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什么是抒情作品的韵律?5-262 答:
(1)在抒情作品中,字音的有序结合和变化,可以构成和谐的音调,人们把这种和谐的音调称为韵律。
(2)把同一个音或类似的音予以有规律的反复排列,称为韵;按照某种规律使读音的长短、高低、强弱予以重复变化,称为律。
33.如何理解“风格是读者辨认出的一个格调”?6-299 答:
(1)这是从读者鉴赏的角度来理解风格。读者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对某些作家作品的特征心领神会,深有体悟,所以能举一反三,很快地辨认出来,并用几个字就可高度概括,一经流传,就成为某些作家作品的风格命名或风格描述。
(2)正是通过风格,作家才能传留自己个性的标志,这一标志如基因一般寓含在作品的每一个细胞之中;也正是通过作品的风格,读者才能辨认出自己倾心的作家,感到一种亲切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34小题15分,35、36每小题10分,共35分) 34.试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内涵。1-70 答:
文学具有意识形态性,又具有审美特性,当意识形态性与审美特性有机结合在一起,就不再是两者简单的相加,而变成为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独立系统。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本身不是简单的,既非单一的意识形态的表现,也非单纯的审美,它是复杂的、丰富的,它的具体内涵可以从下面几点加以说明:
(1)从性质上看,有集团倾向性又有人类共通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确表现出集团的、群体的倾向性,这是毋庸讳言的。这里所说的集团、群体,包括了阶级但又不只阶级。不同集团、群体的作家由于所处的地位不同,代表着不同的利益,这样他们必然会把各自的意识渗透到文学的审美描写中,从而表现出不同集团、群体的意识和思想感情的倾向性。 (2)从主体特征看,是认识又是情感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无疑包含了对社会的认识。这就决定了文学有认识的因素。认识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文学中的认识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更多的情况下是理
性认识渗透到感性认识中。
(3)从目的功能上看,是无功利性又是有功利性
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又一表现,就是它不以功利为目的,但又有功利性。文学是审美的,那么在一定意义上它就是游戏,就是娱乐,就是消闲,似乎没有什么实用目的,仔细一想,它似乎又有功利性,而且有深刻的社会功利性。
35.分析创作个性与日常个性的关系。6-305 答:
(1)日常个性是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结构方面的独特性。创作个性是在日常个性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
(2)日常个性是作家在世俗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实存世界中的存在方式,而世俗生活总是为实用功利的目的所困扰;创作个性是作家在精神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习性,是他在虚拟世界中的存在方式,往往具有审美的超功利性。
(3)日常个性一部分来自先天的遗传基因,一部分缘自后天生存环境中的习得;创作个性是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创作实践中养成并体现在作品中的个性特征。它是作家的气质禀赋、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一种习惯性的行为方式,它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4)日常个性是自在的;创作个性是有为有待的,为了实现而有待于形式化。
36.举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7-390 答:
艺术构思的主要方式有艺术概括与艺术变形等。
一、艺术概括是指创作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其选定的材料进行进一步提炼加工的过程,具体包括艺术综合与艺术简化两种方式。
1、艺术综合就是对各种材料重新组合,从而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2、艺术简化是指创作过程中作家对所写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将其特征勾勒出来,而对于那些大量的、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完全省略。
二、艺术变形是指作家为了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在创作过程中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的、畸形的形式表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