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行为修正模式忽视对求助者内心的探讨。
2、 行为修正模式把人的行为理解成对外部环境的适应。 3、 行为修正模式过分注重行为症状的消除。 另外,虽然行为修正模式本身也做了一些调整,逐渐注重工作者与求助者的合作关系的重要作用,并积极鼓励求助者介入整个行为修正过程。但由于其理论分析逻辑的局限,使行为修正模式仍以工作者为中心,忽视求助者不同的价值观以及求助者对自己生活的理解和选择能力。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背景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是由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在1955年创立的。 假设
(一)对人性的基本假设
艾利斯从人本主义的价值立场出发,假设人的存在是有价值的,这种价值不是由他的身份、能力或才能等决定的,也不会因为遭受挫折、能力欠佳或他人的贬抑而降低,这是人的一种先天固有的本性,使人趋向于成长和自我实现。因此,对于人来说,追求快乐是生活的主要目标,这种快乐应该是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她与罗杰斯不同,他认为在人的内心有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好的,发展出理性、健康的生活方式;另一种是不好的,发展出非理性的信念,像过分概括化、易受暗示、逃避成长和追求完美等,容易造成不良的生活方式,产生心理失调。
(二)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对求助者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并将研究的结果概括为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求助者所遇到的当前事件,事件的形式即可以是集体的事情,也可以是求助者的思想、感受、行为或对以前事件的回忆等。B代表求助者的信念系统,是指求助者对引发事件的认知和评价,他可以是理性,也可以是非理性的。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通过改变中间的B就可以改变事情的结果。她认为引发事件本身无法产生非理性的情绪和行为,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是求助者自己的非理性信念。
因此,理性情绪治疗模式认为,有效的帮助是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系统进行质疑,即对非理性信念进行识别和辩论,这个过程可以用D来表示,这样就可以协助求助者克服各种非理性信念,最终是求助者的情绪和行为困扰消除,形成一种有效的理性生活方式,达到目标E。
(三) 非理性信念
根据临床实践的总结,艾利斯提出11种具体的非理性信念,这些信念会导致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困扰。
1、 我们绝对需要每一位生活中重要人物的喜爱或赞许。
2、 一个人应该在各方面,至少在某一方面,有成就,有才干,这样才会是有价值的人。 3、 有些人是卑劣的,他们应该为自己的恶性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4、 如果遇到与自己希望不一致的事情,就认为很糟糕。
5、 人的不快是由外在环境原因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和情绪困扰。 6、 常担心危险或灾难性事件的发生。
;.
.
7、 逃避困难和责任比面对它们更容易。
8、 人应该依赖别人,而且需要依赖一个比自己强的人。
9、 人的行为受到过去经验的影响,只要一件事情对求助者产生了影响,这种影响就会持续一辈子。
10、应该对别人的困难和情绪困扰感到不安。
11、对于任何一个问题,都应有正确的、完美的解决方法,如果找不到,就会很糟糕。 (四)辅导关系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也注重工作者与求助者之间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它认为这样的合作关系可以促进求助者的改变,帮助求助者探讨、分析其情绪和行为困扰的产生原因,但这种合作关系并不是必要的,只是辅导的辅助条件。 (五)其他一些重要的概念 次级症状
是指求助者会以非理性的信念对待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困扰,从而造成情绪失调症状加重的现象,即日常所说的对焦虑的焦虑。 辅导目标
理性情绪治疗模式把辅导目标分为两步:1、帮助求助者消除不适当的情绪反应。2、帮助求助者改变不良的非理性信念。 治疗过程
1、明确辅导要求 2、检查非理性信念 3、与非理性信念辩论 4、学会理性生活方式 5、巩固辅导效果 治疗技巧 1、检查技巧
非理性信念的检查技巧是帮助求助者认识和辨别情绪和行为困扰背后的非理性信念的具体方法,它包括许多具体的操作技术,主要有反映感受、角色扮演、冒险和识别等。 2、 辩论技巧
理性情绪治疗运用非理性信念的辩论技巧帮助求助者改变原有的非理性信念,形成较为现实的、理性的生活方式。这些辅导技巧主要包括辩论、理性功课、放弃自我评价、自我表露、示范、替代性选择、去灾难化和想象等。 运用理性治疗模式的主要原则
(一) 注重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二) 注重对求助者的非理性信念进行分析、辨别和争论 (三) 注重把求助者的面谈辅导和自助辅导结合起来 贡献
1、强调非理性信念对求助者情绪和行为的影响。 2、强调工作者积极、主动介入个案辅导过程。 3、采取开放的态度综合运用各种辅导技巧。 局限
1、理性信念含义的不清。
2、过分强调工作者积极介入辅导过程。 3、忽视对求助者内部感受的分析和理解。
;.
