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填充题 1. 因果关系链
2. 盈利能力,偿还能力,维持营运能力,投资能力
3. 公开评价,对职工表现的客观认识,组织对每个人的工作要求 4. 确立标准,衡量成效,纠正偏差 5. 制定标准 6. 市场定位
7. 产品的技术先进水平与功能完善程度 8. 社会的承认
9. 通过提供某种商品或服务取得一定的利润 10.统计性标准(历史性标准) 11.最大产出量
12.需要控制的对象可能发生重大变化的时间间隔 13.纠正偏差 14.偏差原因的分析 15.追踪决策的分析
16.适时控制、适度控制、客观控制、弹性控制
17.偏差未产生以前,可能性,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防止偏差
的产生
18.企业经营状况的预警系统 19.范围,程度,频度 20.规模特点,复杂程度
21.企业计划,实际作业
22.程序控制,踪控制,自适应控制,最佳控制 23.先行性
24.前馈控制,同期控制,反馈控制 25.问题的发生
26.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职工成绩评定、 27.活动性质,管理层次,受培训程度 28.经营活动状况
29.产品的某个质量特征或某项工作质量晚上程度数值 30.控制程度 31.计划,衡量标准 二、 选择题
三、简答题
1.根据确定控制标准Z值的方法,可以将控制过程分为几类: (1)程序控制。程序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时间t的函数,即:Z=f(t)。
(2)跟踪控制。跟踪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是控制对象所跟踪的先行量函数。若先行量为W,则Z=f(w)。
(3)自适应控制。自适应控制的特点是没有明确的先行量,控制标准Z值是过去时刻(时期)已达状态Kt的函数。也就是说,Z值是通过学校过去的经验建立起来的。即Z值=f(Kt)。
(4)最佳控制。最佳控制的特点是,控制标准Z值由某一目标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构成。这种函数通常含有输入量X,传递因子S和K及各种附加参数C,即:Z=min f(X、S、K、C)。 2.根据时机、对象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控制分为三类。 (1)前馈控制是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问题出现时再补救。控制的内容包括检查资源的筹备情况和预测其利用效果两方面。
(2)同期控制,亦称现场或过程控制,是指企业经营过程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主管人员愈早知道业务活动与计划不一致,就愉快可以采取纠偏措施,可以在发生重大问题之前即纠正。
(3)反馈控制,亦称后果或事后控制,是指在一个时期的生产经营活动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3.标准时人们检查和衡量工作及其结果(包括阶段结果与最终结果)的规范。制定标准是进行控制的基础。没有一套完整的标准,衡量绩效或纠正偏差句失去了客观依据。它包括-确定控制对象,选择控制的重点,和制定标准的方法。
4.一般来说,企业可以使用的建立标准的方法有三种:利用统计方法来确定预期结果;根据经验和判断来估计预期结果;在客观的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工程(工作)标准。
5.为了保证纠偏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在制定和实施纠偏措施的过程中注意下述问题:(1)找出偏差产生的原因;(2)确定纠偏措施的实施对象;(3)选择恰当的纠偏措施。
6.预定计划或标准的调整时由两种原因决定的:一是原先的计划或标准制定的不科学,在执行中发现了问题;二是原来正确的标准和计划,由于客观环境发生了预料不到的变化,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
7.针对产生偏差的主要原因,就可能制定改进工作或调整计划与标准的纠正方案。纠偏措施的选择和实施过程中药注意:(1)使纠偏方案双重化;(2)充分考虑原先计划实施的影响;(3)注意消除人们对纠偏措施的疑虑。
8.纠正偏差,不仅在实施对象上可以进行选择,而且对同一对象的纠偏也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措施。所以这些措施,其实施条件和效果相比的经济性都要优于不采取任何行动,如果行动的费用超过偏差带来的损失的话。这是纠偏方案选择过程中的第一重优化。第二重优化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各种经济可行方案的比较,找出其中追加投入最少,解决偏差效果最好的方案来给组织实施。
9.由于客观环境认识能力的提高,或者由于客观环境本身发生了重要变化而引起的纠偏方案需要,可能会导致原先计划与决策的局部甚至全局的否定,从而要求企业活动的方向和内容进行重大调整,这种调整有时被称为“追踪决策”。
初始决策时所选定的方案尚未付诸实施,没有投入任何资源,客观对象与环境尚未受到人的决策的影响和干扰,因此是以零为起点的决策。
10.控制是管理工作的最重要职能之一。它是企业计划与实际作业动态相适应的管理职能。控制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确立标准、衡量绩效和纠正偏差。一个有效的控制系统可以保证各项活动朝着组织目标的方向前进,而且,控制系统越完善,组织目标越易实现。 11.(1)任何系统都是由因果关系链联结在一起的元素集合。元素之间的这种关系就叫耦合。控制论就是研究耦合运行系统的控制和调节的。
(2)为了控制耦合系统的运行,必须确定系统的控制标准Z。控制标准Z的值是不断变化的某个参数集的函数。即Z=f(S). (3)可以通过对系统的调节来纠正系统输出与标准值Z之间的偏差,从而实现对系统的控制。
12.质量分析师通过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数据的统计数据,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13.职工成绩评定时通过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分析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成绩评定不仅为企业确定付给职工的报酬(物质或精神上的奖罚)提供了客观依据,而且会通过职工对报酬公平与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