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本土化游戏提升幼儿人文素养的实践探索*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第四中心幼儿园 鄞婉瑜 【期刊名称】儿童与健康 【年(卷),期】2024(000)007 【总页数】2
*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泉州古港文化的传承与提升人文素养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FJJKXB17-541)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幼儿时期的人文素养启蒙至关重要,教育时机不可贻误,而家乡优秀的文化是幼儿人文素养启蒙的重要资源,它具有直接感知性、传承性的特点。 我园毗邻泉州后渚港,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幼儿园中大部分幼儿都是在海边长大的泉州人,身边随处可见的是泉州曾经作为“东方第一大港”遗留下来的“古港”文化痕迹。
基于这个特点,我们挖掘本土资源融入幼儿园,以游戏为主要手段,通过情境游戏、区域游戏、户外游戏等本土化游戏帮助幼儿从多个方面运用多种感官汲取本土文化,在文化的滋养下使幼儿的智力、德行、感情、体格趋于和谐,从而提高整体素养。
幼儿期儿童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古港”文化资源进幼儿园,就要使“古港”文化“从博物馆文化”演变成一种“活文化”。我们需要对可利用的文化资源进行整理、筛选和精简,就像厨师一样选择优质的食材,在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自然地融入古港文化。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只有通过“游戏”这一主要形式,才能使幼儿与本土文化
之间构建起紧密的联系,只有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创设丰富多样、喜闻乐见的游戏,这样才能有效地给予幼儿美好的精神食粮,让幼儿与本土文化的紧密联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文化的熏陶。
一、重视游戏情境的创设,让幼儿在自主体验中激发对人文的热爱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了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和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为此,我们在探索幼儿园教育与传统文化有机融合的途径和方法中,重视游戏情境的创设,将本土的、特色的、丰富的文化渗透到幼儿游戏的情节当中,潜移默化地在游戏中融入“码头”“海鲜馆”“蟳埔村”等元素,营造本土化的游戏环境。
如:在户外、走廊、操场等幼儿园的各个角落,创设“蟳埔蚵壳厝”“蟳埔海边”“海上的渔船”“蟳埔海鲜超市”等情境,使幼儿身临其境,模拟泉州渔村人民不同的劳作生活方式,亲身体验造船、打渔、晒网、出海、卖海鲜等过程,这种可操作性的活动让幼儿自主体验,自由创造。又如:创设“码头作业区”,开发大型器械“船”的功能,让幼儿体验船上作业与码头的运输,俨然像一个个小小的“航海员”。
生活化、本土化的游戏情境不断激发幼儿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幼儿乐于参与,勇于创造,用自己的行动与本土文化产生联系,在游戏中萌发出对家乡文化探索的热情。
二、开发本土化区域游戏,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受人文魅力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的课堂。”家乡文化资源、幼儿周边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成为幼儿区域游戏的素材,我们重视在区域游戏中开发本土化区域游戏,运用低结构、生活化、游戏化的区域材料,让幼儿在自主探索中感受家乡
人文的魅力。
如:幼儿生活中的蚵壳、贝壳,在幼儿园美工区内变成装饰画的材料、在数学区内变成益智棋盘的棋子、在生活区内变成项链上的图案;渔网在表演区内变成幼儿的裙子、在美工区内变成拓印的工具;“蟳埔村”中极具特色的服饰、漆篮,在表演区里随处可见;蟳蜅女头上的“簪花围”在数学区内变成规律排序的工具、在美工区内变成美术创作的对象;码头上装海鲜的泡沫箱在娃娃家变成了各种各样的家具……这些生活材料丰富了我们的区域游戏,为区域游戏增添了本土化的色彩。
此外,我们有意识地搜集家乡文化资源融入幼儿区域游戏中。在表演区内,我们将拥有动听音律、鲜明节奏的地方特色音乐,如:“丝海梦寻”“蟳埔蘋鼓舞”“丢丢铜”“正月点灯红”等投入其中,将其进行适当的剪辑处理,使其成为幼儿能够理解、感受和表现的学习内容,同时结合闽南童谣说唱表演、特色舞蹈,提供多样的服装、道具让幼儿自由表演、自由展现家乡的舞蹈——孩子们拿着“蒲扇”表演着“火鼎公婆”惟妙惟肖;女孩子头戴“簪花围”走起“蟳埔女时装秀”惊艳全场;男孩子模仿踩街表演跳起了“拍胸舞”气势非凡……在美工区,利用闽南特色建筑工艺,如:出砖入石、骑楼、檐角、蚵壳厝等,以“古城建筑”为载体,探索出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此外,利用拓印、草编、线描、水粉等方法,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在欣赏的基础上自由创想,捕捉泉州富有特色的民俗,如:“蟳埔女簪花围”“蟳埔嫁娶习俗”等融入其中,在不同年龄段的班级开展“欣赏—创想—表现”为主要形式的活动。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说过:“游戏就是幼儿的工作,因为他可以经由游戏而学习。”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游戏活动之一,在小组、个别化的活动中,幼儿与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