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8年10月自学考试《文学概论(一)》试题
课程代码:0052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提出文学文本四层面说的西方文论家是( C )2-98 A.艾布拉姆斯 B.艾略特
C.英加登
D.苏珊·朗格
2.与自然科学相比,文学艺术关注的中心问题是( B )1-50 A.自然世界的奥秘 B.人的感受、情感、愿望和理想 C.客观世界的规律
D.作为一种自然而进入科学视野的人
3.文学文本的文法层面的构成要素有( C )2-118 A.语法、逻辑、修辞 B.声调、语调、情调 C.词法、句法、篇法 D.字法、词法、句法
4.当今文艺学对“文体”的一般理解是( D )2-93 A.以文为本 B.修改前的初稿 C.成为书本的文字
D.语言的实际运用形态
5.汪曾祺说:“一篇小说,要有一个贯串全篇的节奏。”这是指小说注重(B2-110
A.结构 B.声音美 C.格律 D.押韵
6.在德国,最早提出“特征”概念的是( B )3-148 A.黑格尔
B.希尔特
C.歌德 D.席勒
7.“意象”的源头可上溯到(A )3-173 A.《周易·系辞》 B.《庄子》 C.王充《论衡》 D.叶燮《原诗》
8.明末清初评点《水浒传》的批评家是( B )4-193
) A.毛宗岗 C.脂砚斋
B.金圣叹 D.张竹坡
9.决定文本时间长度的条件是( B )4-201 A.故事时间的长短 C.叙述节奏的快慢
B.叙述语言的长短 D.叙述时距的变换
10.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叫做( A )4-218 A.情节 B.情景 C.故事 D.场景
11.西方传统上的“三分法”把文字作品分为( C )5-241 A.诗歌、小说和剧本 B.诗歌、小说和散文
C.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戏剧作品 D.叙事作品、抒情作品和影视作品 12.构成抒情作品的必不可少的一个条件是( B )5-242 A.意与境浑 B.真情实感 C.客观真实 D.典型环境
13.托尔斯泰认为,抒发情感就是( D )5-252 A.显露情感 B.投射情感 C.表现情感 D.传达情感
14.作品中的精神状态和精神力量的运动状况称为(B )6-322 A.情调 B.气势 C.氛围 D.韵味
15.曹丕“文以气为主”的观点,关注的是风格要素中的( B )6-293 A.独特的言语形式 C.内容与形式
B.作家的创作个性
D.读者感受
16.作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叫做(B )7-377 A.创作冲动 B.创作动机 C.创作构思 D.创作经验
17.以下不属于创作过程的基本环节是(B )7-387 A.生活材料的储备与选择 B.创作动机的发生 C.艺术构思过程 D.艺术传达、修改与润色
18.“期待视野”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C )8-420
A.康德 B.黑格尔 C.姚斯 D.理查兹
19.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是(A )9-478 A.诗歌 B.小说 C.散文 D.剧本
20.西方第一个有系统的理论纲领和自觉的文学观念的文学思潮是( B )9-490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21.叙述标记的作用有( AB )4-211 A.提示写作意图 B.显现人物形象特征 C.加快叙述节奏 D.变换叙述视角 E.显现叙述者声音
22.格雷马斯提出的叙事行动素范畴包括( ABC )4-226 A.主体对客体 C.助手对敌手
B.送信者对受信者 D.英雄对假英雄
E.主人公对反面角色
23.抒情的一般原则包括( ADE )5-260 A.诚挚性原则 C.现实性原则 E.感染性原则
24.抒情的修辞策略包括( ACDE )5-266 A.意象 B.典型 C.隐喻 D.典故 E.悖论
25.对于读者而言,文学作品要成为有意义的接受客体,必须具备的条件包括( ABE )8-418
A.满足接受者的阅读要求 B.具有一定程度的可理解性
B.典型性原则 D.独特性原则
C.具有较高的伦理水平 E.符合接受者的艺术趣味
D.具有丰富的政治内容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3小题,26小题4分,27、28小题每小题3分,共10分)
26.再现与表现1-21/23 答:
“再现说”是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或再现。1-21
“表现说”是在文学四要素中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情感的自然流露。1-23
27.艺术传达7-393 答:
艺术传达是作家将构思成熟的艺术形象用人们普遍认可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28.文学消费8-400 答:
文学消费是相对于文学生产、文学产品而言的,它是指人们为了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一项活动。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29.艾布拉姆斯提出的文学四要素是什么?1-17 答:
第一要素是作品,即艺术作品本身;第二要素是艺术生产者,即艺术家;第三个要素是作品表现、反映或涉及的客观状况和与此有关的东西,即“自然”或“世界”;第四个要素是作品的听众、观众、读者,即欣赏者。
30.什么是文学语言组织?它有哪些特性?2-104 答:
一、文学语言组织是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次和直接现实,它是一种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的整体性语言构造。
二、特性:
1、文学语言组织是一种语言性构造。
语言性,表明文学文本是由语言这种符号构成的。人类创造的符号多种多样,除了语言符号外,还有图像符号、实物符号、躯体符号等。文学文本主要是语言符号的构造。 2、文学语言组织具有整体性。
在文学文本中,各个语言要素总是要相互协调,形成一个彼此连贯有序的系统,而这种系统又是相对完整的,从而具有一种整体性。 3、文学语言组织具有表现性目的和个性特征。
文学文本中的语言为着表现特定的意义而组织成整体性语言构造,从而这种语言构造的整体性是由于表现性目的的成功实现而获得的。正是在实现表现性目的过程中,这种语言可能呈现出独特特性,从而传达出作家的独特个性。
31.文学形象唤起的美感的常见形式有哪些?3-144 答:
(1)直接地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艺术形象往往是在生活美的基础上集中升华而来,因此,这种形象往往“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高,更强烈,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理想,因此就更带普遍性”。这是文学形象中最常见的审美类型。
(2)通过批判丑恶所带来的审美享受。
这类艺术形象是作家凭着“美的理想主持对丑的裁决”的结果。
(3)通过同情的目光,描绘弱者屈辱丑陋的形象,以呼唤人性中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
文学作品中,还经常出现一种被污辱被损害者的形象,他们的丑陋正是强者之罪、社会之罪,当作家倾注大量的同情去描写这种弱者的丑陋时,更容易呼唤读者求美向善之心的回归,从而达到追求美好境界的正面效果。
(4)通过对社会和人生本质上丑陋和荒谬的展示,表达人类失去美的痛苦和对美的渴望。
有人称现代艺术是审“丑”的艺术,但并非赤裸裸地展览丑恶现象,而往往是超越生活具象和细节真实,通过夸张、变形和象征手法去揭示社会人生本质上的丑恶与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