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文艺理论和中国声乐的发展
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稳健发展时期,国家政治环境相对稳定、人民生活安康,使得文化艺术事业有了合适扎根生长的沃土,声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处在飞速前进和创新的阶段。有了相对稳定的国内环境,声乐在普及和发展的基础上要有更高的要求,应当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的优势,并在此过程中发展出新的理论成果。笔者将秉承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对声乐的发展作出合理分析。 一、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中社会与文艺的关系 (一)社会对于文艺的约束
文艺是对于客观社会存在的主观反映。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和制约着社会生活中的社会意识。而文艺不仅是上层建筑的关键组成,更是一种极为独特的社会意识形态,其无法与社会生活相剥离而独立存在,必然被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制约。与经济基础相对的是,文学艺术隶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且是其中的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构成,因此其取决于社会物质生活领域内的生产方式,不同的物质生活生产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文学艺术方面。社会学思想的精华部分感染了中国一代代的艺术家,鼓舞他们创造出为数众多的优秀的艺术作品。关于国家的权力和相关政治制度:行政命令是暴力的、具有强制性的,其会从外部对艺术创作形成无法抗拒的制约。好的方面是能够让文艺作品反映出时代的特点。不好的方面是为数众多的艺术作品会因为政治因素等而无法出现在公众的视线,一方面使得创作者的创作热情受到影响,另一方面也严重阻碍了文艺的进步和发展。 (二)文艺的社会功能
1.关于审美方面的功能:审美功能是衡量文艺作品的最高价值尺度。文艺艺术的最基本的社会功能就是其所具有的审美功能。马克思曾经有过这样的描述:“当一个声乐家向我提供服务,这就使我的审美得到满足,这一过程和声乐家本身密不可分,他的活动一旦终止,
我的享受也就终止;我享受的是这一活动的过程,而声乐家引起我的听觉反应。”
2.关于认识方面的功能:文艺作品的创作素材大多直接源于现实世界或间接源于现实事件,人们可以从文艺作品中获得对于现实世界的认识。
3.关于教育方面的功能:文艺艺术具有良好的教育功能,这些是包含在对于文艺艺术的审美感觉内的。人们在欣赏声乐表演的时候,一旦能够获得共鸣,为其魅力所感染,就会顺其自然地认可作品背后的政治观点和倾向,从而认可艺术家在作品中抒发的情感和意志。 二、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理论怎样对现今中国声乐学提供借鉴 我们可以从以上对于马克思文艺社会学思想的描述中,理解何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社会思想,弄清楚社会与文艺之间存在着何种关系。中国的声乐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怎样从西方的发展历程中获得借鉴?这是发人深省的问题。中国的经济不断发展,政治环境趋于稳定,物质生活的丰富必然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对文艺作品更加要求与时俱进的发展。在国际范围内,中国的声乐处于弱势地位,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怎样学习和探索一条自己的道路,笔者的想法如下: (一)学习是当务之急:世界是一个极为广阔的领域,有众多值得学习之处,中国的声乐在基本理论、演唱方式和技巧等诸多方面都在向西方先进的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其结果是中国的声乐领域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动,一些国际性的声乐理念逐步融入到中国声乐中去。 (二)学习的目的要清晰:中国的声乐界在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对于要不要学习西方的声乐争论激烈。一部分人持這样的观点:学习和引入西方的声乐会冲击民族特色的音乐,必须予以抵制。另外一部分人认为:只有兼收并蓄才能够发展民族声乐,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笔者的观点是:这一问题的核心是“度”的把握,既不能全盘否定自身,也不能固步自封,最合理的方式是吸收其先进的理念,结合中国民族声乐的自身实践,走出自己的路。
三、怎样在中国声乐发展马克思文艺学社会学思想
(一)实践依靠理论基础而产生、理论指导实践
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极其鲜明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重要内容——文艺社会学思想是引导文艺创新的新理论。新时期下的中国文艺学思想必须高举马克思主义理论旗帜,在马克思文艺学思想下前进和发展。
在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社会学思想的熏陶之下,中国为数众多的政治领域、思想领域、文艺领域的先驱们,都从中汲取知识,或是学到了治国方略,或是创作出众多的高质量文艺作品。毛泽东同志在政治领域对于马克思主义核心内容有着独特的自我感悟,以马克思主义为旗帜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的结合。在文学艺术领域,在马克思文艺学思想的指导下,同样创作出众多优秀的文艺作品。对于声乐学家来说,道理是类似的:贺绿汀同志在上个世纪20年代留学回来之后,全身心投入到中国声乐领域中去,创作了众多优秀的声乐作品,他的声乐作品具有明显的中国民族声乐特色和西方声乐理念相结合的特点。缺乏学习和沟通,就不会产生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发展声乐理念的相关理论,贺绿汀同志类似《牧童短笛》之类的作品就很难被创作出来。这样具有浓重民族风味和西方声乐理念的声乐作品对中国声乐领域影响巨大而深远,甚至在西方国家都好评如潮,相关作品登上国际舞台被巡回演出。 (二)理论联系实践、实践反作用于理论
上个世纪30年代,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突飞猛进,瞿秋白等人对其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自改革开放之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又有了新的重大突破,由政治化僵硬化逐步走向学术化,成果显著。依据辩证法来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生命力就在于其敢于自我批判和自我否定。批判的过程是扬弃,最终目的是为了发展。改革开放之后的一系列事实证明:假设没有否定“文艺为政治服务”的错误提法,没有否定“反映论”中形而上学决定论的观点,没有在其他众多关键性理论领域进行深刻的反省和激烈的讨论,中国的文艺理论绝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