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2O3 主要来自黄铁矿、褐铁矿,次为菱铁矿,在矿石中分布不均匀,一般矿层较厚的情况下,下部含铁大于上部。284个单样含量为0.52% ~28.90%,铝土矿样品平均含量为 5.40%。单样 Fe2O3属低铁仅占22%。
TiO2 存在于重矿物锐钛石、金红石中,部分呈类质同相分散在一水硬铝石中。单样含量为0.96% ~5.08%,284个铝土矿样算术平均含量为2.87%。
S存在于黄铁矿中,在矿石中分布极不均匀。单样含量 0.08% ~22.73%,平均含量为 2.35%。
Loss:单样含量9.07%~36.66%,284个铝土矿样算术平均含量(质量分数 )为 14.21%。 矿石的结构构造
矿石结构以碎屑状和豆鲕状结构为主,次为致密块状,偶见蜂窝状结构;矿石构造有块状构造、致密状构造、层理构造。 矿石类型和品级
区内铝土矿按矿物成分划分主要为一水硬铝石型、高岭石一水硬铝石型、黄铁矿一水硬铝石型、菱铁矿一水硬铝石型四类; 按矿石的结构均可划分主要为泥晶铝土矿(致密状矿石)、豆鲕状铝土矿、内碎屑铝土矿(砂屑状、砾屑状),其次为层纹状矿石、斑块状矿石、多孔状矿石、土状矿石等。 矿体围岩与夹石
顶底板围岩与夹石为粘土岩(矿)和铝土岩,一般与矿体呈
渐变关系。
矿体内部结构较简单,夹石及分叉现象不发育。一般为一层矿,少数矿层中有夹石,分为二层矿,但夹石一般厚度不大。矿体在平面上局部有无矿天窗出现,总体矿体连接性较好,内部结构简单。 3、矿床成因
该矿床属海湾泻湖相沉积型铝土矿,岩相古地理古构造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在寒武―奥陶系碳盐岩遭受长期强烈化学风化剥蚀而形成大量富铝、铁物质古风化壳的基础上, 在中石炭世初期, 由于海侵作用, 并接受陆源物质的汇入, 而在海湖盆地中逐渐沉积形成的。因此, 古隆起和古坳陷控制着铝( 粘) 土矿的成生和空间分布。在沉积的过程中, 由于水动力的影响, 使得古风化壳相对凹陷处即基底灰岩剥蚀的低洼处, 沉积了大量来自周围没有固结的沉积物, 因此沉积厚度就大, 铝土矿、矿层的顶底板也就越厚, 常在此形成厚矿、富矿。成岩之后, 又经过后期各种变化( 如热液蚀变、淋滤作用等) , 使得铝土矿中的各种成 份也发生变化, 从而形成今天的铝土矿床[1-2]。 4、找矿方向及找矿标志
4.1 铝土矿成矿时代为石炭系本溪组, 层控特征明显,地层是明显的找矿标志。
4.2石炭系本溪组是赋存铝土矿的主要层位,厚大的本溪组是铝土矿寻找直接线索。含矿岩系直接覆盖在中奥陶统马家沟组
灰岩剥蚀面上。
4.3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是良好的成矿基底,研究基底地貌特征,寻找中奥陶统马家沟组灰岩,并发现其中古岩溶岩坑对寻找铝土矿有重要意义。本区铝土矿床赋存于下古生界碳酸盐岩不整合面上,严格受沉积间断面的控制,这是形成铝土矿的必备地质条件。
4.4 太原组一1煤层(线)下部为炭质泥岩或粘土岩,然后为豆?状铝土矿。煤层(线)明显,也是该区寻找铝土矿的间接标志。 结论
该区主要对 300 m 以深,500m以浅地区的煤下铝土矿勘查。通过 3 年来的工作,初步查明该区矿床规模大,矿体较为连续,部分地段存在厚大富铝土矿体,深部(700m 以浅)还存在铝土矿体,具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和找矿前景。本次勘查工作,对整个豫西地区煤下铝土矿找矿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进一步工作后,有望提交一处超大型铝土矿床,对缓解当前我省铝土矿资源瓶颈约束作出重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