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苏里船歌
教学目标:
1.在师生互动中聆听演唱《乌苏里船歌》并能够随音乐哼唱赫尼那小调。 2.通过聆听、模唱学会歌曲《包楞调》。
3.初步感受赫哲族的民俗、生活,能有感情地表达其音乐风格。 教学重点:聆听赫尼那小调,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一、欣赏《乌苏里船歌》
师: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音乐,听一听它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设计意图:聆听《乌苏里船歌》引子部分,学生感受《乌苏里船歌》中的赫尼那衬词。
1.初听引子:(播放歌曲) 生:聆听
师:听到这段旋律你有什么的感受? 生:略
2.欣赏乌苏里江(图片加音乐)
师:这歌声是从哪儿传来的?咱们一起去看看(播放图片背景音乐是引子) 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生:是笛子
师:一阵悠扬的笛声把我们带到了美丽宽广的乌苏里江上,捕鱼人正车一边划着船,一边唱起了歌。听,他的声音有什么变化?(啊朗赫赫呢那……) 生:边观赏乌苏里江边感受音乐
师:声音有什么变化?仿佛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强弱的变化,回音) 生:略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聆听,模唱感受引子部分力度的变化。 3.复听引子(歌片)
师:在乌苏里江上居住着一个少数民族,那就是赫哲族,刚刚咱们听到的这段歌曲就是用赫哲语演唱的,我们再来听一听,你也可以轻声跟着他唱一唱(出示歌片,播放音乐)
生:聆听,哼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再次听感受并能够随着歌曲模唱,初步学唱赫哲语 4.学唱引子:
师:大家的赫哲语模仿的真像。我们再来唱一下头两名句(教师伴奏) 生:演唱
师:现在来接唱,大家唱第一句,我来唱回声(提示学生要加上动作) 生:略
师:真棒,咱们换一换,你们来唱回声,注意声音要放轻 生:略
师:学生演唱回声之后教师接着唱后面的两句(啊朗赫赫尼那,赫赫雷赫尼那……),引导学生唱最后两个字——“给根” 设计意图:师生用接唱的方法再次感受、模唱引子。 5.听音乐完整哼唱引子
师:现在咱们再听着音乐完整的演唱一下(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聆听,模唱,唱准引子,用声音和肢体语言表现力度变化。 6.完整聆听歌曲《乌苏里船歌》
师:这么高的山,这么清的水,怎么能让人不去歌唱它呢?听,这是江上传来的一首《乌苏里船歌》(播放视频)
生:聆听(第一段静听,后面随老师用肢体感受) 师:现在你有种什么样的感受? 生:略
设计意图:学生能随着音乐用肢体语言体现波浪式起伏的旋律。 7.简介郭颂
师:你们认识刚刚演唱《乌苏里船歌》的歌唱家吗? 生:略
师:他是我国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郭颂,更加值得我们骄傲的是他还是我们黑龙江人,这首《乌苏里船歌》已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亚洲声乐教材,让所有人领略到了乌苏里江的美。 二、听赫尼那小调
1.初听:
师:我们再来听一首赫哲民歌,赫尼那小调,大家可以用你的动作来感受,也可以轻声跟着哼唱(播放歌曲) 生:略
设计意图:在聆听、模唱赫尼那小调中使学生进一点熟悉赫哲族特有的旋律,为学习歌曲做铺垫。
2.师:现在大家听一听,这个小调中哪一句给你印象最深?(教师范唱) 生:“赫尼那”
3.师:咱们一起来唱唱最后这一句,教师范唱“赫尼那来赫尼那!” 生:学唱
师:这个赫尼那小调与《乌苏里船歌》有什么相似? 生:略
师:《乌苏里船歌》的创作素材就来源于这些赫尼那小调。 三、了解赫哲族(图片加背景音乐《我的家乡多美好》伴奏)
师:赫哲的民歌不仅有独特的风格他们的生活也很有意思(播放图片加音乐) 师:赫哲是满语,意为“东方及下游的人们”,他们主要居住在我省的同江、饶河、抚远等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他们独具北方特色的渔猎文化,赫哲人的生活离不水,离不开鱼,他们不仅喜欢吃鱼,还能用鱼皮制作精美的服饰和挂件叱,因此,赫哲族还曾被称为“鱼皮部”,看这些就是产用鱼皮制作的鱼皮衣,靴子、包,还有赫哲人崇尚的一种熊图腾,除了用鱼皮做东西之外,他们还会用桦树皮来做东西呢,你们见过这样的船吗?这叫桦皮船,……(这一部分教师要与学生互动起来)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在师生互动中学生初步感受赫哲民俗生活,并知道赫哲的意思,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师:乌苏里江为赫哲人提供了这么多生活和生产资源,赫哲人也用动听的歌声赞美了自己美好的家乡,请大家听一首同江市的赫哲民歌《包楞调》(播放视频) 设计意图:学生完整的聆听,感受歌曲《包楞调》 四、欣赏《包楞调》
师:赫哲民歌都是他们的生活和劳动中产生的,种类丰富多样,咱们再来听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