,并不是一下子就能够愉快接受的”。C.一面对两面,后半句中“……国家……”“……人民……”“……民族……”逻辑顺序也出现错误。D.“防止……不再发生”否定不当。 【知识延伸】

一面与两面不搭配病句的辨析

高考考查病句主要有两个角度:一是结构,二是内容。在搭配不当的语病中有一种是“一面与两面不搭配”,因为既考结构又考内容的特点,有时不好判别。

在高考训练中,我们常常引导学生把握规律,在要辨别的句子中不管前句还是后句如果出现了“能否”或“是否”这样的两面词,就要注意它往往存在着一面和两面不搭配的语病。但既然是“往往”,不排除有些特殊情况,那么一面和两面的照应就不是绝对的。如:

(1)我们能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

(2)我们能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切身利益的大问题。我们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

- 1 -

代的事。

例(1)是病句,一面与两面不搭配,例(2)则无语病。这两个句子中的前两个分句之间搭配都没有问题,“能不能”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关系到……前途命运”和“关系到……切身利益”也是不确定的两个方面,如果前句是“能培养”“能做到”,那么“前途命运”就好,对“子孙后代切身利益”就有益,反之也成立。但例(1)中的第三个分句与第一个分句不搭配,“不能培养出‘四有’新人”难道“也是教育战线的根本任务”吗?显而易见是错误的。而例(2)中的第三个分句意思是很明确的,“绝不能做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事”言外之意就是,我们一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的切身利益着想,这个句子没有语病。

通过对以上两个句子的辨析可以看出,一面与两面是否搭配,不能仅以文字结构上词语是否对应为依据,更应从内容上着眼,分析前后句子在内在联系上是否一致,这样才能真正掌握这一类病句的根源,做到治标治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黄 河 一 掬 余光中

①厢型车终于在大坝上停定,大家陆续跳下车来。还未及看清河水的流势,脸上忽感微微刺麻,风沙早已刷过来了。我把绒袄的拉链直拉到喉核,一行八九人,向大坝下面的河岸走去。

②这是临别的前一天上午,山东大学安排带我们来看黄河。一路驶来,做主人的见我神情热切,问题不绝,不愿扫客人的兴,也不想纵容我期待太奢,只平实地回答,最后补了一句:“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这些话我也听说过,心里已有准备。现在当场便见分晓,再提警告,就像孩子回家,已到门口,却听邻人说,这些年你妈妈病了,瘦了,几乎要认不得了,总还是难受的。

③天高地迥,河景完全敞开,触目空廓而寂寥,几乎什么也没有。河面不算很阔,最多五百米吧,可是两岸的沙地都很宽坦,平面就延伸得倍加远,似乎再也勾不到边。昊天和洪水的接缝处,一线苍苍像是麦田,后面像是新造的白杨树林。此外,除了漠漠的天穹,下面是无边无际无可奈何的低调土黄,河水是土黄里带一点赭,调得不很匀称,沙地是稻草黄带一点灰,泥多则暗,沙多则浅,上面是浅黄或发白的枯草。

④我说:“这里离河水还是太远,再走近些好吗?我想摸一下河水。”于是众人在泥泞的窄埂上,一脚高一脚低,向最低的近水处走去。终于够低了,也够近了。但沙泥也更湿软,我虚踩在浮土和枯草上,就探身要去摸水,大家在背后叫小心。岌岌加上翼翼,我的手终于半伸进黄河。

⑤一刹那,我的热血触到了黄河的体温,凉凉地,令人兴奋。古老的黄河,从史前的洪荒里已经失踪

- 2 -

的星宿海里四千六百里,绕河套,撞龙门,过英雄进进出出的潼关一路朝山东奔来,从斛律金的牧歌李白的乐府里日夜流来,你饮过多少英雄的血,难民的泪,改过多少次道啊发过多少次泛涝,二十四史,哪一页没有你浊浪的回声?几曾见天下太平啊让河水终于澄清?流到我手边你已经奔波了几亿年了,那么长的生命我不过触到你一息的脉搏。无论我握得有多紧你都会从我的拳里挣脱。就算如此吧,这一瞬我已经等了七十几年了,绝对值得。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又如何?又如何呢,至少我指隙曾流过黄河。

