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第1课 儒家文化创始人孔子
[课标要求]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2.简述古代希腊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生平事迹,了解其追求真理的不懈探索精神,认识其对世界思想文化的贡献。
[目标导航] 1.了解孔子的生平,探究孔子一生的追求目标。 2.概括孔子的基本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明确儒家思想的基本内涵。 3.结合孔子对后世的影响,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一、追求礼乐的一生 1.少年学礼
(1)苦研《诗》《书》《礼》《乐》,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2)三十岁时精通“六经”,开始收徒讲学。
2.从政失败:出仕为官,官至司寇,后做官失败,结束从政生涯。 3.周游列国:率徒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却没被采纳。 4.献身文教:68岁时回到鲁国,整理典籍、删修《春秋》。
[思维点拨]
孔子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孔子起初学习“六艺”,十五岁立志学习礼乐。在礼崩乐坏的情况下,以传承礼乐文化为己任。 二、开创儒家思想 1.背景
(1)春秋时期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变,违背周礼的行为司空见惯,人际关系紧张。 (2)孔子决心通过恢复周礼,承担传承文化和改善人际关系的社会道义。 2.内容
(1)礼:主张以“礼”来规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把“礼”作为立国立身的基础,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
(2)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最高准则。主张以德和礼治理社会,反对政府向百姓课重税。
(3)中庸:为恰当地协调礼与仁的关系,提出中庸思想。 [历史认识]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孔子推崇周礼,恢复周礼,实质是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奴隶社会的规范制度,体现了其思想保守的方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的目的是追求统一安定、和谐有序的社会局面,使人们生活安定,有积极意义。 [思维点拨]
中庸思想是把伦理范畴的“仁”和政治范畴的“礼”结合在一起,主张处理任何事情都不偏不倚,恰到好处,将各种思想、原则加以调和,使之互相补充,互相限制。 三、古代大教育家
1.教育对象:孔子开创私学,让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2.教学目的:使学生“成人”,言行合乎“忠”“信”,终成“君子”。 3.教学方法:(1)注重因材施教。(2)注重言传身教。
4.编修典籍:编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弟子们把孔子的思想整理成《论语》,成为儒家经典。 [史论要旨]
“仁”和“礼”贯穿孔子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有教无类”,一视同仁,是教育思想中仁的体现和度的考量;教育目的是要使学生举止合乎礼数,且需将仁礼完美统一;注重因材施教和言传身教则体现对学生个体的关爱(仁)和礼的示范作用。 四、对后世的影响 1.对中国
(1)古代政治:孔子编订的“六经”奠定了中国封建社会传统政治的理论基础。 (2)古代文化:“六经”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3)古代教育:孔子奠定了中国古代的教育传统。他在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办学形式等方面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2.对世界
(1)亚洲:汉朝以后,儒家典籍传入越南、朝鲜、日本等国,这些国家分别建立孔庙或文宣王庙,实行以儒学为主的开科取士。
(2)西方:明清以后,孔子学说传到西方,《论语》被译成拉丁文、英文。欧洲一些思想家从儒学中得到启发、借鉴和鼓舞。 [易错提醒]
各诸侯国未采用孔子的儒家思想,并非儒家思想本身的局限,是由于春秋时期各国连年战争,而孔子的思想不适应当时的争霸需要。当时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的思想,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图示]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 最新人教版小学试题
主题一 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史料一 子曰:“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②克己复礼为仁。”——《论语》
史料二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史料解读]
(1)从史料一中的关键信息①②可知,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2)史料二中孔子认为“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具体要求是不符合礼教的事,就不要去看、不要去听、不要去说、不要去做。 [问题思考]
(1)根据史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政治主张。
(2)史料二表明孔子是怎样看待“仁”和“礼”的关系的? 答案 (1)主张以德治民;维护周礼。
(2)“仁”和“礼”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有“克己复礼”,才能实现“仁”。
评价孔子的政治思想和教育思想
类别 思想主张 “克己复礼” 评价 目的是改变春秋时期的混乱,匡正社会秩序,但社会变革是不可阻挡的 体现了人道主义和对百姓的关心与爱护,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协调礼和仁的关系,强调和谐完美,有利于个人修养和社会和谐 扩大受教育对象的范围,打破贵族垄断文化的政治思想 “仁者爱人” 中庸思想 教育思想 “有教无类” 部编本试题,欢迎下载!