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王佳
来源:《山东青年》2014年第07期
摘 要:辅导员工作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骨干力量。高校辅导员要努力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能手,努力成为思想教育的专家,努力成为大学生的知心朋友,努力成为大学生信服的人生导师[1]。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发展以及高校辅导员队伍自身的原因,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依然存在职业倦怠、自身素质有待提高和发展空间小等问题亟待我们解决。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对策
引言:辅导员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大学的主要特色之一,实践证明了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实施是符合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高校教育规律的。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工作的全新定位。但是,从总体上看,高校辅导员工作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一、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辅导员普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
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是指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由于高校辅导员面临复杂的工作任务及繁重的工作压力、职业标准高、职业待遇低等因素,会产生的一系列消极的情感、意识和行为方式,以及由此出现的情绪、态度和行为上的一种衰竭状态。造成高校辅导员产生职业倦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生多,辅导员配备不足,工作超负荷
近年来,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的教学资源明显不足,辅导员承担的工作任务不断加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多数辅导员要负责400—500学生,甚至600-700名学生。辅导员配备不足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第一,学校领导存在认识误区。长期以来,有不少领导认为辅导员工作很简单,随便管管就可以,只要保证学生安全就行了,不需要太多辅导员。但是,辅导员工作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第二,学校编制有限。据不完全数据统计,各高校均不同程度出现辅导员队伍缺编现象。编制有限直接导致了辅导员的招聘数量减少。 2.心理压力过大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校辅导员不仅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基本上没有什么双休日和节假日,同时还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警惕性,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前高校公共事件频发,导致高校安全和稳定日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一旦出现不安定和不稳定问题,辅导员往往是“第一责任人”,以至于有辅导员慨谈自己每天像坐在“火山口”上,惟恐出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3.工作绩效平淡,成就感降低
辅导员工作的最大特点是工作效果的长期性及隐蔽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说明了人才培养特别是人的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辅导员工作的效果是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的,不止限于学生在校期间,是通过学生终生的状态来体现的。也就是说,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短时间内较难取得十分明显的效果。这样一来,辅导员赢得肯定和赞赏性评价就很少,其成就感也就越来越低。 (二)高校辅导员自身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1.工作侧重点不明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得不到位。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也就是管理学生;另一方面是专业研究,研究学生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方法等等。管理学生是高校辅导员的本职工作,但是专业研究关系到辅导员职称评定、工作考核,辅导员们不得不重视。因而在行政管理和专业研究中间,究竟该侧重于哪一方面,很多辅导员迷失了方向。
辅导员的工作职责涉及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个方面,在“凡是学生的事就与辅导员有关”的观念下,许多工作的落实都是由辅导员操作。一些对学生学习、生活、活动场所负有管理职能的部门不能充分履行其管理学生事务的职责,辅导员往往成了“代职”者。这样就造成辅导员在各部门的调遣下疲于奔命,而将思想政治教育这一核心工作摆在了次要位置。有的辅导员戏言: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外我什么工作都做了。 2.重学历轻专业,造成能力缺口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改进,有些院校为了提升本校的高学历人数比例,在招聘辅导员是不看专业,只看学历,出现了“英雄不问出处,唯有学历解忧”。但是,学历的提高并不能完全代表能力的提高。辅导员的主要职责是管理学生,不仅要管理好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还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些高学历毕业生根本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与实践经验,能力发展片面,缺乏必备的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这些都形成了能力缺口,无法胜任辅导员工作。
3.知识结构不合理、职业素养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些辅导员知识结构单一,对所辅导的学生专业前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设、考研指导、就业等不甚了解,无法培养或激发学生热爱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爱好,导致学生缺课、逃课、退学等现象经常发生。另外,有些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缺乏应有的爱心、细心和耐心。 (三)辅导员的发展空间小
目前高校教职工的职务晋升途径主要是专业技术职称和行政职务。但辅导员的最高行政级别是科级,特别优秀的可升为院(系)党支部领导,但到达这级干部的实际人数很少。而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又有十分严格的硬指标,如每年的教学授课量,发表学术论文的数量,这使得长期从事学生具体事务的辅导员望而却步。同样是10年工龄的同一批分配进校的教职工,一毕业就搞专业教学的基本都评上了副教授,而当辅导员的最多是讲师,发展空间比专业教师小得多。 二、对策
(一)推进高校辅导员体制机制改革 1.实施辅导员级别制,明确辅导员考核机制
辅导员可有相当于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导等一系列的级别,专职辅导员既可以评聘专业技术职务,也可以确定相应的行政级别。提高辅导员地位,可以避免队伍流动性大,增强稳定性。
另一方面,要认识到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有很大不同,考核标准上不能搞“一刀切”。对于专业教师可通过发表论文、做科研项目、教学质量等进行考核,而辅导员的主要工作是学生日常管理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另外辅导员也可进行学术研究,但主要工作还是管理和德育,因此对于辅导员的考核与专业教师有很大不同,要从学生学习生活及其道德品德的长远发展方面考查辅导员的工作绩效。 2.优化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
对于高校辅导员队伍结构的优化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充实高校辅导员队伍,按学生比例引进辅导员,减轻辅导员的工作压力。 充足的辅导员数量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保障。按《十六号文件》精神要求,师生比应严格按照1∶200配齐辅导员;同时,可以采取专、兼职两种办法配备辅导员。 其次,对辅导员的选拔上,要严格把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