⑥至少我已经拜过了黄河,黄河也终于亲认过我。在诗里文里我高呼低唤他不知多少遍,在山大演讲时我朗诵那首《民歌》,等到第二遍五百听众就齐声来和我:传说北方有一首民歌/只有黄河的肺活量能歌唱/从青海到黄海/风/也听见/沙/也听见。我高呼一声“风”,五百张口的肺活量忽然爆发,合力应一声“也听见”。我再呼“沙”,五百管喉再合应一声“也听见”。全场就在热血的呼应中结束。

⑦华夏子孙对黄河的感情,正如胎记一般不可磨灭。流沙河写信告诉我,他坐火车过黄河读我的《黄河》一诗,十分感动,奇怪我没见过黄河怎么写得出来。其实这是胎里带来的,从《诗经》到刘鹗,哪一句不是黄河奶出来的?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龚自珍《己亥杂诗》不也说过么:亦是今生未曾有,满襟清泪渡黄河。他的情人灵箫怕龚自珍耽于儿女情长,甚至用黄河来激励须眉:为恐刘郎英气尽,卷帘梳洗望黄河。

⑧想到这里,我从衣袋里掏出一张自己的名片,对着滚滚东去的黄河低头默祷了一阵,右手一扬,雪白的名片一番飘舞,就被起伏的浪头接去了。大家齐望着我,似乎不觉得这僭妄的一投有何不妥,反而纵容地赞许笑呼。看到女儿认真地伸手入河,想起她那么大了做爸爸的才有机会带她来认河,想当年做爸爸的告别这一片后土时只有她今日一半的年纪,我的眼睛就湿了。

⑨回到车上,大家忙着拭去鞋底的湿泥。我默默,只觉得不忍。翌晨山大的友人去机场送别,我就穿着泥鞋登机。回到高雄,我才把干土刮尽,珍藏在一只名片盒里。

⑩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1.第②段中介绍“水色有点浑,水势倒还不小。不过去年断流了一百多天,不会太壮观”,从全文结构来看有什么作用?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正是因为黄河的“浑”“断流”才引发了下文作者的近距离亲近黄河和追忆古文化里的黄河,由此可见,是为下文做铺垫的。

答案:①为下文见到空廓而寂寥的黄河做了铺垫;②为下文去伸手探水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③引起下文,引发了作者关于黄河的文化幽思。

- 3 -

2.结合全文,解释下面两句话的含意。 (1)黄河断流,就等于中国断奶。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前句说中华文明都是“黄河奶出来的”,由此可见,黄河断流就意味着文明的断裂。

答案:这句话意思是说黄河像母亲一样哺育了中华文明,如果没有黄河,中华文明的血脉将由此断裂。 (2)从此每到深夜,书房里就传出隐隐的水声。

答: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要联系全文的主旨回答。

答案:这句话意思是说每当夜深人静,作者总会想起探访黄河的情景。黄河,是祖国母亲的象征,这里体现出作者对祖国的眷念之情永存心中。

3.本文第③段和第⑤段分别写出了黄河怎样的特点?在表达方式上又有何不同?请概括回答。 答:

答案:第③段所描写的黄河:空廓、寂寥,惹人感伤;第⑤段所写的黄河:厚重、悠久,是炎黄子孙的根。第③段是实写眼前所见的黄河(或直接描写黄河),第⑤段虚写历史、人文的黄河(或从议论抒情的角度表达“我”对黄河的感受)。

4.探究作者将名片投入黄河这一举动的意蕴。

答:

【解析】这是一道探究题,答案不唯一,只要能言之成理即可,尽可能地结合文章主旨来探究。 答案:写出了投入母亲怀抱的一种急切与虔诚;也流露出因为阻隔思恋之深重;一个“接”字也写出了黄河母亲与自己这个游子之间的亲近会心、和谐美妙、相互认同的关系,是作者情感的诗意表达。

- 4 -

高中语文 神的一滴课时训练 苏教版必修1(1)

2014-2015学年高中语文神的一滴课时训练苏教版必修1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峻峭虚掷B.徜徉C.山涯D.污浊撕守诱惑油腻庸懒陋室恶魔喧嚣挥霍姿容清澈深邃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qrm28sm3w0mq5e7eayt5nd0e7n2rf017bj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