.
结构家庭治疗法 背景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是由米纽秦创立的。 基本概念与假设 家庭系统
家庭是一个系统,由家庭成员组成。在系统中,每个家庭成员有它特定的角色与功能,他们彼此依赖、互相影响。每个家庭成员的变化都会影响到家庭,而家庭的变化也对每个家庭成员发生影响。 家庭结构
结构式家庭治疗法用次系统、边界、角色和责任分工及权力架构来具体把握家庭结构。 病态的家庭结构
不良的家庭结构是造成家庭成员问题的真正原因。不良的家庭结构主要表现在纠缠与疏离、联合对抗、三角缠、倒三角等方面。
1、纠缠与疏离。在正常的家庭中,各次系统之间有清楚的边界,以完成家庭的分工与权利义务分配,
2、联合对抗。家庭中壁垒分明的情形就是联合对抗。
3、三角缠。是一种非直接的互动,它是通过第三方来实现双方互动的。如夫妻之间通过子女来传话,或者通过骂子女来发泄夫妻之间的不满,这样就把第三方带进了两人关系中。 4、倒三角。在核心家庭中权力一般操纵在父母手中,但是一些家庭由于父母不和或性格软弱等,导致子女支配父母的局面,这就是倒三角。 方法与技巧 (一)进入家庭
工作者在家庭治疗中有三种立场与角色,这三种立场与角色有不同的意义,工作者往往交叉地应用这三种立场与角色,以达成促使家庭结构变化的目的。下面具体介绍一下这三种立场及其功能。
1、 贴近的立场 2、 中间的立场 3、 远离的立场 (二)评估
1、家庭的形态和结构。 2、家庭系统的弹性。 3、家庭系统的回馈。 4、家庭生命周期。
5、家庭成员的症状与家庭交往方式之间的关系。 (三)介入
1、改变家庭的看法
如,一位父亲抱怨其青春期儿子的行为: 父:那就是我的儿子,粗鲁又叛逆。 工作者:谁把他教成那样的? 工作者没有听父亲的一面之辞,把责任完全推到儿子身上,而是引导他去思索家庭成员互相影响的模式,让父亲能从自己可控制的部分去思索:如果他能更尊重儿子一些,或是较少一些限制,也许儿子的叛逆就不会那么强了;如果他妻子不是从小一位娇惯,儿子可能更会克
;.
.
制自己一点;如果他与妻子在教育孩子上意见更一致,也许他儿子不会是现在的状况,等等。 2、改善家庭的结构
如,一个家庭包括一对中年夫妇与一个上大学的儿子,丈夫是个事业有成的企业家,但有时在外面寻花问柳,因此引起家庭关系紧张。儿子站在母亲一边反对父亲,父亲在家里很孤立。妻子经常当着儿子的面指责丈夫,使丈夫在家庭中相当疏离,不愿呆在家里。 工作者可以通过冷落的方式有意识地忽视妻子的意见,当妻子指责丈夫时,站在丈夫一边批评妻子,减小她的影响力。当妻子受到批评时,可能会向丈夫寻求支持,这样实际上达到了增强夫妻次系统的目的,夫妻之间的关系可能会向平等沟通的方向发展。 3、改变家庭错误的世界观
如,当成年儿子想辞职从事一项有风险的事业时,父母坚决反对。此时工作者应鼓励儿子与父母多沟通,把双方的想法讲清楚。如果儿子在彻底考虑后仍坚持辞职,就要让父母尽可能不干涉他。因为儿子已经成年,他有为自己的前途作决定的权利。
如果工作者赞同父母的立场,认为儿子的选择是错误的,而又无法说服他时,可以采用策略性的“似非而是”方法,这种方法类似与“激将法”。工作者可以鼓励家人采用相反的立场来表达自己的目的。如上例,工作者可以劝说父母采用鼓励儿子辞职的立场。由于儿子把父母的干涉看成主要的障碍。当父母采用了鼓励的立场后,他可能更多地考虑到辞职可能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这时他可能会因为对前途实在没有把握而放弃辞职。 有时也要引导家庭成员关注家庭整体的优点与个别成员的优点。比如在上述儿子辞职的例子中,可以引导父母注意到儿子不安于现状,想改变自己命运的奋斗精神。同时也要引导儿子看到在父母的反对与干涉中包含着父母深厚的爱。 理论特点
实证研究证明,结构家庭治疗法对儿童精神异常、心因性厌食症、戒毒等都有相当好的治疗效果。结构家庭治疗派人才辈出,该模式至今仍是家庭治疗领域中的主流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