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 - 专业文书写作范文服务资料分享网站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

天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

作者:刘利利

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 2024年第1期

刘利利

[摘 要]高等教育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当前社会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与高校能够提供的高等教育供给是不平衡的。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一类供求矛盾、第二类供求矛盾以及两类供求之间的矛盾三个方面。从经济学上来看,高等教育供求不均衡是一种常态,但是如果这种非均衡状态超过一定限度, 必然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因此,政府需要通过扩大高等教育财政投入、鼓励各种社会力量投资办学、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措施有效解决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三大供求矛盾,从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等教育 供求矛盾 政府 人才培养

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概述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的重要时期,高等教育的发展也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计划经济体制影响下,政府对高等教育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模式,控制着高等教育的财政管理,高等院校的数量、规模大小、招生人数、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结构都取决于政府,高校几乎没有办学自主权。然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又要遵循市场机制,该模式导致人才培养和市场需求严重脱节,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许多学生毕业即面临失业,各大高校生存和发展压力巨大。

中国高等教育产业主要存在两大类不同的供给和需求。从高等教育供给方面来讲,第一类供给是现有高校向全国民众提供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第二类供给是各大高校向各类企业及其他组织提供毕业生的供给。从高等教育需求方面来讲,第一类是民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第二类是社会用人单位或各类企业对各大高校培养出来的各类人才的需求。当前,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主要表现在第一类供求的矛盾、第二类供求的矛盾、两类供求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政府在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时,要寻求有效途径解决上述主要矛盾。

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主要表现

1.第一类供求矛盾——高等教育总需求远大于总供给

毛入学率可以大概反映中国高等教育第一类供求矛盾的基本情况及变化趋势。1990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为3.4%,1999年实行高校扩招政策后为10.5%,2008年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3%,2017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1]虽然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不断提升,但是仍有许多人没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总供给和总需求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当前社会民众想要接受高等教育的个人需求增长迅速。改革开放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对民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客观上需要高等院校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高素质人才,再加之中国人口基数庞大,适龄人口中要求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不断增大。二是整个国家高等教育供给增长非常缓慢。其一,政府对高等教育的财政投入不够,严重限制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其二,政府对高等教育服务实行限制性低价政策,导致社会资本不愿进入高等教育产业。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和社会资本投入欠缺是导致中国高等教育供给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

2.第二类供求矛盾——高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不足之间的矛盾

大学实行扩招政策以后,高校毕业生人数越来越多,但是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下降。根据2016年度《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调查报告》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完全无法满足社会用人单位对技术人才的需求。[2]当前,部分高校不按市场需求盲目扩大招生人数,虽然客观上有利于扩大高等教育总供给,满足社会大众不断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但现实是导致了大学生就业更加困难,造成全社会的“人才浪费”。按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市场能够对社会资源进行最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整个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当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在某种程度上能对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进行有效调节,因此,各校在扩大招生时,应对市场进行有效调查。

3.高等教育两类供求之间的矛盾

从长期来看,中国高等教育总需求是不断增长的,在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其供给不足的矛盾将长期存在。在短期中,两类供求之间的矛盾一般表现为第一类供给不足与第二类需求不足并存的矛盾。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和产品市场两个市场调节机制不同,政府及各大高校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效调节高等教育服务的供给结构,从而导致两类供求结构偏离。

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独特性使得政府在解决当前高等教育供需不平衡的矛盾时可能会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增加高等教育投入和供给,有利于满足更多人接受高考教育,但是也可能会让更多大学生失业;如果控制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可以减少大学生失业率,但是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及全民素质的提升。面对这种两难境况, 政府需要作出睿智的抉择。

如何实现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的均衡

1.高等教育第一类供求矛盾的调节

从图1可以看出,从长期来看,当高等教育总需求曲线D10和总供给曲线S10在学费价格为P0时相交,高等教育总需求与总供给达到了平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高等教育总需求与总供给往往是不均衡的。在高等教育需求为D10时,假设其他条件不变,要实现高等教育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有两种措施:一是把学费价格由P0提高到P2,在总需求不变的情况下,通过提高价格以价格调节手段调节高等教育的供给;二是政府通过增加财政投入的方式直接增加对高等教育的供给,将高等教育供给由S10增加到S11,从而趋向于实现供求平衡。当高等教育总需求将由D10增加到D11时,假定高等教育供给不变,高等教育供求缺口就会由原来的N2-N1扩大到N3-N1,高等教育供求矛盾将会更加严峻。[3]

从以上分析可知:在高等教育总需求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调节高等教育第一类供求矛盾的途径有两种:第一,适当提高各类高校的学费价格。用价格调节手段调节高等教育的供给,使各类高校的学费收入市场化,与此同时,还要通过社会扶助政策解决好教育公平的问题。第二,大幅扩大高等教育服务的总供给。从这个方面来讲,政府一是要增加在高等教育方面的财政拨款。二是应大力引进民间资本,为社会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扫除障碍,为社会资本举办高等教育提供各种政策支持,如减免税费等;在高等教育领域引入市场机制,使高等院校面向社会发展需要办学,为信贷资本进入高等教育领域提供体制条件。三是加强高等教育的国际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既可以利用国外的资金,又可以利用国外优秀的高等教育资源促进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4]

2.高等教育第二类供求矛盾的调节

图2表明,从短期来看,假设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需求D20和其他条件不变,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供给由S20增加到S21时,第二类供求缺口为N1-N0,要实现高等教育第二类供求均衡,有两种途径:一是将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的工资水平由W0降低到W1;二是政府采取有效措施,提高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量,使D20移至D21。但是在短期之内,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需求量难以有较大增加,社会用人单位往往通过不断降低高校毕业生的工资水平来缓解这一问题。政府要实现高等教育第二类供求的均衡,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首先,增加社会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如果不能刺激社会用人单位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高等教育人力要素价格水平就会不断下降,进而导致人才浪费。为此,政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政府要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不断刺激用人单位增加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二是政府要大力发展对高等教育人力要素需求弹性较高的第三产业,以提高相关企业对高等教育人力要素的需求。三是政府应鼓励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扶持和资金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是扩大高等教育产品需求的有效途径,不但可以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 同时,还可以为其他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其次,要重视对高等教育第二类供给的质量控制。高等院校要提高自身人才培养的质量。如果高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发展及用人单位的需要,必然会导致政府财政投入的浪费,还会导致社会失业率提升,进一步加剧中国高等教育的供求矛盾。因此,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应从市场需要及产业发展需要出发,以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导向,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岗位技能。

最后,要解决好高等教育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脱节的矛盾。形成这种矛盾的根本原因在于高等教育服务市场和产品市场的严重分离,要有效解决这一矛盾,就必须使高等教育与市场经济全面接轨,迫使高等院校按照市场需求结构确定高等教育的供给结构。

3.高等教育两类供求之间矛盾的调节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

经济学视角下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探析作者:刘利利来源:《陕西教育·高教版》2024年第1期刘利利[摘要]高等教育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然而当前社会大众对接受高等教育的巨大需求与高校能够提供的高等教育供给是不平衡的。中国高等教育供求矛盾主要体现在第一类供求矛盾、第二类供求矛盾以及两类供求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8qoxc2bcpk0ne2d1fovz9epjx24qwd012tl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